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岩(blog)小说《深牢大狱》改编的新剧《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陆续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 近日,海岩接受了记者采访。
从《深牢大狱》到《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
小说《深牢大狱》是两年前海岩应北京监狱局之邀而写的“行业剧”——基本要求是正面描写,监狱篇幅不少于1/3。小说完成后,海岩戏称:“这是给监狱局处级以上干部看的。”当时海岩就怀疑当代的年轻人、普通观众爱不爱看。但小说一上市就一路畅销。
后来,中国作家协会曾举办了一个向北京监狱局的赠书仪式。在现场,海岩说:“1974年就在监狱作狱警的人请举手。”结果只有海岩自己举手。海岩说:“我是以一个资格最老的监狱警察身份给大家送书。”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海岩专门去监狱了解情况,看了监狱的结构,入监、出监的程序,了解了有关规定。海岩明白,他所要写的狱警已经和他当年所担任的狱警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监狱也和当年工作的监狱不一样。
海岩说,他并不了解当代年轻人,平时也没机会跟年轻人接触,写此小说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因此可以说是依靠想象“闭门造车”出来的。
小说《深牢大狱》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成长小说。它描写的是一个当代年轻人的炼狱般的成长历程。“就像把铁烧红,突然浸到冷水里去发出‘吱吱’的声响是非常痛苦的,但取出来就变成了钢。一个人经历了苦难后,人生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要说的命运无常。你不知道哪一天飞来横祸,就要面对苦难,面对厄运。一个正常人,平时我们会忽视很多事情。但突然陷入绝境时,那么一点微小的温暖,那么一点微笑的乐趣,对他是多么重要啊。这就是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这是感动我的,也是我想歌颂的。一个人深入绝境后,你如何去对待日常的举手投足,是完全失态了还是去找回自己的尊严、乐趣?”
海岩告诉记者:“小说中钟大讲了一句话,可以说是整部小说想表达的。英雄有三种:一种是地位上的英雄;一种是能力上的英雄;还有一种是人格、道德上的英雄。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不应该过分推崇地位、能力上的英雄,而应该更尊敬人格、道德上的英雄,虽然他可能没有地位,没有名气,也可能不具有超常的本事,但依然应该受到尊敬。”
一些评论家认为,《深牢大狱》讲述了一个英雄受难的故事,当他们阅读英雄受难的故事,会把同情与支持全部给予英雄,但这部小说不一样,给英雄受难的(监狱)也是英雄。他们看这部戏非常矛盾,不知道把同情赋予谁,看完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命运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有评论家认为,小说前半部分仍然是海岩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奇幻色彩,非常好看。 后半部分则描写刘川在监狱中的日常生活:犯人每天怎么起床,都干了些什么?怎么吃饭,怎么探视,怎么干活,之间都聊些什么?等等。评论家认为,后半部分真正展示 了其文学功力。
《深牢大狱》于去年被拍成同名电视剧,送审时被要求改一个阳光一点的名字。在电话里海岩随口说:“那就《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好了。”本来想暂时用一下,没想到不能再改名了。
颠覆“爱情加案情”的故事模式
面对记者,海岩并不承认这是有意的转型,而是“根据每一个故事的需要和这些人物发展的必然逻辑,来决定线索的分布和速度的推进。每一次推出新作,我不止一次地被人提及‘改变类型’、‘改变风格’、‘转型’。其实,我写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考虑这个故事如何激动我,要从哪里入手,要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叙述。”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一反以往海岩剧“慢热”的特点,电视剧一开始,就快节奏地讲故事:
