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2024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我们的节日·我的春节——年味”主题征文、摄影、短视频展示活动举行现场复评。
“有的作品真的很有味道。”评审现场,一位老师说,春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孩子们的作品让自己重新回到了浓浓的年味中。
这项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都市快报社承办的征文活动从2018年开始举办后,陪伴着杭州很多孩子,从小学走到了中学,成为了孩子们成长中非常珍贵的节日记忆,也成为了杭州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亲情、品味书香的春节特色品牌活动。
本次复评评审团阵容强大,由10位杭州资深语文老师、美术老师组成,评审团以抽签、盲评的形式,遴选出优秀作品,进入下一轮终评环节。
“我们的节日·我的春节”复审评委名单
小学组
单立娜 杭州市笕桥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
汪妍子 杭州市行知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教研组长
汪美华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
吴丽媛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
中学组
范圣龙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省教坛新秀
陆凤仙 杭州市杭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赵肖芳 杭州市公益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西湖区优秀教师
侯春艳 杭州学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影像组
袁亚 杭州市星洲小学美术高级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
王小平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美术高级教师、教研组长
“不管是作文还是照片和短视频作品,讲好故事,就会打动人。”评审结束后,几位评审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说写作文需要像影像作品一样有画面感,短视频也需要像写作文一样有独特的立意。
一起来看看评审老师们的精彩点评——
小学征文
没有细腻的描写、细心的体会
是不能描摹出“年味”的
杭州市笕桥小学单立娜:
在春节主题的征文比赛中想要脱颖而出,最好是能在文章中表达出对“年味”的独到见解。
首先是选材。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内化为共同的心结,关联着彼此的情感。选材还是要慎重考虑的,例如看越剧、观舞板凳龙、穿唐装、制作浆水面、等更有文化内涵与文化传承。
其次是描写。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想打动读者,不能不注意细节的刻画。没有细腻的描写,没有细心的体会,是不能描摹出“年味”的。例如“厨房那头土灶场面也火热起来,随着灼灼火光在灶膛中雀跃燃烧,锅中的水花已是翻腾而起,晶莹剔透,宛如金星雪浪般开落,袅袅雾色氤氲出冬日里的暖意。”这一段描写,年的味道就会氤氲而出。
最后是点题。适恰的古诗引用,的确可以画龙点睛,还能看出孩子们阅读的功底。很多孩子一想到春节,就用到了王安石《春日》中的诗句,但也有孩子恰当地使用了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的词句,别具一格。又比如:“品味着豆腐,回忆人间烟火,这一个年,好有味道。”这样的结尾令人遐想无限,做到了情感的升华,把别样的年味主题推向了高潮。
杭州市行知小学汪妍子:
俗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想打动读者,不能不注意细节的刻画。比如写出“春节特色”,没有细腻的描写是不能描摹出年的特色的,没有细心的体会是不能品味出年的味道的。本次征文中,看到了不少孩子能抓住家乡过年的一个特定场景,进行了细腻描写,细心体味,年的味道就氤氲而出了。
同时,“年味儿”又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在“味”上,要写那些能品出“味儿”的有关春节的材料,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写,都要努力把背后的味道品出来。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汪美华:
都是“春节”这个共同话题,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看到了不同思维的碰撞。有哪些文章会吸引读者,并脱颖而出呢?
1.会选材,还要关注立意。很多同学选了“年俗”,如舞板凳龙、做豆腐、做年糕、“谢年”,这和写吃年夜饭、放烟花一比,就有了选材上的优势。同样是写“做豆腐”,有的同学写怎样做豆腐和做豆腐的热闹来体现年味,但有一位同学以“豆腐,都福”立意,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2.会谋篇,还要会雕琢。参赛的作品都很不错。文章结构都很严谨。那些阅读积累丰富的孩子则更亮眼。同样写“书香中的年味”,有一位同学从老舍的《北京春节》谈到梁实秋的《过年》,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谈到莫言的《过年》,从冯骥才《春节八事》谈到孙犁在《记春节》,借助名家名篇中对过年的做法引出自己怎样过年。读着他的文字不禁为他的文学底蕴赞叹。
3.有好文,需配好题目。像《龙影随行时空游》等作品,既读出了年味,又亮出了立意。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吴丽媛:
以前总感觉,“春节”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眼中大抵不过甜甜的糖果,大大的红包,以及无拘无束地玩闹。但是这次看完进入复评的作品,确实被孩子们感动到。
在他们的笔下,春节是多姿多彩,有色有味的。有在家中与家人团聚一堂的中国传统年,也有在异国他乡度过的新年;有藏在老家特色美食中的年味,也有留在祖国各地的美景中的年味。
当然,有的孩子选材于春节期间最平凡的一个瞬间或一个事件,用简洁明朗的语言描绘出不一样的年味,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中学征文
写出了不同身份不同地点的人们
