首页 > 分享 > 水生生物学A

水生生物学A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是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学等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大连海洋大学自1952年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以来,一直开设水生生物学课程,经过多年教学研究与实践,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包括 “水产饵料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和“养殖水域生态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水生生物学课程于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程,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经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水生生物学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课程,2007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最近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评分数的30%,其中课堂表现、出勤率和作业各占10%;第二部分是期末闭卷考试,占课程总评分数的70%,主要考核基本理论水生生物形态结构分类等知识,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论述题等题型。

绪论

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和发展史。理解学习方法;了解国内外水生生物学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课时

1.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范围、目的、意义;,2.学习方法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藻类概述

使学生掌握藻类形态结构特征、生殖特点和主要分类群;理解藻类生殖类型;了解藻类进化和应用概况。

课时

1.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生殖;,2.藻类的分类依据与体系;,3.色素、色素体、同化产物以及藻类生殖方式的基本概念。,

蓝藻门

使学生掌握蓝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蓝藻的分类体系;了解蓝藻的应用概况。

课时

1.蓝藻门特征——原始性,2.蓝藻门分类:(1)蓝球藻目:色球藻属、平裂藻属、微囊藻属、蓝纤维藻属、腔球藻属;(2)颤藻目:颤藻属、胶鞘藻属、螺旋藻属;(3)念珠藻目:鱼腥藻属、拟鱼腥藻属、束丝藻属。,3.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螺旋藻、鱼腥藻等重要饵料蓝藻的培养或增殖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微囊藻、胶鞘藻、颤藻等有害蓝藻的危害及其控制的途径;微囊藻等大型群体蓝藻在“造水”中的作用。,

硅藻门

使学生掌握硅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硅藻细胞壁特点和生殖过程;了解硅藻的某些硅藻在赤潮形成和饵料浮游动物培养中的负面作用。

课时

1.硅藻门特征、细胞壁的构造;,2.硅藻门的分类;(1)中心壳纲:直链藻科,直链藻属;圆筛藻科,圆筛藻属;小环藻属;海链藻科,海链藻属;骨条藻科,骨条藻属;根管藻科;根管藻属;角毛藻科,角毛藻属;盒形藻科,盒形藻属;双尾藻属。(2)羽状壳纲:无沟目:星杆藻属、针杆藻属、等片藻属、海毛藻属、单沟目:曲壳藻属;卵形藻属;双沟目:舟形藻属、羽纹藻属、布纹藻属、桥弯藻属、异端藻属、管沟目:菱形藻属、双菱藻属;波纹藻属。,3.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海洋硅藻在单胞藻培养中的地位以及某些硅藻在赤潮形成和饵料浮游动物培养中的负面作用。,

金藻门

使学生掌握金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内生孢子形成过程;了解三毛金藻等具毒金藻的研究概况。

课时

1.金藻门特征;内生孢子的形成;,2.金藻门分类;金鞭藻目:单鞭金藻属、棕鞭藻属、鱼鳞藻属、三毛金藻属、黄群藻属、锥囊藻属、等鞭金藻属。,3.金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金藻的适低温习性以及在冰下生物增氧中的作用;等鞭金藻等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以及三毛金藻等具毒金藻的危害和防治途径。,

黄藻门

使学生掌握黄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细胞壁结构;了解黄藻生态分布和意义。

课时

1.黄藻门的特征。,2.黄藻门习见种类: 赤潮异弯藻、绿海球藻、异胶藻、黄管藻、黄丝藻,3.生态分布和意义。,

隐藻门

使学生掌握隐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隐藻生态分布特点;了解以隐藻为代表的鞭毛藻类的营养方式、生态习性及其在天然水体中的增殖和饵料意义。

课时

1.隐藻门的特征;,2.隐藻门习见种类:隐藻属;蓝隐藻属的形态结构、习性分布和饵料意义。,

甲藻门

使学生掌握甲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贝毒和赤潮的关系;了解夜光藻、裸甲藻等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某些适低温种类(光甲藻等)在冰下水体中的繁殖及其在生物增氧中的作用。

课时

1.甲藻门的特征,细胞壁的构造;,2.甲藻门分类:(1)纵裂甲藻亚纲:原甲藻属、卵甲藻属、翅甲藻属;(2)横裂甲藻亚纲:裸甲藻属、夜光藻属、角藻属、光甲藻属、多甲藻属;亚力山大藻、膝沟藻属等。,3.甲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夜光藻、裸甲藻等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某些适低温种类(光甲藻等)在冰下水体中的繁殖及其在生物增氧中的作用。,

裸藻门

使学生掌握裸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孢囊的形成;了解裸藻典型的兼性营养方式和对污染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在水体生物自净中的作用。

课时

1.裸藻门特征,孢囊的形成与作用;,2.裸藻门分类,习见裸藻的分类地位、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饵料意义:,裸藻科,裸藻属、扁裸藻属、囊裸藻属、鳞孔藻属。,柄裸藻科:柄裸藻属;,3.裸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裸藻典型的兼性营养方式和对污染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在水体生物自净中的作用。,,