主人公刘川(周一围(blog)饰)是一名刚毕业于公安大学的狱警,但因父亲的去世打算辞职去继承亿万资产。离职前,刘川被要求参加了一次代号为“睡眠”的特别遣送任务——放走一个银行大劫案惟一的活口、重要案犯单成功。刘川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因“玩忽职守”而被监狱作“辞退处理”。银行大劫案并没有因为“欲擒故纵”而水落石出,在钟天水等人“一日是警察,终身是警察”的劝说下,刘川再次身不由己地卷入这个追查1200万赃款的行动,且越陷越深。
于是,“追查1200万元赃款”这一悬念,不断地拉动着故事快节奏地发展。刘川先是混入单成功藏身的一家夜总会当服务员,接着帮助单成功一起逃脱,获得了单成功的信任,只身去秦水寻找单的黑道朋友老范,却被老范的儿子小康暴打,幸而遇到单成功的女儿单鹃。在老范的帮助下,单成功一家与“卧底”刘川在秦水躲藏下来。野性、率真的单鹃对刘川一见钟情。 终于,在警方的精心设计下,单成功向刘川吐露了赃款的藏匿地点。 银行大劫案终于尘埃落定,单成功被判死刑。 然而,新的恐惧很快袭击了刘川,单鹃与小康不择手段地寻仇报复。刘川忍无可忍,在与单鹃母亲的争执中,失手烫伤了她和一个无辜的邻人。刘川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五年,关押在他曾工作过的天河监狱。物是人非,曾经的狱警刘川成了囚犯,开始了漫长枯燥的铁窗生涯。
至此,不知不觉中,近十五集过去了。接下来,节奏却突然慢了下了,慢得出人意料。似乎一切都停顿了下来,大的事件完全消失了,没有了任何悬念。作品由线性发展变成了由无数细节堆积起来的块状生活——监狱犯人的日常起居和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这样的慢节奏一直延续到剧终。
对于这种处理,“文学界都为后半部分叫好,而影视界则为前半部分叫好。前半部分是非常影视化的,后半部分不知道怎么拍,但就是在监狱实景拍的,就是在那个小小的牢房,小小的通道,拍了十几集。他们觉得很难,又不能像好莱坞那样搭一个监狱,把镜头拍得稀奇古怪。”
海岩告诉记者:“这个故事非常冒险,因为前后其实是两个故事。到了后半部分,大多数人物都换了,前面的人物几乎不出现,或者只在一集半集中出现,而后面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前面根本没有被提及。”两个故事的结构在观众接受上可能会有困难,海岩说:“这是非常冒险的。观众看到十五集的时候,突然‘换人’了,原先的人物群体,无论观众是喜爱、憎恨还是惋惜,到后面全部不见了,故事都完结了。后面冲上来的人,都是观众完全不认识的,然后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故事——刘川开始了狱中的磨难后重获新生。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是故事本身的结构,人物本身的生活逻辑决定了我要这么写。因此,尽管这么写违背了常规的影视文学规则,却顺从了人物本身的发展脉络。但这样写究竟是否成功,还有待观众的检验。”
但海岩并不否认“挑战自我”追求:“从客观上说,我的作品可以归到类型剧中,每一个类型剧都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海岩剧不是一个普通的电视剧,是这些年的一个知名品牌。观众会用一个非常挑剔的眼光来看待你的新作。一些评论家认为,海岩每一次创作都是极大的冒险,对观众的疲劳感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你能不能取胜,能不能仍然受欢迎,甚至让熟知海岩剧的人还能接受,我觉得显然要依靠它不同的部分——还要有新鲜感,不能完全照抄以前的。”
颠覆“众月捧星”的造星模式
今年即将先后与观众见面的三部海岩剧《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河流如血》》中使用了清一色的新人,甚至连一个“友情客串”的老面孔都没有。这种充满自信的冒险源于以往多次成功的自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海岩剧总是能够制造出当红明星,从《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平淡生活》等作品中走出了胡亚捷、徐静蕾(blog)、宋春丽、陆毅、孙俪、佟大为(blog)、印小天等明星。
海岩介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当时被限制在非黄金时段播出。 “好像在审查上被提了一些意见,写了一个年轻的女警察的变节行为,在当时是禁忌。因此在当时播出时段、频道上作了一些限制,但这个戏在圈内仍然非常火。徐静蕾之所以有今天,这部戏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虽然这部戏没有给她带来很大的大众知名度,依然使整个影视圈认可了她。导演赵宝刚凭借这部剧,奠定了言情电视剧唯美主义第一人的地位,把其风格明晰化了。”
