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闻香寻踪,花博会让这座城市爱花更懂花!花卉产业收获高光时刻,生态崇明正在徐徐打开

闻香寻踪,花博会让这座城市爱花更懂花!花卉产业收获高光时刻,生态崇明正在徐徐打开

花博会已经举行10天,在上海市民的眼里,花博会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本地花农说:花博会带来产业发展高光时刻。崇明岛上居民说:花博会带来了工作机遇和生活环境提升。

去花博会“打卡”的青年说:花博会意味着流量和销量。

爱花的市民说:花博会让这座城市爱花更懂花。

在花博会上,他们都收获了一场艺术的、人文的、生态的、科技的鲜花盛宴。

花博会为很多人种下了花的种子。这缕萦绕在花博会园区内经久不散的花香,终将随着每一名市民的脚步,浸透到城市肌理之中,成为上海在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中的重要助力。

一走入复兴馆B区的上海室内展区,一股清新中带着微甜的幽香就在空气中若隐若现的浮现。这是崇明复瓣水仙特有的浓香。顺着香气向前走,在香气的源头,是一整架反季开放的崇明水仙。其中,一盆花瓣被染的五颜六色的水仙最为吸睛,引发了许多游客驻足。这盆花的下方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它的名字“七彩祥云中国梦”

通过花下的信息,记者找到了它们的种植者,崇明水仙花基地的掌门人施克松、施豪父子。他们说,这盆花的名字,寄托着他们的心愿。

“《大话西游》中说,意中人会踏着七彩祥云而来,起这个名字,寓意属于崇明水仙的中国梦正伴着七彩祥云到来。”施豪说。施家世代以种植水仙为生,自1920年施家第一代人施谷郎卖出了第一支水仙,至今已传承百年,百年间崇明水仙产业经历了起起伏伏,在施豪看来,花博会正是崇明水仙重回顶峰的圆梦时刻。

崇明水仙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50年代,崇明水仙曾经辉煌一时,种植面积一度超过700亩,崇明是和漳州并立的中国水仙原产地。然而在施豪的童年时代,受时代的影响,崇明水仙彻底消失了踪影,漳州水仙独占了整个水仙市场。

2002年,施家父子抱着为崇明水仙“留根”的念想,重新投入到了崇明水仙的栽培工作中。从一开始的3亩地,到如今的500亩水仙花田,施家父子一路攻克技术难关,一步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复瓣水仙花基地。

“从3亩到500亩,这个过程单靠我和父亲两个人的力量是达不到的。我们之所以发展这么快,离不开崇明生态立岛,不断做大现代花卉产业的大环境。”施豪说。

施豪绝非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过程中的唯一受益者。在施克松父子世代居住的园艺村,除了崇明水仙外,村民的黄杨、切花生意也做得极好。仅黄杨一项,2020年就为园艺村村民,带来了数千万的收益。

在这些蓬勃发展的花卉企业看来,花博会是花卉产业腾飞的重要契机。以崇明水仙为例,施豪说,花博会可以让世界更好的认识崇明水仙,助力崇明水仙重现鼎盛时期的荣光。同时,花博会还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先进花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花博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世界范围内的花卉先进企业,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

花博会带来了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老梅和施克松年龄相仿,成长经历相似,二人之间甚至相互认识。但同样在崇明水仙的香气中工作的老梅,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答案要比施克松简洁许多:工作机会。

老梅工作的地点,是整个花博会水仙花香气最浓烈的地方——崇明水仙园,在这处760平米的花园中,开满了浓香扑鼻的水仙花。自5月21日花博会开幕,老梅就被安排在了这里,负责引导游客文明赏花。

对于爱花的老梅来说,没有什么比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赚得一份不错的收入,更让人开心了。

在老梅身边,像他一样因花博会获得工作机会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迎接花博会的客流,崇明创新推出了花博人家、房车营地等特色旅游设施,将本岛床位数,从2019年年初的2.2万张增值4.2万张。2年多的时间里,新增了712家各类住宿单位,一大批像老梅一样的本地人、新崇明人获得了就业机会。

在迎接花博会的过程中,崇明岛的环境面貌也随之改变。崇明交通线网骨架得到优化,5条道路和长兴岛服务区完成升级改造。乡村颜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陈旧的棚舍告别历史舞台,宅前屋后多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变化,点滴的滋润着崇明人的生活。在花香中工作,在绿色中发展,花博会为许多像老梅这样的普通人圆梦,更留下了一笔殷实的民生福祉。

除了真实的水仙,作为本届花博会的吉祥物,以崇明水仙为原型的“梦梦”,还以毛绒玩偶、雕塑等姿态,出现在了花博会园区内的角角落落。在这些造型各异的“梦梦”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冰淇淋造型的“梦梦”,这款薄荷白巧克力味的水仙花造型冰淇淋,与牛奶桂花味道的白玉兰造型冰淇淋“圆圆”,成了本届花博会上的爆款产品。

