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梨园土壤之肥培管理

梨园土壤之肥培管理




   梨园土壤之肥培管理

    前言

        台湾梨树栽培以横山梨及温带梨为主,分别栽培于平地及低中高海拔山坡地,目前,台湾栽培面积约10,434公顷,其中以台中地区6,383公顷最多,其次为苗栗1,571公顷、南投1,173及新竹535公顷,余地区零星栽培。平地或山坡地栽培梨树常受到当地气象因子、环境因素及土壤条件影响限制,以致影响梨树正常生育着果。果农栽培横山梨采用预留徒长枝、生育枝及长果枝为中间砧枝,高接温带梨之栽培,取代温带梨种植于高海拔山区栽培之生产。横山梨生育期间需要由土壤供应养分、水分及空气,以满足梨树营养生长所需。因此,果园土壤管理对果树生育扮演着重要工作。果农在梨树栽培管理上加强修剪枝梢、肥培管理、嫁接、产期调节及生长剂处理促进着果,疏果套袋等栽培技术改进。再配合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农药及生长激素等资材施用,期求生产高品质及产量之温带梨(高接梨)。过去果农求好心切,导致盲目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及发酵不完全有机质肥料,滥用农药与生长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以致引起土壤酸化劣变,盐基累积、有毒物质淤积,造成果树产生生理不良症状。过去果园杂草防治均以杀草剂防除,造成果园土壤裸露,肥沃表土易遭雨水冲蚀流失,地力贫瘠衰退,树势衰弱,树龄缩短,影响山坡地果树栽培生育及果品品质至巨。因此,正确的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可以增进梨园土壤肥力,以及生产品质优良的果实。

        土壤管理

        一、适合栽培条件

        梨树为多年生落叶生果树,适合生长于夏季高温多湿与冬季冷凉的气候,使梨树生育正常,生产产值高之果品。一般于高温地区栽培果实有提早成熟作用,而温度低地区(如中、高海拔地区)有助于果树生产优良品质果实,增加果品糖度,酸度适中。梨树于休眠期间,耐寒力强,但梨树从萌芽期、开花期及幼果期对于低温有缺乏抵抗力,易受寒害。一般砂梨系统(横山梨)生长期(4~10月)适温15.8~26.9℃,休眠期温度在5~17℃。梨树经低温刺激休眠后,其开花期提早,开花期所需温度在10℃以上,若温度达14℃时开花期增快。故一般梨树低温时为开花期,而砂梨(横山梨)则喜温度偏高。梨树从开花至收获期,适温平均为20℃左右,果实发育期需适温(温度22℃)促进梨树果实肥大。

        梨树栽培以南向为佳,受日照时数较多,排水良好,适合梨树生育,梨树栽培以北向最差,日照不足的梨园,果皮外观虽佳,但果品差。年降雨量在1,500~2,500公厘,其中梨树生长期与果实肥大期间,适合雨量在300~500公厘间,降雨过多时,日照时数不足,易造成徒长枝生长,枝梢软弱,无法充分供给养分,果实肥大受到抑制,易产生裂果、畸形果型、易感病害而影响果实品质。成熟期要干燥、雨量少,有提高果实品质。

        梨树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各种土质均可栽培,以肥沃富含有机质含量3.0%以上之壤土及粘质壤土,土壤深厚(达一公尺以上)通气性佳、排水状况良好、土壤pH值在4.3~6.7皆适于栽培,但以pH值在5.2~6.0范围之养分有效性高,较适合梨树生长,pH值过低时土壤矿物元素养分吸收受抑制,果树生长易过量吸收产生元素或毒害缺乏症状发生。

        过去果园栽培管理,大部分使用杀草剂喷施及清耕方式管理,将杂草完全除去以裸露地栽培之习性,致每逢台风侵袭或豪雨后冲蚀肥沃表土大量流失,土壤肥力渐退而贫瘠,果树生育不良,树龄缩短,使梨树于短期内难于补救与恢复,对果树生育与栽培造成重大损失。果园栽培于坡地行水土保持措施,筑梯田、阶段、排水沟等设施,栽植草生作物如苕子、埃及三叶草、青皮豆、营多藤、百喜草、黑麦草、三叶草等作物覆盖地被以减少土壤冲蚀流失。果园草生栽培覆盖利用具有增加土壤肥力、透气性、保水性,增加根群发育,改善土壤结构、防止表土冲刷侵蚀及抑制杂草滋生等效果。

                二、酸性土壤改良与石灰施用

        (一)土壤酸化之因子

        梨树生长适宜土壤pH值5.2~6.0左右酸性土壤,台湾过去果园土壤经过多年耕作与肥培管理不当,造成果园土壤酸化,其对果树营养要素严重影响吸收。所以强酸性果园之土壤需施石灰及有机肥料等资材以改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有利果树生育期养分吸收利用及提升果品品质。

        酸性土壤之成因:土壤pH值的改变,主要是决定于盐基(或氢离子)饱和度的改变,盐基饱和度若增加,则pH增高,盐基饱和度减少,则pH降低。

        酸性土产生于多雨区,把土壤中之盐基物质淋洗而损失。降雨量愈多地区盐基加速淋洗作用而氢离子取代愈多,土壤pH值愈低。土壤中有机物质受土壤微生物之分解作用,产生有机酸、碳酸、硫酸、磷酸、硝酸等,这些酸类把土壤中矿物质分解与溶解之盐类,而此盐基遭雨水冲刷,以致氢离子增加,使土壤pH降低。另一方面由植物根之呼出CO2及吸收阳离子养分而放出氢离子,增加土壤中之溶解性与吸附性氢离子,产生酸性土壤。