但是,之前海岩剧的“造星模式”基本是“众月捧星”“以老带新”。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徐静蕾是新人,但有傅彪、丁志诚、杜志国、姜武等实力派演员演其对手戏。所谓新星也不是一张白纸,如陆毅接拍《永不瞑目》之前,早已经是多部影视作品的男一号,同时他在上海儿艺主演过800场话剧。当时陆毅已经是一个台词能力、表演能力都很强的演员。
而《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等三部新剧则是对海岩以往的“造星模式”的一次颠覆。
海岩强调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有意的。现在海岩剧主要演员的人选,由海岩、投资商、导演三方遵循“一票否决制”原则进行。而“好戏低价”的圈内规则和主角必须成为投资方签约演员的要求,最终使得《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使用清一色新人。
他们也曾经考虑一些知名的演员,如季文竹一角原打算由“星女郎”黄圣依来演,但最终无法和星辉公司谈成而作罢。后来,黄圣依还就此事控诉星辉公司:“连海岩剧都不让我演。”
投资方要求,《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的主要演员必须成为该公司的签约演员,但已经签约其他公司的演员很难改签。
在这种背景下,刚刚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周一围进入了海岩的视野,一度被媒体认为是“新陆毅”。但当时海岩对周一围说:“你比陆毅差远了。”
海岩说:“陆毅在当时不仅具有非常好的表演基础,而且外形也被认为无可挑剔。而周一围的外形是可爱型的,不是无可挑剔的。电影学院毕业后,几乎没有演过戏,好像只在电影《聪明无边》中演一个李副官,连名字也没有,其戏份刚好够得上进入字幕。”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剧组并没有马上签下周一围,而只是把他作为“备份”,因为对他的形象、表演能力不满意。期间不断地物色新的男一号,只要找到更合适的,就弃用周一围。
谈起最终选择周一围的原因,海岩直言不讳:“因为找不到比他更好的。”
2005年8月15日开机前一天,周一围和剧组签完约,然后上了去山西的火车。
签约后,周一围的母亲对海岩说:“万一不红怎么办?”海岩开玩笑说:“他不红,戏不就砸了吗?我还找他赔呢。”
海岩对周一围依然捏了一把汗。
一个月以后,海岩去剧组探班,周一围的表现让他大吃一惊。“所有的人都对我说;周一围演得很好,你放心好了。还有一点不能不说的是,一部20集的连续剧,主角戏份一般是300到400场,这部戏是1600场戏,周一围的戏份是1540场戏,那三个女主角才200场。周一围每天要拍十几个小时的戏,无论生病还是状态不好都得演。周一围说:学了这么多年表演,现在才明白,表演是这个样子。表演不是养精蓄锐后做的,而是不断地来回赶场,极度疲劳,有半小时就睡一觉。”
海岩说:“所以现在我比较看好周一围,尽管现在红不红不像过去胡亚捷、陆毅时代,有很多未知因素。”
对于剧中三个女主角,海岩说:“这个三个女主角很难互相比较,有的是牛奶,有的是辣椒,有的是清水。”
——牛奶童蕾。童蕾在这部戏中的戏份是最多也是最难演的,因为角色比较复杂,我很喜欢她的表演。你看完之后,无论是否喜欢季文竹这个人物,她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她把这个人物的分寸感把握得很好。我们选择童蕾,因为她这个样子比较像演员。
——辣椒王洛丹。王洛丹比较不像演员,她是三个角色中戏份强烈程度最突出的演员。我们选择她就是需要她的爆发力。这个演员的爆发力特别强,不像屈?那样循序渐进,而是一上来就是咄咄逼人,是矛盾冲突的发动机,是男主人公一生中最大的悖论。她的戏表演充分,非常好看,好看程度超过了戏份最多的童蕾,为什么呢?这是戏剧矛盾本身决定的,也是她的表演风格和对她的表演要求决定的,戏剧矛盾决定了王洛丹非常张扬的表演。当然这个张扬恰如其分地符合其个性、地位极其周边环境。
——清水屈这个人呢,恰恰是第一次演戏,连剧本都不会看,什么叫“入内”、“入外”都不知道。但她很朴实地演出了这个人物需要的那种气质,慢慢地走进了观众的内心,她不是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的,她一开始不引人注目,总是在荧屏边缘,慢慢地成为最抢眼最温暖的色彩。
海岩剧还能红多久
——海岩访谈
问:海岩品牌还能红多久?
