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物种入侵“防卫战”

物种入侵“防卫战”

  原标题:物种入侵“防卫战”

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风景秀丽,正在进行多样性改造,在无瓣海桑林下种植木榄、桐花树等。

治理前的淇澳岛内存在大面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

珠海检验检疫局截获来自韩国的景天科植物。

珠海检验检疫局从入境旅客中截获729株梨树枝条种苗。

   日前,珠海检验检疫局在一名入境旅客的行李中,查获了13.6公斤的生花生仁。这批花生仁被依法迅速销毁。

   小小花生仁“所犯何事”?

   原来,境外种苗常常具有病虫害传播风险。据统计,危害花生的有害生物高达500多种,其中有多种有害生物可以通过花生仁传播。这些有害生物一旦入境,就成为入侵物种。它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天敌而大规模繁衍肆虐,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态安全。

   入侵物种面前,作为口岸城市和沿海城市的珠海首当其冲。一些入侵物种甚至已经对珠海的生态和经济造成了不可小觑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珠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日渐深入,旅游休闲业不断升温,包括新型宠物等在内的入侵物种入境渠道更加多样,防治难度也越来越大。今年1至5月,珠海检验检疫局从进境旅客携带物、进境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就多达22005批,15.5吨。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涉及多部门、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珠海检验检疫局已在拱北口岸正式运行“检疫官-X光机-检疫犬-红外探测仪”四位一体查验新模式;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也正在积极参与农业部在全国沿边沿海城市启动的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目前全市共设有10个监测点。

   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完善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使各部门进一步形成防控合力,并加强科技防范体系建设,协同守好“国门”;另一方面,面对已经入境的入侵物种,可采用人工防治、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方法。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潘晓晨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红树林里的争议

   “那些树一到秋冬季节就落下好多果实和叶子,海面上成片都是,把海水污染了,鱼虾都少了。”一谈起红树林的新树种,淇澳村民钟先生显得有些生气。

   钟先生口中的新树种,名叫无瓣海桑,原产于孟加拉国,是红树林的一种。新树种造成生态危害这一说法,并非钟先生一人之见。2015年两会期间,有来自高新区的人大代表也曾表示,有多位村民反映,红树林新树种污染了海水。

   今年两会期间,又有人大代表把矛头指向新树种:“无瓣海桑是一种速生乔木,它迅速长成以后,侵占了本地原生树种的生存空间。香港每年都要花钱来清除无瓣海桑的种苗。”

   但田广红的观点恰恰相反。作为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她认为:“首先,无瓣海桑的落叶和果实是自然有机物,不可能污染海水。至于对其他树种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无瓣海桑为这些原生树种创造了生存空间。”

   上世纪90年代,珠海沿岸近万亩滩涂90%以上已被互花米草所覆盖,而珠海海岸千亩天然红树林,仅残留了32公顷。

   “互花米草是一种公认的入侵物种,长期在世界各地横行肆虐。珠海本地树种根本无法抵御。”田广红介绍,1999年,珠海市开始在淇澳岛红树林引进无瓣海桑,此后逐渐控制了互花米草的蔓延,并大面积恢复了红树林资源。2009年6月,国家林业局在珠海举办“全国有害植物防治工作会议”,推广淇澳保护区“运用植物更替措施防治互花米草”技术。

   十多年过去了,无瓣海桑已长成参天大树。那本地原生树种生存状态如何?不久前,记者随保护区工作人员乘船深入红树林,整片树林郁郁葱葱,鹭鸟纷飞。高大的无瓣海桑树下,可成片地见到自然生长的乡土树种老鼠簕。保护区工作人员人工种植的木榄、桐花树苗长势良好。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廖宝文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瓣海桑确实存在一些争议,但至今仍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无瓣海桑有入侵性。从我们的研究来看,无瓣海桑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下,不可能大规模繁殖。高大乔木一般是很容易被消灭的,所以很难形成真正的生态威胁。”

   每年要花600万对付蚂蚁

   淇澳岛红树林的故事,是珠海市抵御众多外来物种入侵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物种入侵对珠海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记者从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了解到,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10年前,香蕉是珠海市种植业的支柱产业,高峰时种植面积达6万亩,单蕉苗场15家,每年出厂蕉苗100多万株,是全市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然而,一种外来病菌让大片香蕉林染上了枯萎病,导致这一支柱产业迅速衰落,如今只能零星种植。