        排水不良之低洼地区土壤中常有含硫化铁矿物(FeS2、黄铁矿、白铁矿)之存在,当排水改善后,空气流通,产生氧化作用,把FeS2氧化成H2SO4,使土壤成为强酸性土壤。

        长期不当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pH值降低。硫酸铵施入土中产生硫酸根与硝酸根,尿素施入土中产生硝酸根,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硫酸,施入土中产生硫酸根,硫酸钾与氯化钾施入土中产生盐基与硫酸根及氯离子等酸根残留土壤中,使土壤逐渐酸化。

        灌溉水、工厂废水呈强酸性,不当引水灌溉使土壤形成酸化作用。

        (二)酸性土壤与植物养分之有效性

        氮:土壤中氮素以有机态存在,由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控制,在强酸性土壤微生物分解减退,释出氨态氮减退。硝化细菌对极酸或极碱均甚敏感,pH 6以下或pH在7.7以上时硝化作用减退。固氮菌活性在pH 6以下减退。氮素有效性以土壤pH值6~7.5吸收力最佳。

        磷:当pH低于5.5,可溶性铁与铝显著的增加,磷肥施用与土壤接触面增加时会引起磷被固定而成磷酸铁和磷酸铝。磷的有效性最大pH范围为6~7,pH 6以下时磷酸钙开始沉淀,pH 7.0以上则发生形成磷灰石的趋势,再度减低磷的溶解度,降低磷的有效性。在强酸性土中磷酸有效性降低,乃由Al与Fe沉淀影响,微酸性土壤中,磷酸形态H2PO4随着pH值增加其形态变成HPO4,在碱性土壤中其形态变成PO4,依生理上的效率而言,H2PO4易被作物吸收,HPO4吸收较差,PO4效率较差。

        钾:酸性土壤中K易淋洗流失含量低,作物无法充分吸收利用。施用石灰使Ca替换K溶解土壤溶液中供果树作物吸收。但土壤中如含有或施用过量石灰资材,会引起Ca与K产生拮抗作用,Ca多时会影响作物对K之吸收量减少。

        钙、镁:土壤pH值在5.5以下时,Ca、Mg流失,使土壤胶体上Ca、Mg饱和度降低,无法充分供果树所需,施用石灰可改善作物增加吸收。 pH在5.5~8.5时,Ca、Mg元素含量充足,且能供果树摄取。

        铜:铜溶解度随pH增加而降低。砂土或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易缺Cu,缺Cu作物开花授粉率较差。

        锰:强酸性土壤中,锰溶解度大产生过量对作物发生毒害,pH增加溶解度随之降低,pH值6.5~8.0范围内,锰活性低易产生缺乏,植物矮小,幼叶叶脉网状呈黄绿色。

        锌:pH高的石灰质土,降低锌的有效性,酸性砂质土壤的锌易被淋失,引起缺锌现象。有机质土壤中锌含量低对作物吸收不足而易发生缺锌,过量施磷肥会发生缺锌之症状。

        铁:酸性土壤中铁溶解度颇大,土壤溶液中Fe浓度随pH提升而减低,土壤pH值愈低Fe浓度增加,吸收过量对作物易产生毒害。石灰质土或碱土中作物易缺铁,幼叶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白化,叶脉本身维持暗绿色。

        硼:在酸性土壤中硼易遭流失,作物吸收硼,临界比值为B/Ca为1/1,500当Ca量增加,B需要量亦随之增高,故酸性土壤施过量石灰可能导致硼缺乏。干旱盐土或碱土,硼以Na2BO4形态(硼的有效性是pH 7时最大)溶解度大增,硼过量施用易引起对作物之毒害发生。

        (三)酸性土壤对作物生长不利因子

        溶解性铁、锰、铝之毒害:土壤酸性愈强其溶解度愈大,对作物吸收过量造成毒害。因强酸性土壤生产力低,深受高浓度之铝、锰影响,pH达5.5以上无毒害发生。

        磷之效率:土壤pH值在5以下,可溶性磷与铁、铝结合形成不溶性之磷酸铁及磷酸铝等磷化合物,作物无法吸收利用。 pH在5.0~7.0磷转变Ca(H2PO4)2、Ca2(HPO4)2供作物吸收利用。

        有机态氮、硫、磷等元素,在强酸性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受到抑制,难释放供作物吸收。

        钼为植物所需元素之一,吸附在粘粒及铁铝氢氧化物的能力受pH値影响,也存在土壤有机质中,钼酸根离子在强酸性土壤中其溶解度太低作物难以吸收。硫酸根、磷酸根与钼酸根间有拮抗作用,Mn2+、Zn2+、Cu2+及Cl-浓度高时,会抑制钼的吸收。

        酸性土壤受雨水淋洗,土壤中所含K、Ca、Mg等盐基流失,以致作物生长过程会产生缺乏,B、Zn、Cu在土壤pH值5.0以下之强酸性土壤亦有缺乏现象发生。

        有益土壤微生物在强酸性土壤中繁殖活性受阻,土壤中的微生物包

   本产品其它图片(请点击图片,看大图)    所有本类产品

相关知识

【管理】梨园生草覆盖技术!
第4章有机栽培之土壤管理.ppt
花卉栽培基础知识之土壤篇
北方寒旱区省力化梨园花后水肥管理技术
梨园花店
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的研发与应用
2014年果树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果园生草栽培效应、方式及管理
有机农场之作物病害管理策略.PDF
兰花组培苗的培养与管理(二)

网址: 梨园土壤之肥培管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41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班级管理,向阳而生
下一篇: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