答:海岩品牌究竟还能红多久?关键在于看今年推出三部完全由新人担纲的新戏《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河流如血》《五星饭店》等。究竟能红多久,很大程度就看这三部戏。三部戏都火了,当然可以维持很久。有一部戏火了,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三部戏都砸了,我就不知道还能不能维持。
问:其实你的内心是有底的,这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答:不,我真的一点信心也没有。在这三部戏中,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无论哪部戏,只要有一个演员上位即能达到二线以上。我就觉得还有能力捧新人。因为这个时代平台太多、渠道太多、声音太多,谁红谁不红,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常常你表现好是没用的。李宇春(blog)就表现最好,我才不信呢,平台和运作过程捧红了她。《无极》(blog)还捧红了一个人呢。网络和商业运作方式,使得人的成名极其偶然,使得大家的关注点极其分散。
问:我还是认为这是你保持了一种惯有的低调。
答:所谓海岩品牌,也就是我的戏还有部分观众喜欢。你不能忽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极其娱乐极其搞笑的时代。只有狂欢式的、娱乐搞笑的东西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众已经不相信正剧、严肃了,只相信那种颠覆的、解构的,把正经当笑料的东西。现在文化上的潮头产品都不是靠庄严、靠意义,二而是靠和大众的思潮相吻合。即使影视作品,走红的也以喜剧居多。
问:你是否有可能顺应潮流去写喜剧呢?
答:很多人都认为我有喜剧才能,我个人平时也嬉笑怒骂,讽刺自己,解嘲别人。但我还是写不了喜剧。我算是红了十年的人了,淘汰我完全是正常的。如果还有部分观众,我希望在这个非常麻木、缺少同情心的时代,我的作品能够引起悲悯和同情,能够引起感动和沉思,就非常满意了。
问:为什么“海岩制造”出来的明星很少创造出新的辉煌呢?以陆毅为例。
答:所有的演员走红了之后,都希望和海岩剧划清界限。这是舆论给他们的压力。舆论认为,除了那部海岩剧,其他作品都不够好。他们也极力想证明,离开了海岩剧照样有魅力。我理解他们。因此,我对于媒体,很少主动提起他们。当初他们在演海岩剧的时候,无论演技和个人魅力都没有后来好。演我的戏的时候,表演经验的稚嫩,明星气质的不足,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可谓是一只丑小鸭,当他们成为白天鹅的时候,就不是演我的戏的时候。
陆毅后来的个人魅力肯定超过《永不瞑目》时的,但个人影响力和观众喜爱度没有超过《永不瞑目》时,后来他也遇到过一些非常杰出的导演,也不能说个人不努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为他提供一个具有足够魅力的角色。相聚时,陆毅多次表达希望继续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合作成。
问:海岩剧似乎都是成功的,但许鞍华执导的、明星堆积的影片《玉观音》似乎是失败的?
答:他们敢于对故事风格、基调、脉络、人物大动干戈,说明没有理解这个故事。影片《玉观音》完全弃用了我的风格和脉络,但弃用不了国内警察体制内的现状。由香港编剧来改编,整个剧本极其失败,再加上许鞍华也不了解内地的警察生活,写出来的故事不伦不类。
问:你所写的东西既不是亲身经历,也不是专门体验,也不是主动采访,那依靠什么呢?
