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 中新网记者黄琳
明天是中国农历传统节日——除夕。对广州人来说,迎新春离不开逛花市,人们笑称“春节买年花,来年一定发。”1月22日,广州越秀花市启幕,现场繁花似锦、年味儿十足,更有非遗展示、文艺表演、花王评选等系列活动。跟记者一起去现场赏年花,迎新春吧。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各位中国新闻网的网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通过中国新闻网微博、中新网客户端同步收看本场直播。我是黄琳。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了,在此给各位网友拜个早年,恭祝各位网友新年新气象,鼠年大吉,吃好喝好身体倍儿棒!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广东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春节买年花,来年一定发。”在粤语里,花与发同音,所以说对广东人来说,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兆来年好运。今天记者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越秀西湖花市,即广州百年花市,赏年花,看表演,品非遗!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广州花市源于明末“花渡头”。清朝中期,在藩署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年宵花市,后迁至双门底,即我们现在所处的北京路,因此,北京路即是广州除夕花市的起源地。1956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将这一场花市命名为“迎春花市”,2007年6月,广州的百年花市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西湖花市的中心会场在西湖路和教育路,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按新历来说,今年广州的西湖花市是从1月22日上午8点30分开始直至1月25日凌晨2点。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此外,花市现场还有扶贫摊位,宣传推介相关农产品和旅游文化产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联合社会公益团体等单位,开展各项公益慈善活动,践行花市公益精神。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花市路段实现5G网络全覆盖,通过5G传输全景视频观看花市实时状况,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实时智能化监测花市人流动态,对客户画像实时分析,精准分析预判助力花应急调度指挥。引入网红直播、抖音视频,打造“国潮”网上花市。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为突出花市主题,调整增加鲜花档数量,西湖花市创新采取网上视频投票的方式开展花王评选活动;联合金融机构开展迎春花市“优惠购”活动,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设立志愿者服务点,为市民提供应急救援、医疗、交通指引等服务,提升花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广府新年必备三种花:金桔、桃花和水仙。金桔,因为粤语中"桔"和"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桃花,粤语里“桃”和“图”的读音有些近似,因此桃花象征大展鸿图(桃),年轻人买桃花是希望能来年能走桃花运,觅得良缘;水仙象征富贵吉祥。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在花市现场有很多“掂”字,在粤语中,表示稳妥、顺利的意思。粤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做“掂过碌蔗”,其字面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实际意思是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每逢过年前夕,广东的花市档口还会有高高竖立的甘蔗,祈求来年“由头甜到尾”,顺风顺水。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灰塑俗称"灰批",是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广州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据记载,灰塑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灰塑得到普遍应用,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始建的增城证果寺中即有灰塑"龙船脊"。明清时期,祠堂、寺观和豪门大宅建筑盛行用灰塑做装饰。2008年6月7日,灰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01-23 中新网记者黄琳
以上就是记者在广州为您带来的百年花市内容,最后,再次恭祝各位网友新年都能走花街,行好运,感谢您的收看!
相关知识
2021年广州云上花市新尝试,广州线上花市让你足不出户买年花,专车配送到家!
广州最早花市开锣年花减产价升 小盆年桔进价八九十元
买年花去哪好?请收好这份广州花卉“藏宝图”
寻味中国年丨逛花市赏年花 香港龙年春节年味浓
广州11区各出奇招,协助花农年花销售
逛花市 买年货 看展览 龙岗人春节这样过
2月5日开启!广州花都2024年迎春花市年味十足
南方都市报:花市规模相继“缩水”?广州买花还有这个好去处
2023,广州线下迎春花市回归!(附11区行花街地图)
广州花市开启云端待客模式 花农多方受益
网址: 中新网直播:春节买年花,来年一定发 去广州花市买花迎新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6732.html
上一篇: 成都温江:“花·灯”新春大庙会点 |
下一篇: 春节海南旅游人气旺 海花岛7天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