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在《中国农技推广》杂志发表题为《“水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的署名文章,创新提出了“水稻+”的稻经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等三种生产体系,全面分析了“水稻+”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水稻+”的主要技术模式。
1、稻经轮作
1.1水稻-露地瓜菜轮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单季晚稻或双季晚稻的冬闲田,种植榨菜、雪菜、青菜等露地蔬菜,另一种是秋冬季种植西兰花、甘蓝、花椰菜等露地蔬菜,再轮作种植一季早稻。通过冬季蔬菜和夏季水稻的轮作,合理利用光温土地资源,同时缓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水稻-大棚瓜果菜轮作模式
该模式以大棚设施为基础,以生产瓜果菜为主,在夏秋季高温空闲季节轮作一季水稻。通过合理搭配茬口、紧凑衔接季节,能减轻病虫害、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既满足了农户的口粮需要,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常见的有大棚草莓、西甜瓜、番茄、芹菜、辣椒、黄瓜与水稻轮作模式。
1.3 水稻-食用菌轮作模式
该模式包括香菇或黑木耳与水稻轮作,提高了冬闲田利用率,解决了香菇和黑木耳生产场地问题。通过种植水稻,使得好气性杂菌及为害香菇生产的蚁类、螨类和菇蝇等害虫明显减少。通过旱地栽培香菇,改善了土壤通气条件,对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减轻纹枯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地区一般香菇6~8月制棒,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排场出菇,11月至翌年5月采收,水稻5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中旬收获。
1.4 水稻-烤烟轮作模式
在同一块稻田,先种植烟草,采收完毕后再进行水稻种植,水稻收获后进行土地休养或者种植绿肥的一种种植模式。由于实行了水旱轮作,土壤结构得到了改良、土壤肥力得到了修复,不仅减少了土传性病害,虫害也大量减少。同时,上一茬过量施用的烟草专用肥、未完全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被下一茬口的水稻充分吸收,既有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产量,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湖南地区烤烟选择3月上中旬移栽,生育期120天左右,水稻的播种期应与烤烟终采期、品种特性、安全齐穗季节相结合考虑。
1.5 水稻-中药材轮作模式
常见的有西红花、元胡等与水稻轮作。通过水旱轮作,减轻中药材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中药材质量。一般水稻在5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元胡在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西红花在11月中下旬播种,花丝在翌年10月下旬采收。
2、稻渔共生
2.1 稻鱼模式
茬口安排上主要考虑水稻种植和田鱼放养时间,尽量延长稻鱼共生期,因地制宜选择地方鱼种。单季稻移栽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田鱼苗一般在水稻移栽后1周左右放养,田鱼捕获时间可在水稻收获前或后,根据田鱼上市大小要求捕获。再生稻头季于4月20日左右移栽,8月中旬收割头季,11月上旬收割再生季,田鱼在水稻移栽后1周左右放养,期捕捞可根据上市要求,捕大留小,在头季稻和再生稻收割时各捕获1次。
2.2 稻虾模式
分稻虾连作和稻虾连作+共作两种。稻虾连作: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即每年8~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10~11月水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翌年4~5月收获成虾,6月整田插秧,种一季中稻,循环轮替。此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100kg、水稻500kg。稻虾连作+共作:养一季小龙虾后,在种植中稻的同时培育小龙虾亲本。即每年8~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10~11月水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6月上旬整田插秧,种植中稻的同时培育亲虾,10月至翌年3月繁育小龙虾苗种,循环轮替。
2.3稻鳖模式
鳖品种以生长速度适中、抗逆性强、能适应多种养法的品种为宜,如中华鳖、太湖鳖等。茬口安排上一般水稻5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下旬开始收获,幼鳖在7月上旬放养,亩投放100~500只,插秧20天后放倒拦板让幼鳖进入稻田,11月开始可根据市场情况分批或一次捕尽鳖。一般水稻亩产可达600kg,鳖亩产量200kg。
2.4 稻鳅模式
水稻移栽期在6月上旬,11月上旬开始收割。泥鳅放养时间在5月初,放养规格为3~5cm,每亩放养1.8万尾,11月初开始捕捉泥鳅,抓大放小。要注意加高加固田埂,防止泥鳅逃逸。水稻生长期间不喷施农药,采用黄板、性诱剂等物理措施防控。
3、稻禽协同
稻鸭模式。早稻在4月中旬、晚稻在7月下旬移栽,插秧7~10天待秧苗活棵发新根后,每亩放养10~15只左右适龄雏鸭(孵化10天左右)入稻田。鸭种选择个体适中、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活动量大、成活率高的品种。用铁丝网在养鸭稻田的周围设置围网,并在稻田边空地上建造鸭舍,前期添加豆饼、麦麸、碎米、玉米面等精饲料,逐日减少直至鸭子自动觅食。早稻鸭共生期一般50天左右,晚稻鸭共生期一般70天左右,在早稻、晚稻孕穗末期即将抽穗时,及时收回鸭子入舍待售。
内容来自《中国农技推广》2019年第二期,中图分类号:S511;F323.3;文章编号:1002-381X(2019)02-0000.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稻氮磷钾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信阳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在光山县召开
豫南稻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全国农技推广: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
马铃薯与水稻轮作三熟模式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024年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农药使用需求
【重磅】水稻、玉米、棉花,今年重大病虫害咋防控?全国农技中心连发3方案!
信阳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技术模式集成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1年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网址: 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水稻+”的主要技术模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7018.html
上一篇: 关于轮作,不是你想轮就能作:蔬菜 |
下一篇: 中秋节花灯热卖 中秋节花灯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