答:想象。
问:近十年来,你每年发表近百万字。要知道,你是在一个万人企业担任一把手,而且是实职。小说所描写的如云南、绍兴等地你至今没去过。你还不会打字,手写速度自然慢。所以有人怀疑这些小说不是你自己写的,而是有一个写作班子?
答:我没法反驳。我难道非要强调是自己写的?现在社会上还真有人站出来说:“我是《玉观音》的真正作者。”小说所描写我没去过的地方,我一般都看资料光盘。
问:还有一种说法,海岩不是创作力强,而是凝聚力强。可以让许多优秀写手永远不出头。当然,你把稿费都给了别人,你只赚了个名。
答:我还就在乎利不在乎名。你说小说是别人写的没关系,但拿走稿费我不干。如果非要去证明,我有800万字的手稿。这是无法伪造的,这些手稿都改得乱七八糟。不同的小说写在不同的纸上。
问:《深牢大狱》写在什么纸上?
答:写在一个小黄皮笔记本上。而《河流如血》则写在我们公司的办公用纸上。过一阵子中国作协会要展出这些手稿。
不涉案 不言情 海岩“变脸”了
来源: 广州日报
“海岩”这个名字在中国电视市场上曾一度代表着“高收视率保证”,但他去年的转型之作《平淡生活》却遭遇了失败。
今年,海岩带着《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河流如血》、《五星饭店》三部新作来势汹汹,其中,《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今日起将在南方影视频道播出。
彻底抛弃了案件加言情的煽情路线,首次全部起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海岩这次破釜沉舟能否重新树起他的金字招牌?前天,记者电话采访了海岩。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剧情:出身名门的刘川毕业后当上了狱警。一次,组织安排刘川放走了银行大劫案的唯一活口,企图跟着这个线索找到赃款。阴差阳错中,刘川沦为阶下囚,在监狱里,刘川体会到了狱警小柯对自己的爱……
转型:一个男人的独角戏
和以前的海岩戏有所不同,《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中男一号的戏份特别多,全剧一共1600多场戏,男一号的戏就占了1500场,而女一号的戏只有140多场。从唯美到写实,从几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转,到几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转———海岩转型了吗?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部戏里有很多琐碎细节,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这和你以前作品的风格很不一样。
海岩(以下简称“海”):对,但这个剧不是讲案件,也不言情。它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戏,描述一个人对生命的体验。故事前面是靠大事件推动的,是线性的;后面却是块状的,周而复始地讲生活小事。文学界的人看到这部作品,都说这样能反映作家的功力,用人的魅力和细节的质感去吸引人。可影视界的反应却是相反的,都说这个剧没法拍,太难了。而我自己看过DVD,觉得都挺好,前半段与后半段并没什么好坏之分。
记:这部剧是以一个男人为中心的,而你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以一个女人为中心,像《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平淡生活》等,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
海:是吗?你不说我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好像并不是刻意的吧。我最早的作品《便衣警察》也是以一个男人为主的,我个人主观上并没有特别的意识,可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回归。
记:导演汪俊是学院派的,他会不会不如丁黑、赵宝刚那么符合你作品的浪漫风格?
海:汪俊是别人介绍给我的,我们谈得蛮投机。可能有人会觉得学院派不够浪漫,但我觉得他拍得还是很细致的,而且这个剧用了六个新演员,他又当过演员,所以他在教导演员上也很擅长。
造星:很难预料谁会走红
海岩每部作品都会用新人当主角,而去年《平淡生活》的失利,却让这个“造星大王”面临着“起用新人之路还走不走得下去”的困境。这次,他却更加不依不饶,在新剧中一下用了六个新人,似乎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记:海岩剧造就了很多一夜成名的神话,你这次看好男主角周一围吗?