他们的年味都有着共同的底色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范圣龙 :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年味,春节期间,同学们深入大街小巷,写出了各具特色的年味:有的同学漫步江南水乡,在青石板路上嗅着淡淡的酒酿香味,感受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气息;有的奔赴远方,来到云南香格里拉的小卓玛,初一在水龙头上挂哈达,初二与亲朋好友互送哈达,过年期间备好卡赛和切马盒等等,有趣而新奇,浓浓的藏族风情、异域风味扑面而来。
别样的写作视角呈现了别样的年味,以“雪花”“烟花”的视角抚摸神州大地,俯瞰万家灯火,“我是一片雪花,诞生于澎湃的钱塘江,揉碎于白云之中,在除夕夜看万家团圆。”“我是烟火,绽放于新春之夜,游荡在炊烟之间,照亮了游子归乡之路。”
杭州市杭州中学陆凤仙:
此次“我的春节——年味”的主题征文比赛,拟题非常具有巧思。看似写“过年”这样的凡俗之节日,实则非常契合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亲情,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加强实践,融入社会等理念。
中国年人人都要过,中国年人人都爱过,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尤其是“龙年”,中国人的朋友圈里涌动着“龙的传人”的基因是显而易见的。在评审中,有三大亮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初中生更加富有创新和挑战精神,创作的文体更加多元,除了散文、小说外,有好几位学生写的是文言文或者是古诗词。文言文文笔之老练和篇幅之长,可见我们的初中生中不乏语文素养尤其是古文功底很好的孩子,不仅阅读量大,知识储备也很深厚。
二、大多数文章中都体现出浓浓的情味。姑且称之为“六味补心丸”——年俗味、文化味、书香味、历史味、人情味、文化味,文笔稚嫩的也能体现其中一二,而文笔熟稔的更是形成了独特的文风,可谓“味味补心”。
三、主题非常发散:有讲年味里面的传承,有讲异国他乡的“长距离、长镜头过年”,也有和疫情时候的“年”的对比,更有新生代和老一辈的观念冲突和协调中的故事余韵,非常值得阅读。
杭州市公益中学赵肖芳:
本次征文投稿的中学生,都能从小处入手,借春节的食物、风俗、活动写出亲情、乡情、家国情、民族历史。
如一位小作者借“包白粿”这个春节家庭传统节目,写出了爷爷这位淳安乡民因千岛湖建设来到杭州后对家乡的热爱。这样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少年视角看到了真实的情感,值得提倡。
还有一点打动我的是中学生们能真实地写出这个时代中不同身份、不同地点的人们的年味,我读到的就有围垦地里与父母过的有星空陪伴的春节、工地里塔架下与父亲的工友们共度的春晚、与消防员父亲在视频里一起共度的除夕……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底色:珍惜团圆。这样真情实感的文章,不需要任何技巧,就可以打动读者。
杭州学军中学侯春艳:
甲辰龙年,是疫情平稳过渡后华夏大地的第一个团圆年。在这些进入复赛的优秀作品中,同学们写出了家风中的“年味”、民俗中的“年味”和国泰民安的祥和。
同学们在春回大地之时走进乡间闾巷、大江南北,亲近民俗传统,品味“团圆年”后的中华魂;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展现了孩子们的感恩、自信、自强、自豪与乐观的精神面貌。
同学们没有就“年”写“年”,而能蕴情于文,用眼睛记录、用手感触、用脚丈量、用心体悟中华民族的“年味”,用“热辣滚烫”的文字将文章写在了中华大地的田塍地头和万家灯火之中。
影像作品
和写作文一样,
好的文案可以加分不少
杭州市星洲小学袁亚:
本次评审的作品,大多围绕春节年味主题,从摄影技术——比如,对焦精准,能巧妙利用光影效果烘托气氛,突出主体;通过独特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技巧,表现出画面丰富的层次。部分作品还能通过“中国红”“非遗文化”“地方风俗”等不同视角阐述对“年味儿”的独特理解。
好的摄影图片,除了能较好地使用摄影语言和色彩外,主题创意也很重要。
这次投稿的作品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抓住有明显过年特征的事物来拍摄,比如从过年吃的食物这个角度来拍摄的作品特别多,还有不少作品是通过红包、对联、剪纸等角度来展开的。那么,如果孩子能够展现出自己对年的独特理解的一面,也是会比较能打动人的。
短视频作品也是一样,画面好看的同时,文案也很重要,这就和写作文一样,好的文案可以给视频加分不少。比如有一个作品,孩子用杭州话来讲了春节对联,就给观者独特的视觉体验。
另外,如果孩子在作品中的参与度更多一些,比如自己进行配音,也能够为作品加分。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王小平:
我们的节日摄影作品主题广泛。有年节符号的春联、烟花、灯笼;有美食主题的年夜饭、酱鸭腊肉、爆米花糖人等传统小吃;也有旅游见闻如闹花灯,舞龙灯。真正千门万户、方方面面,非常浓郁的年味创作意识。
人b(2王小平 0, 0);">同样的主题,类似的画面如何出片,就要比巧思了。比如有一张放烟花的照片,相片右侧一家老小专注而愉悦,左侧烟花曝光恰当,画面虚实得宜,欢乐的年氛围扑面而来;有一张民间艺人印制的照片也拍得不错;今年打铁花主题也是一个亮点。
优质的短视频要创意先行。画面、配音、字幕都很重要。有些小作者身体力行,参与除尘、炒菜、装扮、祈福等活动。以小作者的视角,把自己在过年中参与的劳动、才艺展现出来,显得真实生动有感染力。运镜用得好的要数书写春联的几个短视频,推拉摇移,画面质量高。另外,一个“跨越700公里的回乡情”的脚本设计也令人印象深刻。
相关知识
“花开满城 我爱县花”三角梅摄影、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内蒙古征集体育摄影和短视频作品
金陵国卉牡丹节摄影大赛圆满落幕!31幅作品获奖,近千幅作品参赛
桃花源一中举行“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庆祝活动
【宣传部】用镜头定格美 2024“最美校园”主题摄影暨短视频大赛开始了
花好月圆迎国庆 浦东举行“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系列主题活动
白沙花园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
2024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方案8篇汇总
【网络中国节•中秋】花好月圆 浓情中秋 丹棱县举行“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我们的节日•春节】潮阳区新春文化活动在潮汕风主题花园大观园举行
网址: 佳作频出,评审团阵容强大!杭州市中小学生“我们的节日·我的春节”主题征文摄影短视频展示活动举行现场复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8166.html
上一篇: 春联集锦|这些春联祝福请收好~ |
下一篇: 春节对联大全(精选140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