绿藻门

使学生掌握绿藻形态结构、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绿藻门的体制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大型绿藻的利用和藻类培养的概况。

课时

1.绿藻门特征、体制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绿藻门分类,习见绿藻的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饵料意义:(1)团藻目:衣藻属、扁藻属、卡德藻属、盐藻属、盘藻属、实球藻属、空球藻属、团藻属;(2)四孢藻目:四孢藻属、四集藻属;(3)绿球藻目:小球藻属、四角藻属、卵囊藻属、纤维藻属、集星藻属、水网藻属、集星藻属、栅藻属、十字藻属、微芒藻属、空星藻属、网球藻属、四球藻属;(4)鼓藻目:鼓藻属、新月鼓藻属、角星鼓藻属;(5)丝状绿藻:水绵属;刚毛藻属、基枝藻属、鞘藻属、尖枝藻属、竹枝藻属、双星藻属、转板藻属。,3.绿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小球藻、扁藻等在单胞藻培养中的作用;水绵、刚毛藻等大型丝状绿藻在水环境生物自净中的积极作用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负面影响;团藻目中大型鞭毛藻在生物增氧和“造水”(改造水质)中的作用。,4.藻类培养简介,

原生动物

使学生掌握原生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原生动物的作为生物的原始性和作为细胞的复杂性;了解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在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

1.主要饵料和敌害原生动物的类群、形态结构,纤毛虫纲,全毛目:斜管虫属、栉毛虫属、榴弹虫属;旋唇目:喇叭虫属、弹跳虫属、侠盗虫属、游仆虫属、缘毛目:钟虫属、单缩虫属、聚缩虫属、累枝虫属。,2.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和意义:纤毛虫类对藻类和其它饵料生物的危害;原生动物在水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轮虫

使学生掌握轮虫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咀嚼器构造和功能;了解轮虫国内外轮虫工厂化培养与土池增殖的概况。

课时

1.轮虫的主要特征:头盘纤毛环、咀嚼器、原肾管、被甲;分类地位与分类依据;,2形态构造与功能:外部形态:头盘、躯干、足;内部构造:消化系统与咀嚼器、排泄系统、生殖系统;,3.轮虫的生殖方式与生活史,休眠卵的形态构造;,4.分类:主要种类的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饵料意义;,(1)双巢目:轮虫属,(2)单巢目:臂尾轮虫属: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属、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属、褶皱臂尾轮虫属;龟甲轮虫属;疣毛轮虫属;多肢轮虫属;三肢轮虫属;巨腕轮虫属;裂足轮虫属;晶囊轮虫属;犀轮虫属;水轮虫属;,5.轮虫的生态分布意义;,6.国内外轮虫工厂化培养与土池增殖的概况。,

枝角类

使学生掌握枝角类形态结构特征、发育生殖特点,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枝角类生殖转化类型和意义;了解国内外枝角类培养概况。

课时

1.枝角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与分类依据;,2.形态构造:外部形态、内部构造;,3.生殖、发育和生长特点和生活史;,4.分类:(1)单足部:薄皮溞科:薄皮溞属;(2)真枝角部:仙达溞科:秀体溞属,尖头溞属;溞科:溞属,隆线溞、大型溞、长剌溞、低额溞属;网纹溞属;船卵溞属;裸腹溞科:裸腹溞属,多刺裸腹溞、模糊裸腹溞、蒙古裸腹溞。象鼻溞科:象鼻溞属;盘肠溞科:盘肠溞属;尖额溞属、大眼溞科:大眼溞;圆囊溞科:三角溞属;圆囊溞属。,5.生态分布和意义;,6.国内外枝角类培养概况。,

桡足类

使学生掌握桡足类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及生活史特点和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桡足类的摄食过程;了解国内外桡足类培养概况。

课时

1.桡足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地位与分类依据;,2.形态特征;,3.生殖与发育;,4.分类;(1)比较掌握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在形态上的主要异同点,各目主要种类的形态结构、个体生态、饵料意义或危害;(2)哲水蚤目:哲水蚤科,哲水蚤属,中华哲水蚤;胸刺水蚤科,胸刺水蚤属;伪镖水蚤科,许水蚤属;镖水蚤科,中镖水蚤属;纺缍水蚤科,纺缍水蚤属;(3)剑水蚤目:剑水蚤科,剑水蚤属;猛水蚤目,同相猛水蚤科,美丽猛水蚤属、虎斑猛水蚤属;,5.生态分布和意义:肉食性桡足类在苗种生产和动物性饵料生物培养中的危害。,6.国内外桡足类培养概况。,

毛颚动物

使学生掌握毛颚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箭虫生活史;了解箭虫的常见种类及其分布。

课时

箭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常见种类。

浮游幼虫

使学生掌握浮游幼虫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生态特点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浮游幼虫发育阶段和主要过程;了解浮游幼虫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课时

1.浮游幼虫概述:概念、研究方法;,2.我国沿海常见浮游幼虫的形态构造。,3.浮游幼虫的生态分布和意义,多毛类后期幼体在半咸水水体中的分布和对苗种生产的危害。,

环节动物

使学生掌握环节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理解环节动物各类群分类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开发利用现状。