开幕式首日下午3点半,园区内的多个冷饮站内的冰淇淋“梦梦”和“圆圆”已经售卖一空。为了买到一支水仙花造型的雪糕,大四学生小李一路从世纪馆的第一食品花博特许经营门店打听至了复兴馆的光明花花冷饮站,中途还拦住了几辆光明雪糕车。然而,这款水仙花造型的雪糕销量实在太火爆了,几乎所有站点都已售空。

复兴馆的光明花花冷饮站,是小李最后的希望。如果这里也没有,他准备打消吃水仙花造型的想法,买一支别的雪糕回去。小李运气不错,就在小李到达光明花花冷饮站的一刻,一名售货员,从外面提回了一马夹袋的水仙花造型雪糕。见此场景,冷饮站周围的游客立刻围了过来,你一支我一支的飞快瓜分掉了一整袋的雪糕,小李也眼疾手快地抢了一支。

在花博会开园首日,不止是冷饮站门前,世纪馆屋顶、复兴馆B馆等热门打卡点均在个别时段启动了限流措施。流量带来销量,记者在现场看到,花博会园区的各个纪念品店人头涌动,部分热门产品甚至出现短暂缺货。

“来都来了,总要带点什么走。”小李说,他为自己挑选了一对吉祥物“圆圆”和“梦梦”的玩偶。小李是从外地考入上海高校的,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上崇明岛。不过,小李已做好打算,趁着大四最后的时光,他要带着同学再来玩一次。

花博会让崇明岛在众多像小李一样本不熟悉岛上的情况年轻人了解崇明,爱上崇明,这些因花博会与崇明岛结缘的年轻人,意味着购买力,更意味着崇明岛生态旅游业拥有了新的客流。由花博会带来了流量,正在转化为市场的销量,成为崇明生态发展的增量。

相较单纯以打卡为目的在花博会园区内游玩的小李,一大早带着单反相机,从杨浦区赶到花博会园区的老邬,参观计划要清晰许多。老邬是爱花之人,退休后的老邬在自家的南阳台上种了二十几盆植物。对于本次花博会的召开,老邬期待已久。见血封喉、大腹木棉等珍稀树种,都被老邬列在了必看清单之上。

在上海室内展区的五彩水仙前,老邬驻足良久,端着单反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特写。“水仙花不稀奇,但这个季节少见。这个花色更没见过。”老邬说,他知道花博会上珍稀的花卉多,但没想到,最常见的水仙花,也可以种出这么多花样。

看似寻常的水仙花,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这样的情景看似在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为了培育这盆反季五彩水仙,崇明区和奉贤区两个水仙培育团队紧密合作,先由施克松父子应用反季节开花技术,确保崇明水仙5月开花,又由奉贤区学生团队应用“五彩水仙花染色技术”将反季节水仙花染色。

类似于反季节五彩水仙这样的“黑科技”,在本届花博会上还有很多。同样是本届花博会吉祥物的上海市花白玉兰,也被人为的设定了花期,将原本在早春三月绽放的花朵,留给了花博会的游客。在花博会的室内展区,仅上海地区的花卉新品种就有63个,来自于全国的花卉新品种更有近千种。

大饱眼福,是所有来参观此次花博会游客共同的感受。

从应用数字技术打造虚拟花世界的世纪馆东馆,到点亮花博会夜空的绚烂灯光秀,从由502.7万个牛奶盒制成的“上海最长观花长椅”,到将太阳能屋面发电生态节能新技术与中国古典坡顶和廊柱相结合的复兴馆,花博会处处可见科技、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巧思。

拍一张照片吧,再拍一张照片吧,目不暇接的美景让游客不断举起手中拍摄装备,一天下来,手机的内存满了,园区内的移动充电站也被借空了。

一直以来,上海是一座爱花之城,上海市民更是一群爱花之人。上海全市有1万多间花店,上海的鲜切花消费量全国最大,花卉寄托着上海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滋润着这座城市气质和灵魂。

这场家门口的花博会,给了爱花的上海居民,深度徜徉花海,感受高品质生活的机会。

因为花博会,本就爱花的上海人,更知花懂花了,原本懵懵懂懂的孩子,心中也种下了花的种子。这缕萦绕在整座园区中芬芳,终将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这座人文之城的一部分。

相关知识

一场艺术、人文、生态、科技的鲜花盛宴 花博会让这座城市爱花更懂花
花博会助力上海崇明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赴花之约,余香遍崇明,2023崇明花朝节3月23日启幕
花博会: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共赴花之约,余香遍崇明
一场花博会 余香遍崇明
崇明四大名花名木亮相花博会 助力崇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壮大
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构建多功能花卉产业园区 |“第十届花博会·上海崇明”专题
崇明四大名花名木亮相花博会 助力崇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壮大
崇明:通过花博会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实现美丽蝶变

网址: 闻香寻踪,花博会让这座城市爱花更懂花!花卉产业收获高光时刻,生态崇明正在徐徐打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22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书画联盟丨紫藤花的写意画法
下一篇: 这2种类型花卉,应该进入“弃养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