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牛腿”非彼“牛腿”
提起现在很流行的外卖,一般人会很快想起“鸡腿”、“鸡排”、“牛排”等,说起“牛腿”自然会想到喷香的肥牛腿,口水肆泄。其实,牛腿不仅是一个肉质食物,更是一个古建筑上的专业用语。
在古建筑上,牛腿,又叫“撑拱”、“斜撑”、“托座”,是檐柱上方外伸的斜木杆,上加横木,翼之于挑檐的檩子,其常用于建筑物外檐的梁、枋柱节点下,为梁、枋悬挑部位的支点,“出挑”构件。(见图一)。
江南地区山地、河网密布,地狭民稠,古民居一般在二层以出挑形式即以牛腿承接挑檐檩,牛腿的作用,一是加大屋顶的出檐,发挥遮风避雨的目的;二是将上方的重力通过牛腿传到檐柱上,使建筑稳定牢固;三是使屋檐与檐柱之间通过牛腿的过渡达到自然和谐,无剪切感。
安吉作为全国文物大县,除数量众多的古墓葬和古遗址之外,还遗存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寺庙、古桥梁等。据“三普”数据显示,安吉境内已登录各类文物遗存908处,其中古建筑301处,占登录总数的33%。据不完全统计,近50处古建筑带有牛腿。
图一:古建筑上的牛腿位置
二
牛腿的发展演变及类别
古建筑上的木雕牛腿,刻工细腻,结构牢固,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其造型与艺术风格也在发生变化:明初,牛腿以斜撑和掌拱为主,多由木工制作,上无雕饰,其形状就像壶瓶的嘴;到明中期,开始出现装饰性的曲线,用雕刀阴刻,出现草龙和回纹状撑拱;进入清代,牛腿尺寸相对加大,形状也趋向多样化,雕刻更加精密、繁琐。民国之后,牛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安吉县古建筑上发现的牛腿,从时代上来说,囊括了牛腿早期至晚期的各种形式:明代的早期牛腿,见于鄣吴镇吴昌硕故居余氏门楼的牛腿,还是撑拱形式。清代的牛腿分布更密集,如九亩49号管氏民居的牛腿,尺寸增大,形式更为复杂。民国时期的牛腿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如戴村159号朱氏民居,形式承牛腿发展之大成,而良村谢家民居的牛腿则开始出现简化的趋势;更有甚者,一些古民居出现用宽大的木料作横头替代牛腿的现象,如鹤溪诸氏旧居等。可见,明代至民国,安吉牛腿存在“从简单至复杂、又趋向于简单,最后消失”的发展趋势(见图二)
A:鄣吴余氏门楼明代牛腿
B:九亩管氏民居清代牛腿
C:戴村朱氏民居民国牛腿
D:良村谢家民居民国牛腿
E:鹤溪诸氏旧居民国横头
图二:安吉不同时期的牛腿
安吉县古建筑上现存的牛腿,从类别上来说,一类为撑拱型牛腿,由早期撑拱形式发展而来,状如条形的斜撑,上连檐檩,下接立柱,除了上文鄣吴余氏门楼之外,尚有九亩35号林氏民居和下村21号梅家民居等。(见图三)
A:九亩林氏民居牛腿
B:下村梅家民居牛腿
图三:撑拱型牛腿
一类是图案型牛腿,其外形呈图案化装饰,主要呈回纹型,外加其他装饰性纹饰,一般不作过深的镂雕,因此比较牢固结实,运用范围较广。如鞍山付家大院的牛腿、景村姚家大院的牛腿等等。(见图四)
A:鞍山付家大院牛腿
B:井村姚家大院牛腿
图四:图案型牛腿
一类是全雕型牛腿,这类牛腿雕刻最为精美,可称得上是一件雕刻作品。其花工要比撑拱型、图案型牛腿大,运用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等技艺,雕刻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杭河董氏民居的牛腿、鹤鹿溪诸家大院的牛腿等。(见图五)
A:杭河董氏民居牛腿
B:鹤鹿溪诸家大院牛腿
图五:全雕型牛腿
三
牛腿的文化内涵与保护现状
“牛腿”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本身的制式和功效,而是其刻意附加的雕饰艺术及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其装饰造型展现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成就;其装饰内容题材丰富多彩,从不同的层面反映着当时安吉人的人生理想与生命态度,更显示了明清两代安吉人的精神追求。
安吉古民居上的木雕“牛腿”,虽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蚀侵,浅淡的木质已黯化成黑褐色,却也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从远处看,依旧栩栩如生,风姿犹存。对安吉木雕牛腿装饰图案题材的解析可以体味安吉明清时期传统文化在教化人上的作用,并获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方法上的启示。
当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展,古建筑保护形势愈加严峻,使得依附于古建筑之上的牛腿也面临大厦将倾的厄运。如何有效保护安吉古建筑上的牛腿,并深入发掘其文化价值,为建设“美丽乡村”和“最美县域”服务,值得现阶段安吉人探索与深思。
相关知识
腿凉腿冷怎么调理
历史名园多处古建年内开放
进入盛花期!花海景观与古建交相辉映,美——
花花牛有机肥
北海硫华菊进入盛花期!花海景观与古建交相辉映,美——
传统节日“邂逅”国风元素 博物馆里体验别样中秋佳节
春花邂逅古建,花都“种花人”的中式浪漫
(轉)孙筱祥:园林设计师的“五条腿”
不锈钢镜面牛雕塑摆件的摆放意义
阔腿裤+凉鞋=夏季“王炸组合”!这样穿气质惨了!
网址: 古建元素—“牛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0312.html
上一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丨 |
下一篇: 新媒体时代 | 我们升级了这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