   还有一个物种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红火蚁成为广东外来入侵物种的“明星”。这种蚂蚁能分泌有毒的蛋白,人被它叮踅后会产生不适,部分过敏体质的人须住院治疗,严重者甚至死亡。为了防治这种生物,珠海每年市区财政仅药物支出就达200多万元,如果算上人工和各责任单位的支出,每年防控经费在600万元以上。

   外来入侵物种除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外,还有多种危害。

   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至少还有三方面危害:第一,破坏城市绿化成果和生态景观,如棕榈科植物作为珠海主要绿化树种,由于受椰心叶甲和红棕象甲的危害,部分植株枯萎、甚至死亡;第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红火蚁最为典型;第三,降低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以红火蚁、薇甘菊为代表,它们繁殖速度快、种群优势明显,在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中,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新型宠物非法入境日益增多

   珠海的境况是全国的缩影。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成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高达529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中国的有50余种,其中11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

   “珠海是一个口岸城市兼沿海城市,在面对外来入侵物种时,是首当其冲之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朱水芳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2015年,拱北口岸年出入境人员次数超过1.2亿人次,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入境旅检口岸。今年1—5月,珠海检验检疫局从进境旅客携带物、进境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22005批,15.5吨。其中动物6批,9只;植物种子种苗269批,372.6公斤,998株。检出有害生物1808批,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6批。

   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认为,珠海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频繁,近年来,随着珠海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入和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物种传入的途径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仍有相当多的人缺乏防范意识。珠海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很多人不知道相关法律法规,携带、邮寄外来物种只是贪图好玩;更有甚者,明知其危害,却采用瞒报、藏匿的形式逃避查验,更增加了查验难度。

   由于人们防范意识薄弱,入侵物种近年来还呈现出了新形式——新型宠物。“以新型宠物形式非法进境的外来物种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如动物中的热带鱼、乌龟、蛇等。”上述负责人表示,新型宠物的流行让引入外来物种成为一种商机,使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他们藏匿的方式更加隐蔽,查验难度也越来越大。

   此前,检验检疫部门就从一名旅客的携带物中查获一条活体蛇。蛇长约30cm,粉红色带白色花纹,经鉴定为玉米蛇,为新型宠物蛇。其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等地,是爬宠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与此同时,多肉植物在国内受到追捧,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境外购买或是直接邮寄种子、植物株入境。

   今年初,珠海检验检疫局拱北办事处在一名入境旅客携带的行李中查获了大量梨树嫁接苗,总计729株,重量13千克,为拱北口岸查获单名旅客携带种苗数量之最。由于该旅客未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该办对嫁接苗依法作出截留销毁处理,并采样送检。

   经检验,该批梨树嫁接苗携带有网纹盾蚧以及链格孢属、镰孢属等有害病菌。实际上,未经检疫非法进境的种子种苗生物安全风险很高,不仅有可能传播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还可能会演变成外来入侵物种,造成诸如“一枝黄花”“松材线虫”的危害,将会对农林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珠海市检验检疫局表示,被截获的外来种子大多没有经官方检验检疫,并具有繁殖能力,一旦在我国种植生产,极可能演化成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和传带重大的植物疫情,破坏生态环境。

   防治物种入侵有何招

   面对物种入侵的考题,珠海怎么更好应对?

   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除农业部门外,还牵涉到林业、环保、畜牧、海洋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科技等多个部门。记者了解到,不少部门正在进一步加大对入侵物种的阻截力度。

   今年初,珠海检验检疫局在拱北口岸正式运行“检疫官-X光机-检疫犬-红外探测仪”(简称“人-机-犬-仪”)四位一体查验新模式,实现了人查、机扫、犬嗅、仪探相配合,查获水果、肉制品、种子种苗、冻品等违禁物品数量大幅增长,能有效提高违禁物品截获率,实现通关效率和旅客舒适度双提升,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科技研究投入,提高红外探测仪精确度,科学设置技术参数,在珠海横琴等口岸推广使用四位一体查验新模式,在邮检口岸引进禁止进境物智能辅助鉴别系统,进一步提升口岸查验效能。

