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护航“柴杞”质量安全擦亮“金字招牌”

护航“柴杞”质量安全擦亮“金字招牌”

【来源:青海日报】

本报记者 谭 梅

作为传统中药,“柴杞”自古以来被列为药食中的“上品”。古籍中记载的传统功效且不说,如今,“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价值,正在被现代科技所一一揭示。作为国际国内最大的枸杞种植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青海不但有国内罕见的千年天然枸杞林,而且是全国枸杞出口最多的省份,枸杞占青海农产品出口额近五分之一。

青海柴达木枸杞生长于世界超净区的柴达木盆地,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爽、雪水纯净,且沙性土壤中富含硒、钾、氮等多种微量元素,枸杞品质良好,广受好评。

好枸杞成就好产业,好产业亟需好发展。近年来,在青海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引领和推动下,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迈上了新的台阶。截至2023年,全省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2.75万亩(1亩≈0.067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种植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业年产值近30亿元,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元。

质量是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石。青海将质量安全和提升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努力守好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生命线。

作为枸杞产业主管部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与农业农村厅全力保质量、育品牌,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指导枸杞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产品全程溯源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绿色种植要加大源头管控,才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的好枸杞。青海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大“良种+良方”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绿色防控体系,指导企业尤其是分散小农户按照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科学防治。

此外,完善产业标准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制胜法宝。近年来,青海枸杞以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成功编制了《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青海省地方标准,而且公布了《枸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完善了青海枸杞地方标准体系。在安全指标制定上,纳入了多项检出频次较高的农药指标,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也能引导企业更加科学规范地种植管理枸杞,实现枸杞产业发展有标可依、有标可执,从而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加大力气严格监管措施,保障枸杞质量安全也成为枸杞产业的必修课。一方面,为有效加强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保障枸杞产品的质量安全,青海枸杞产地持续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形成了涵盖生产、贮存、包装、销售等环节的出口枸杞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地方标准中的环境要求、种苗要求、灌溉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努力提升企业枸杞标准化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青海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抽检力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将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力度作为重中之重,以日常巡查与现场快检相结合,依托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快检枸杞干果;深入推进“治违药、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度枸杞专项抽检合格率为98.44%,比之2022年有了大幅提高。

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青海也在通过新产品开发不断延长产业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打响“柴达木”枸杞品牌,实现青海枸杞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最大输出地的定位。与此同时,青海政府部门及企业着力补足枸杞在系列产品开发、产品保鲜、装备研发、生产率提升、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积极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相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质量安全管理,持续健全枸杞产业标准、绿色防控、检验检测、产品溯源建设,青海“柴达木枸杞”定当以自身实力擦亮“金字招牌”,向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

相关知识

盆景艺术守护者:擦亮流花西苑盆景金字招牌|广州市流花湖公园65周年
南京江宁:践行“农业+”,擦亮兰花经济“金字招牌”
黄杞子(从养生到美容,黄杞子都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和作用?)
大遗产: 保护与传承并举,擦亮世界遗产金字招牌
随县擦亮“中国蕙兰之乡”名片
湘潭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擦亮绿色名片 共享绿色福利
荣县赋能“小叶子” 做强生态茶“大产业”
人大建议
陕西宝鸡多措并举护航高考
组织种植合作社 举办兰花文化节 随县擦亮“中国蕙兰之乡”名片

网址: 护航“柴杞”质量安全擦亮“金字招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33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阿拉善盟林业草原和种苗工作站腾格
下一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