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枝干的有流胶病(Botryosphaeria lerengeriana,B.shodina)、膏药病(Septobasidium logoriense,S.tanakae)等,为害根颈与根的有冠瘿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最重要的是炭疽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梅花产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与嫩梢,偶尔也为害花与果。
目录 1 炭疽病 2 真菌性穿孔病 3 肿叶病 4 锈病世界已知约40种,至1991年中国有22种。叶、枝、花、果均为害的有炭疽病、灰霉病(Sclerotinia fucke-liana),叶、枝、果均为害的有疮痂病(Venturia car-pophaila),为害叶的有锈病、真菌性穿孔病、白粉病(Podosphaera tridactyla)、烟霉病(Fumago vagans)、白霉病(Clasterosporium degenerans)等,为害枝干的有流胶病(Botryosphaeria lerengeriana,B.shodina)、膏药病(Septobasidium logoriense,S.tanakae)等,为害根颈与根的有冠瘿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最重要的是炭疽病和真菌性穿孔病。
梅花产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与嫩梢,偶尔也为害花与果。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边缘暗紫色,后期轮生许多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为害嫩梢后引起枝梢回枯,病花早落病果生斑。病原物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见仁果炭疽病)。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别。管理粗放,土壤瘠薄或粘重时病重。病害控制:要注意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加强肥水管理;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锌,不宜用石硫合剂,若用波尔多液,硫酸铜量减半。有机硫与噻唑类农药混用可提高药效。在城市及旅游景点,宜用抗菌素及高脂膜等农药。
分布、危害与症状因病原物而异。由核果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引起的,分布最普遍,各主要大中城市均有发生。叶斑圆形,直径0.5~5毫米,中心鲜红褐色,边缘黑褐色,后中央变成灰色,上生灰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稠李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padi)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华南地区。叶斑多角形,褐灰色,穿孔形状不规则,后期病斑上有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盘)。由桃叶点霉(Phyllosticta persicae)引起的,叶斑圆形,褐色,边缘暗红色,直径3~4毫米,穿孔规则,严重时提前落叶。三种病菌都是半知菌,分别属丝孢目、黑盘孢目、球壳孢目。病菌主要在病残体或病枝梢上越冬,伤口侵入或直接从表皮组织侵入,再侵染较多,风雨传播。病害控制同炭疽病。
分布于浙江、江苏、贵州。受害叶片皱缩、扭曲、变厚,初深红色,后呈灰白色,新梢粗短,丛生卷缩。病原物为梅外囊菌(Taphrina mume),属子囊菌,外囊菌目。病菌子囊直接从寄主表皮下的菌丝上产生,裸露,长圆筒形,平行排列于寄主表面。病菌以子囊孢子产生的厚壁芽殖孢子在芽鳞缝中越冬,翌春绽芽时,孢子萌发侵入嫩叶。春季多雨病重。病害控制:可在早春芽刚膨大时周密地喷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病重落叶多时要增施肥料,加强管理。
分布于江西。芽上病斑不规则形,橙黄色,叶被害后肥厚变形,亦生橙黄色不规则斑,病部产生许多橙红色小点(病菌锈子器),破裂后散出橙黄色锈孢子。病原物为牧野裸孢锈菌(Caeoma makinoi),担子菌、锈菌目。夏孢子、冬孢子阶段不明。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病部越冬,自冬芽附近侵入,早春花芽、叶芽开展时发病。病害控制:可在早春除去病芽及其他被害部位;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或粉锈宁等杀菌剂。
相关知识
梅花的常见病害及解决方法
梅花常见病害与防治
防治梅花病害的无公害农药有哪些? 爱问知识人
园林绿化:梅花病虫害综合管理.docx
梅花 :一、观赏植物中文名:梅花
梅花的病虫防治
新移栽梅花冬天如何防寒防冻.pptx
梅花的修剪方法
梅花虫害处理方法是什么
梅花叶子长黑斑怎么治
网址: 梅花病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1702.html
上一篇: 太原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召开工作座 |
下一篇: 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叶部病害怎么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