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人民日报】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发展

  原标题: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发展——彰武发展谱新篇

  夏日的德力格尔草原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与之相映,70公里长的柳河彰武段防洪工程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热火朝天。

  位于彰武县城东北角的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近 100 个以“砂”为核心的“链上”企业鳞次栉比,只见路上的工程车、运货车往来穿梭,数十个项目紧张建设,更多企业在热火朝天地忙于生产;

  紧邻彰武县城西口的一座大楼,刚刚运行 3 个多月的京东智联云(辽宁)直播基地彰武分中心暨彰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动彰武电子商务产业“七大中心”和“六大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已成为彰武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的纽带;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长期以来,生态立县一直就是彰武县牢牢抓住不放的导向思维。治沙造林,彰武人更是从未停下脚步。“十三五”期间,彰武县深度传承治沙精神的红色基因,培育出一批批治沙精神的新时代传人,为跑出全面振兴的“彰武速度”提供澎湃动力,也 在“防沙、治沙、用沙”和打造“彰武治沙升级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一年初绿、二年满绿、三年见效益”为目标,共流转土地 12.5 万亩,实施围栏封育工程 230公里,打井 239 眼,建成 58.8 公里草原路,示范区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80%,流动、半流动沙丘初步固定,风蚀点大幅减少。目前,一个山、水、林、田、 湖、草、沙交相辉映的“七彩草原”,正愈加美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年 7 月,总投资约 30 亿元的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项目签订协议。该项目的实施,是推动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推进防汛、治沙、富农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也必将翻开彰武生态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

  过去五年,最让彰武人引以为傲的,要数连续四届在彰武县举办的中国(彰武)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充分借助这一“国”字号论坛的影响力,彰武人构筑起“点沙成金”的“沙之梦”,并使其一步步照亮现实。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一以贯之发力,持之以恒推进。立足硅砂资源禀赋,彰武实施“延 链、补链、强链”策略,大力发展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产业。尤其是 2017 年以来,以彰武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全县全面实施园区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五年来,新增签约落地三大主导类产业链项目 100 余个,彰武经济开发区新增总产值49.4亿 元,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此外,全县积极推进东六基地与沈彰新城两区融合发展,主动承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入驻,“海岳食品”“凤达禽业”“双汇”“新希望”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华能”“华电”等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龙源鸡冠山5 万千瓦风电等 4 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五年来,全县新能源产业产值累计完成49.9亿元。五年来,全县工业占比从 2016年的7%迅速跃升到当前的20%以上。

  在工业崛起的同时,彰武县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形成三产融合、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过去五年,彰武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两区”划定面积 154 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 20 亿斤,完成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工程 82 万亩,甘薯、红干椒、黑豆、瓜果等特色基地达到 22 万 亩,设施农业达到9904.1亩,发展芝豇、海棠、榛子等庭院经济 1600 亩,长盛公司西兰花、白萝卜实现了出口。全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 65 个,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完成互换并地面积 112 万亩,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过去五年,彰武县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致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累计接待游客 370 万人次,实现产值 35.5 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与淘宝、京东、苏宁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建立县乡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物流体系,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商点和物流站、物流点全覆盖;借助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沙泉鱼宴”商标成功注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经济集聚区,充分活跃居民消费。

  小城大美 生活幸福

  2018年5月,一场全县动员大会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大会提出“环境革命”的口号,要利用 3 年时间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团结争先的干事创业环境。自此,彰武县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机制,在全省首创“彰武县建设项目 110 指挥中心”,集结交办、督办、查办为一体,有效提升了项目审批效率;大力实施“代办制”“项目管家制”“保姆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全县31 家行政审批部门、1243 项审批事项全部集中进厅,实现了“一网通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安心、顺心、暖心的发展环境。

  过去五年,彰武县统筹城乡发展。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102.8公里,城市道路12.8公里。拉伸城市骨架,城市向南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省级生态镇生态村、环境综合整治村、污水集中处理村等创建工作,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过去五年,彰武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综合医改逐步深化,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彰武县狠抓精准脱贫,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2亿元,落实产业脱贫项目 902 个、扶贫车间 55 个、村级光伏电站 71 个、飞地扶贫产业基地 4 个;实施危房改造 5791 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39处;医疗扶贫4万人,大病救治 1255 人,发放各类助学金 549.17 万 元,纳入低保兜底 39160 人。2019 年,省定贫困村 77 个全部销号退出,整县摘帽。截至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607 户、40001 人已全部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

  回望来路,彰武在变,变得名气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人气越来越旺。展望明天,彰武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在“三生一体”、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推动实现加速赶超、富民升位。

  (人民日报 李天元)

责任编辑:万珍妮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知识

绿色生活从我做起
健康生活,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建生态强省 筑发展底色
【人民日报】云南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沈阳生态城建与发展分析与建议
什么是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是什么
广州花都:筑牢生态屏障,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生态深圳:绿色“清明上河图”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植物学名家谈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新闻—科学网
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网址: 【人民日报】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27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执绿色文明之笔 筑梦青绿山水间
下一篇: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丨纳林陶亥镇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