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荚果蕨生态适宜性调查与孢子繁殖技术研究

荚果蕨生态适宜性调查与孢子繁殖技术研究

荚果蕨生态适宜性调查与孢子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 Todaro)为球子蕨科荚果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集药用、食用、观赏价值于一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随着荚果蕨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野生资源压力较大,资源和生产的持续性面临危机,为此,开展对荚果蕨生态适宜性的调查和孢子繁殖技术研究,为实现荚果蕨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荚果蕨生态适宜性调查结果表明,荚果蕨主要分布于林缘、溪流附近,对生境水分要求较高,生长在凉爽,通风,光照强度适中的白桦次生林中的荚果蕨生长发育情况良好。不同群落类型中荚果蕨的种群密度、冠幅、生物量、干重差异显著,植株含水量差异极显著。荚果蕨为高蛋白、高纤维、富含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的食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其卷叶和初展叶干样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2.50%和27.27%,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1.11%和26.26%,卷叶和初展叶中K、Ca、Mn含量也较高。初展叶鲜样的生物量和折干率高于卷叶,农民采收初展叶的产量会比采收卷叶增加38.26%,初展叶具更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荚果蕨孢子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的孢子2-3天后吸水膨胀,孢子变绿,孢子壁破开,细胞开始分裂形成原始细胞。原始细胞横分裂为4-5个细胞一列的丝状体,在丝状体细胞上陆续形成假根。播种11天左右,丝状体顶端细胞开始纵向分裂,并开始向原叶体(即配子体)转化,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心形的配子体,配子体发育成熟后在心形叶片的凹陷处产生颈卵器,配子体的表面和边缘产生精子器,精子器中产生的精子成熟后游动到颈卵器中和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小孢子体。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2500Lux、25℃是荚果蕨孢子繁殖适宜条件,荚果蕨孢子完成从孢子萌发至孢子体大量形成整个繁育过程所需时间为56-58天,孢子体形成所需时间为47-48天。不同土壤基质及土壤含水量对荚果蕨孢子繁殖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河砂不适合荚果蕨的生长。草炭土最利于荚果蕨的孢子繁殖,采自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土稍次之。40%的土壤含水量最适宜荚果蕨的孢子繁殖的整个过程的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四种处理。通过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人工繁殖荚果蕨的最优培养条件为25℃、3500Lux、森林土(土壤含水量40%)。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1290318664393818112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孢子:植物最古老的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花卉的繁殖—花卉孢子繁殖(15页)
科学家发现种子蕨用种子繁殖,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花卉繁殖与养护管理技术研究
可以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有哪些?
如何为花卉进行孢子繁殖
下列水生花卉中哪种植物的耐寒能力相对最强()。A、再力花B、雨久花C、荚果蕨D、水葱
浙江探寻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技术、机制融合之道——为了生物多样性之美
花卉的繁殖—花卉繁殖有性繁殖.pptx

网址: 荚果蕨生态适宜性调查与孢子繁殖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06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如何检测过敏原?
下一篇: 花卉虫害(花卉的虫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