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雅玛里克山绿草如茵,繁花盛开,吸引了游人来这里观赏游玩。图为一名游客在雅玛里克山精品园自拍,她身后的景色美丽怡人。(记者蒋晓实习记者马元祥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生态对于乌鲁木齐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建成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从道路两旁的葱茏绿脉,到花团锦簇的园林景观,从小游园里曲径通幽的鹅卵石小路,到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
漫步乌鲁木齐,不论主干道,或是街边,总有一种颜色让你眼前一亮。不管是绿树还是红花,总能让你感到人与自然并不遥远。
时光流逝,乌鲁木齐的生态之变,让越来越多的人惊喜不已。
标本兼治阔步“绿色之路”
5月,走进水磨沟公园,参差的树木,古色古香的木亭,蜿蜒曲折的水磨河顺着河道涓涓流淌,翠绿的水草随波起伏,一尾尾红鱼在水中游动,一幅水磨风光图跃然眼前。
“这些年,乌鲁木齐变化太大了,以前不多见的蓝天现在成为常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在水磨沟区七纺片区居住了50多年的居民余秀芳说。
受特殊的地理、地形及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乌鲁木齐曾一度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揭掉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成为市民共同的期许。
强力推进“蓝天工程”,调整供热能源结构,加大减煤力度,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面对环保压力,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将治理好大气污染、还市民一片蓝天,定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从燃煤供暖到燃气供暖到气电互补供热模式,全力推进荒山绿化、水系改造、园林绿化、老城区改造提升……在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中,乌鲁木齐多措并举,补上生态环境的短板,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现在,主城区及城乡接合部供热已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张欣说。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速。
“2009年投产至今,我们先后投入近8亿元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2017年我们实现了超低排放,这意味着我们企业烟气排放已经达到国家最高标准。”华电新疆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高光源说。
张欣说,电力行业不断提标改造,从执行原电厂标准到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目前全市12家燃煤电厂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电厂排放标准。
2018年,我市关停24台工业燃煤锅炉,实现减煤45万吨;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3217家;完成剩余2.06万台燃煤锅炉拆除工作,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98.3%……绿色发展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顺应民意厚植“绿色之基”
登上雅玛里克山,只见满山树木整齐成片,城市掩映在绿色中。
“绿色多了,城市美了,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不远了。”在乌鲁木齐生活了55年的市民李东山说。
李东山所感受到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这座城市决策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作为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山上土层瘠薄、底石坚硬,干旱少雨,且冬季长达5个多月,生态承载脆弱,环境条件恶劣。
然而就是这样,奇迹仍在这里发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市城市绿地面积452430亩,建成区绿地面积265380亩。其中,2009年至2018年新增绿地面积357949.05亩。我市现有大中型公园29座,小游园991个,小水面83个。
今天,当你驱车沿着贯穿城市南北的河滩快速路行驶时会发现,两旁浓密的树林、平整的草坪、整饬的灌木丛,开满鲜花的花坛不时映入眼帘。
“有花有树,家门口的游园里还有健身器材,一出家门就像走进了公园,这样的日子过得真舒心。”市民马学明说。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
小游园、小水面、郊野公园……当连绵细雨不断降临城市的时候,有市民欣喜地说,乌鲁木齐似乎有了南方城市的模样。
加快推进落实“树上山、水进城、天变蓝、地变绿、煤变气、城变美”六项重点工作……乌鲁木齐市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规划设计中,投射到一张张规划蓝图中,付诸于一个个实践中。
从干旱少绿,到绿色蔓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乌鲁木齐清晰而明确的发展主题。
生态福祉凝聚“绿色之力”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绿色生产生活自觉性也正在形成。
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村民们居住、经营两分离,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更将新农村建设和景区规划、区域规划等结合起来,让村民走上“靠环境吃饭”的发展之路。
“依靠着这片青山绿水,我们努力发展旅游业,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明天。”大庙村农家乐经营户马学兵说。
绿色发展,带来的是焕然一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出的活力,逐渐在百姓的手中“变现”。
“蓝天碧水绿树,空气清新,既有城市风也有田园风,在这儿住上几天,很惬意。”首次来乌鲁木齐的河南游客郑敏伟说。
越来越多像郑敏伟这样的游客正在络绎不绝、不分冬夏地涌向乌鲁木齐。吸引他们的,正是乌鲁木齐独具魅力的风景以及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这几年乌鲁木齐的绿色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植一片林,绿一片城,参加义务植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参加第十四届乌鲁木齐市百姓植树活动的市民杨亿晖说。
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环保观念和“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的生态意识,已经逐步烙印在每一个乌鲁木齐人的心里,并且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每年春秋植树季,在乌鲁木齐的植树区域,随处可见挥锹填土的市民身影。上下齐心凝聚起的各方力量,正在不断发挥叠加效应。
2018年,我市以荒山绿化和裸露山体植被补植为主的“树上山”项目,动员71.5万人次,全力实施雅玛里克山、燕南山等山体绿化,共植树造林2.2万亩,栽植乔、灌木304万株。
绿,已经成为乌鲁木齐的城市底色;绿,也是永不褪色的城市记忆。如今,一张绘就了70年的生态蓝图,还在延续。
记者手记
未来可期还需全民参与
从一棵树到万亩林海,从“黄沙裸露,树木难寻”到“参天大树,绿色长城”,“众人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在上下同心、同频共振的努力下,乌鲁木齐正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不管是实施决策,还是过程、结果都来之不易,更需要我们精心维护,首府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拆除高耗能的小锅炉、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挖掘绿色资源、加快推进落实“六句话”项目……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清新、洁净。
环保意识稳步提升,生态质量持续好转,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歇歇脚”“喘口气”?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环保动力来自公众参与,成效在于公众参与,推动环境治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是建设美丽首府的关键环节。
生态文明建设看决心,更看每个人的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你我他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未来在脚下伸展。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逐绿前行起欢歌——金昌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张小平考察乌昌花卉业时指出发展花卉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山绿水绽新颜——珲春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路径
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模板(10篇)
网址: 乌鲁木齐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0520.html
上一篇: 杭州一陵园清明前夕推出花坛生态葬 |
下一篇: 连翘苗==连翘苗==连翘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