海:如果这部剧受欢迎,那么观众首先喜欢的肯定是周一围。不过现在时代变了。我也很难预料谁会红,就像之前没人能预料“超女”会红一样。
记:有报道说你说这部剧中,周一围是陆毅第二,童蕾是徐静蕾第二?
海:这话不是我说的,陆毅、徐静蕾现在已经成名了,这样去比是很愚蠢的。周一围不可能是陆毅第二,他没当年陆毅那么完美,一是形象,二是经验,陆毅在拍我的《永不瞑目》前已经有800多场话剧的经验,但周一围没有,原来他也只是作为备用,到开机前一天没找到更合适的人,所以才和他签约了。不过,他的气质、谈吐和我笔下的人物还是很相似的。而童蕾就更不可能和当年的徐静蕾比了,当年徐静蕾是主角,童蕾在这部剧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戏,是配角。
记:如果这部剧没有捧红一个新演员,你会怎么做?
海:那我以后会用大腕。毕竟明星的经验、个人魅力等条件都更优越。
反省:我不迎合娱乐时代
除了《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今年海岩还将推出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河流如血》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以及《五星饭店》。三部剧同年播出,显得来势汹汹。不过,经历了去年的失败后,海岩的金字招牌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海岩落伍了吗?
记:去年你的转型之作《平淡生活》并不成功。
海:《平淡生活》有点特殊,这个戏投资只有20多万元,那时正是“非典”期间,到哪里拍人家都不让,也选不到合适的人,我们的情况是能抓到一个就用。这个戏就这么草草完成了,质量肯定受影响。
记:那你担心去年的失败对《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的收视率有影响吗?
海:不是我担不担心的问题,而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时代更加娱乐化了,更加解构了,恶搞之类的比较受欢迎。现在是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状态———全民娱乐,让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不喜欢太娱乐化的东西,也不擅长那些恶搞,而且我觉得好的东西其实与多少人关注并无关。现在你别想很认真地写个东西并找到成就感。在这么娱乐的时代,企图让人沉痛的东西不大合时宜,但只要有个别观众看了会落泪,能唤起悲悯心,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现在就是过度的娱乐商业化。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不考虑之后的长久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承。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冲击,那我就干脆转行算了。
记:接下来还打算写什么呢?
海:我之前和现在都一直在经商,主业不是写作。今年要做这三部剧的宣传,如果今年这三部剧的反应都不好,我也许就从此息笔,不写了。本报记者钱佳芸
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没多久,周一围便从上千名候选者中被海岩和汪俊挑中,出演《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男一号刘川。没有主演影视剧经验的周一围在该剧开机前曾经在监狱体验了两个月的生活。
前天,记者还采访了正在广州拍戏的汪俊导演,他表示:“海岩以前的作品中,爱情占的比重比较大,比较甜,这次却重在对人生、命运的思量,表现一种内在的浪漫。”
对海岩表示如果今年“起用新人”这招已经不灵,他将转打“明星牌”的说法,汪俊却有另一番理解:“我想他是对周一围有信心才这样说的。起用新人还会是海岩的风格,因为如果是明星当主演,不容易让观众入戏”。谈到这次的六个新人,汪导就有点苦不堪言:“教他们真的是很累,经常要手把手地为他们作示范,这也是这部剧拍摄周期特别长的原因,不过,他们都算进步很快的。尤其是童蕾扮演的纪文竹,是个很不讨好的角色,但她完成得很好。”
相关知识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海岩剧的一次冒险
《阳光像花一样绽放》热播 海岩一反常态起疑问
《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今晚播出 海岩对收视率不自信
阳光像花一样绽放(2006年汪俊执导电视剧)
海岩:新人不红就用腕 新戏反映不好就息笔
擦亮花儿名片 让传统文化“破圈”——临夏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创新发展
阳光像花一样绽放
识草认树养花 像植物一样健康生活
【花儿】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接下来该怎么写?
网址: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海岩剧的一次冒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73.html
上一篇: 培育成长沃土 让花儿开在阳光下 |
下一篇: 当前市场最贵的月季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