   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也正在积极参与农业部在全国沿边沿海城市启动的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全市目前共设有10个监测点。同时,将加强与出入境检疫工作联系和资源共享,共同把好检疫关,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

   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尚无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专门法律,散见于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加之法律执行分属多个不同部门,使得权责不明。因此需要进一步全面评估、完善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使各部门进一步形成防控合力,以取得更好效果。

   “不过,政府部门是不可能100%挡住入侵物种的。且不说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境内的入侵物种,有一些入侵物种是随风力、水流等自然传入的。面对已经入境的入侵物种,我们只能进行除治,可采用人工防治、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方法。”朱水芳说。

   淇澳岛红树林采用的方法正是“生物防治法”。

   回顾淇澳岛红树林抵御入侵物种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大面积杀死了本地红树植物,于是珠海引进了一种生长更迅速的外来树种来抵御它,10多年后,原有的外来入侵物种被扼制住了,可是有意引进的树种却被人们怀疑成为新的入侵物种。

   朱水芳说:“生物防治法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海南引进寄生蜂对付椰心叶甲,效果非常好。但是,这种方法有很高的风险,必须做非常充分的研究分析。”

   虽然业内并没有找到无瓣海桑具有入侵性的确切证据,但田广红还是小心翼翼。她说:“现在把无瓣海桑判为‘入侵种’或认为它是无害种的评估都是不科学的,我们需要对无瓣海桑林作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跟踪监测,相关科研工作从去年已经开始。”

   实际上,淇澳岛红树林也正在进行多样性改造。田广红表示,在无瓣海桑林下种植木榄、桐花树等,目的就是为了把无瓣海桑单纯林改造为复层林,“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摸索,促进红树林的生长演替,最终形成更加稳定的群落类型”。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依然任重道远。

   ■小贴士

   哪些动植物不能“带进国门”?

   为防止动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2012年1月13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

   动物及动物产品类

   1 活动物(犬、猫除外),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动物遗传物质。

   2 (生或熟)肉类(含脏器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

   3 动物源性奶及奶制品,包括生奶、鲜奶、酸奶,动物源性的奶油、黄油、奶酪等奶类产品。

   4 蛋及其制品,包括鲜蛋、皮蛋、咸蛋、蛋液、蛋壳、蛋黄酱等蛋源产品。

   5 燕窝(罐头装燕窝除外)。

   6 油脂类,皮张、毛类,蹄、骨、角类及其制品。

   7 动物源性饲料(含肉粉、骨粉、鱼粉、乳清粉、血粉等单一饲料)、动物源性中药材、动物源性肥料。

   植物及植物产品类

   8 新鲜水果、蔬菜。

   9 烟叶(不含烟丝)。

   10 种子(苗)、苗木及其他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

   11 有机栽培介质。

   其他类

   12 菌种、毒种等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细胞、器官组织、血液及其制品等生物材料。

   13 动物尸体、动物标本、动物源性废弃物。

   14 土壤。

   15 转基因生物材料。

   16 国家禁止进境的其他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注:1、通过携带或邮寄方式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并具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不受此名录的限制。2、具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的犬、猫等宠物,每人仅限一只。

   ■支招

   发现疑似入侵物种市民怎么办?

   及时做好标识,并报告当地的植检部门,植检部门会组织力量进行鉴定,并将情况反馈。

   ——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

   切不可擅自灭杀。第一,市民有可能认错;第二,有一些入侵物种对人体有害,处理不当会危及自身安全;第三,灭杀方法不当反而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播。

   ——珠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所

相关知识

物种入侵“防卫战”
“花灾”“蚁袭”……物种入侵有多可怕?
花卉与外来物种入侵.pdf
一枝黄花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入侵和物种入侵的区别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植物的免疫防卫机制
什么叫做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威胁加剧,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增长快、牵涉面广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解读
入侵物种的意思是什么

网址: 物种入侵“防卫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57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叶冷水花 Pilea micr
下一篇: 银花苋 Gomphrena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