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案例——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赛罕区
赛罕区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赛罕区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责任,全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专班,定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三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东部生态屏障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22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3%,民生渠、陶卜齐和讨号板三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林草覆盖率达到37.2%。
绿色经济取得进展。2022年赛罕区GDP突破920.45亿元,位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第5位。光伏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工业支柱产业持续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50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金桥“双创”示范区已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成为首府大众创业创新第一平台,正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同时将蔬果种植、休闲观光融合发展。目前,拥有各类温室大棚1.4万余栋,建成规模化特色果蔬种植基地45个,培育龙头企业35家。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目标,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1平方米/人,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环境。重点建设大小黑河的环城水带、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大黑河郊野花带22公里、花海2000亩,通过对自然河道的生态恢复,两岸空间的风貌重塑以及沿河旅游休闲功能的全面提升,构建融合自然生态、游憩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综合生态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廊道高质量发展。
相关知识
山水齐美 生态历下——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历下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聚焦建筑等领域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区示范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法治力量守护“花世界”“林海洋” 河北围场加强生态法治建设保障绿色发展
锻造绿色转型发展“金钥匙”——辉南县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到梧州市开展2024年自治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考核验收工作
广东电网:29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齐头并进 推动广东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通用15篇)
厚植大美襄阳生态底色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网址: 绿色发展案例——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赛罕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2788.html
上一篇: 爱护花草倡议书 |
下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丨半城青山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