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在葡萄上的发生与防治
_辛微等
二 斑 叶 螨 ( Tetranychusurticae Koch) 属蛛形纲真螨目螨属,又名二点叶螨、棉红蜘蛛、白蜘蛛、黄蜘蛛,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螨。其寄主范围广,包括各种果树、蔬菜以及玉米、豆类等 50 多科 1000多种植物,主要通过若螨和成螨在植物叶片背部吸食汁液,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易造成落花落果,目前在我国大部分果区都有分布,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二斑叶螨在葡萄上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1 发生与危害规律
1. 1 发生规律
二斑叶螨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包括欧洲的英国和土耳其、美洲的美国、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国。我国1983 年在北京首次发现,随后在山东、河北、甘肃、宁夏、陕西等省 (自治区) 陆续发现,现已扩散至我国大部分省区,在农业生产中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斑叶螨在我国北方果区1 年发生 7~9 代,在南方果区1 年发生 15 代以上,均以橙黄色越冬滞育型雌成螨在树干翘皮和粗皮缝隙内、果树根际周围土缝内及落叶、杂草下群集越冬。翌年春天平均气温上升到 10℃ 左右时,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早期越冬雌虫出蛰后先在旋花等宿根性杂草上为害繁殖,待葡萄发芽后即转移为害。成螨有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蔓延的习性。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进入雨季后螨量密度有所下降。雨季过后气温升高,如气候干旱仍可再度猖獗为害。至 9 月气温下降后陆续向杂草上转移,进入 10 月开始出现越冬型成螨,陆续寻找适宜场所越冬。
1. 2 危害规律
二斑叶螨主要以若螨和成螨为害寄主,常聚集在叶片背面和主脉两侧取食、繁殖,当虫口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在植株顶端吐丝结网,并通过细丝向外扩散,为害叶片表面和寄主植物的嫩茎、花蕊、果柄等绿色部分,使整株植物黄化枯死。二斑叶螨通过分泌唾液的口针刺穿葡萄叶片组织吸取汁液,破坏叶片叶绿素来降低葡萄树体活力。为害初期,受害叶片先在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小斑点,使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随着危害加重,叶片从灰白色的斑点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青铜色,严重时叶片出现皱缩焦枯状态,虫口达到一定数量时,逐渐向果梗转移,严重时也可为害果实表面,最后果实表面变为青铜色。
近些年来,二斑叶螨种群繁殖力强,对多数现有果园常用杀螨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水平,且其寄主种类多、适应性强,目前在葡萄上发生呈上升趋势,导致葡萄叶片褪绿黄萎,严重时果实变为青铜色,同时造成葡萄提前落叶和树势削弱,大大影响葡萄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葡萄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2 防治建议
2. 1 农业措施
搞好田间卫生,将病残体(枝条、叶片、果穗、卷须)集中处理烧毁,以降低二斑叶螨发生基数。
2. 2 药剂控制
(1) 秋季清园。秋季葡萄采收后,全园喷施 1 遍 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有效降低二斑叶螨数量,但使用该药剂须注意: 该药受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 限制,低于 18℃无效,高于 30℃ 易产生药害;干燥条件药效好,湿润条件药效差。石硫合剂熬制方法: 生石灰 ∶ 硫磺粉 ∶ 水为 17 ∶ 23∶ 150,将水 (75 千克) 放入铁锅中烧热至 40℃,取出部分水 (40℃) 将硫磺粉溶解,接着将锅里水继续加热至 85~90℃ 时,将生石灰倒入铁锅中,待生石灰完全沸腾时将溶解好的硫磺液体倒入锅中,继续加热约 45 分钟,其中前 10~15 分钟用大火加热,后 30分钟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熬制,至药液呈现红褐色或深褐色。
(2) 萌芽前。全园喷施 1遍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
(3) 萌 芽 后、开 花 前。该阶段是控制二斑叶螨的关键时期,常用药剂有 95%矿物油乳油 200~400 倍液、30%乙唑螨腈悬浮剂 2000~3000 倍液、1. 8% 阿 维 菌 素 乳 油 2000 ~3000 倍液、34%螺螨酯悬浮剂4000~5000 倍液、20%乙螨唑悬浮剂 3000 ~ 4000 倍液。田间应用时可采用复配效果较好的药剂,如40%联肼·乙螨唑悬浮剂 1500 倍液、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 2000 倍液等。
相关知识
高粱二斑叶螨的生活习性和高粱二斑叶螨的防治!
二斑叶螨的危害与防治.docx
玉米截形叶螨与二斑叶螨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
葡萄二星叶蝉葡萄虎蛾和葡萄十星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二斑叶螨对六种植物的选择性及生长发育
葡萄叶蝉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控制效果研究
还在为花卉二斑叶螨搞不定而头疼?做好除螨“三步曲”轻松无烦恼
花生叶螨的识别与防治
叶螨怎么防治?叶螨防治有技巧!
网址: 二斑叶螨在葡萄上的发生与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6825.html
上一篇: 朱砂叶螨巧防有技术 |
下一篇: 掌握叶螨的发生规律,采用物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