课时

概述:简述主要特征;生殖与发育;分类,,1.多毛纲:(1)主要特征;(2)我国沿海习见主要种类分类沙蚕科,沙蚕属;海稚虫科,才女虫属;小头虫科,小头虫属。(3)生态分布与意义,海稚虫科多毛类在半咸水中的分布与繁殖及其对苗种生产的影响;, 2.寡毛纲:(1)主要特征,寡毛纲动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活史;(2)习见种类分类:票页体虫科,票页体虫属;仙女虫科,仙女虫属;颤蚓科,颤蚓属;尾鳃蚓属;水丝蚓属;(3)生态分布意义。寡毛纲(包括陆生种类)的经济价值和国内外培养利用概况;寡毛纲动物的耐污习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软体动物

使学生掌握软体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渔业利用价值。理解软体动物发育过程;了解贝类生态分布及淡水珍珠培育概况。

课时

1.概述:主要特征、贝壳的形态结构,2.分类(以淡水贝类为主,简介海水贝类):(1)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环棱螺属;螺科:钉螺属、豆螺属、沼螺属;黑螺科;短沟蜷属;椎实螺科:萝卜螺属、椎实螺属、扁卷螺科:圆扁螺属;(2)斧足纲(瓣鳃纲),贻贝科:淡水壳菜属;蚌科:无齿蚌属、帆蚌属、丽蚌属、裂脊蚌属、予蚌属、扭蚌属、楔蚌属、珠蚌属、冠蚌属;蚬科:蚬属、河蚬;船蛆科:船蛆属,3.生态分布和意义,软体动物在养殖水体的分布一繁殖及其对水肥度的影响。饵料价值及经济价值,淡水珍珠培育概况。,

其他甲壳类动物

使学生掌握其他甲壳类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代表种类、渔业利用价值。理解其他甲壳类的分类体系;了解常见种类及其生态分布。

课时

1.卤虫、丰年虫、鲎、蚌壳虫、糠虾、磷虾、端足类、介形虫、十足目等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2.各类其他甲壳类生殖与发育特点。,3.生态分布和意义,4.卤虫卵的生物学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水生昆虫

使学生掌握水生昆虫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生态分布及渔业利用价值。

课时

1.简述昆虫的主要特征;,2.分类;习见水生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鞘翅目,龙虱及其幼虫(水蜈蚣)、牙虫及其幼虫;半翅目,红娘华、划蝽、木斧虫蜻蜓目,蜓属及其幼虫、马大头属及其幼虫;蜉蝣目,蜉蝣幼虫;毛翅目,石蚕,双翅目,摇蚊幼虫;,3.生态分布和意义,龙虱幼虫、红娘华、蜻蜓幼虫等水生害虫对渔业的危害及防治途径;摇蚊幼虫的饵料价值和利用前景。,

轮藻

使学生掌握轮藻门特征、常见种类;理解生殖过程;了解生态分布和意义。

课时

1.轮藻门特征、体制和繁殖方式;,2.轮藻门分类;,3.轮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褐藻

使学生掌握褐藻门特征、常见种类;理解生殖过程;了解开发利用概况。

课时

褐藻门的特征、分类及生态意义

红藻

使学生了解掌握红藻门特征、常见种类。理解生殖过程;了解开发利用概况。

课时

红藻门的特征、分类及生态意义

水生维管束植物

使学生掌握水生维管束植物特征、常见种类。理解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和生态类型;了解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时

1.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和繁殖方式:(1)根:水生植物根的特点;(2)茎:地上茎、地下茎、根茎、块茎和球茎;(3)叶:叶的组成、形态、排列、类型、异叶现象、水生植物叶的特点;(4)花:水生被子植物花的组成;花序类型:穗状花序、总状花序、头状花序、伞形花序、伞房花序;(5)繁殖: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水生蕨类植物的繁殖特点。,2.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分类:(1)生态分类: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2)形态分类:用检索表介绍习见水生维管束植物约20-30种(沉水植物约10种)其中主要种类应附图说明。,3.生态分布和意义,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关系;水生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与水环境的关系。掌握主要种类,特别是沉水植物主要种类的形态结构、生态分布和意义;水生维管植物在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菹草;水毛茛等适低温种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长繁殖以及在冰下生物增氧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采集定量方法

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采集定量方法。

课时

1.浮游植物采集定量方法,2.浮游动物采集定量方法,3.底栖动物采集定量方法,4.水生维管束植物采集定量方法,

使用教材:

《水生生物学》第二版,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月。

主要参考书:

1.《水生生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实验》.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胡鸿钧,魏印心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国海域常见浮游硅藻图谱》.杨世民,董树刚.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辑,科学出版社,1961。

5.《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图谱》.束蕴芳,韩茂森,海洋出版社,1992。

相关知识

水生植物生物学研究组
水生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ppt
水生花卉演示幻灯片.ppt
水生花卉的分类
水生植被恢复
水生花卉 花蔺
浅析水生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水生花卉的种类及其应用
花卉按生物学特性如何分类
花卉根据生物学习性分()等。

网址: 水生生物学A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58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荷花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相互作用与竞
下一篇: 水生植物对水生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