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冰川是指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多年冻结地质体。其形态类似于冰川,呈舌状或叶状,但表面通常无裸露的冰体。石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缓慢,可以存在于海拔较低的地区。下图为冰碛型石冰川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碛型石冰川蠕动最快的季节是( )
2.图示冰川地貌的形成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7日内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2 . 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作用强B.海浪作用强C.冰川作用强D.风化作用强2.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7日内更新 | 327次组卷 | 5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勒逊乌拉沙漠地处我国极度干旱的内陆地区,目前处于半固定状态,风沙地貌类型丰富、齐全,由沙丘链或沙垄组成,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不强。根据沙丘移动速度和植被覆盖率将沙丘分为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性沙丘。图1示意艾勒逊乌拉沙漠不同沙丘表层沉积物粒级占比含量,图2示意艾勒逊乌拉沙漠不同沙丘不同部位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
(1)指出艾勒逊乌拉沙漠不同沙丘表层沉积物颗粒的异同。
(2)简述艾勒逊乌拉沙漠不同沙丘不同部位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
7日内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4 .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由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所形成,区域内花岗岩石峰群地貌发育集中,垂向节理(裂隙)是形成石峰群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为三清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清山石峰群垂向节理发育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体被风化剥蚀重力崩解形成B.流水作用岩体被侵蚀切割形成C.地壳抬升岩体受挤压张裂形成D.岩浆活动侵入冷却凝固而形成2.三清山石峰群形成过程是( )
A.节理发育一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节理发育一风化侵蚀C.岩浆侵入一节理发育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节理发育一风化侵蚀2024-10-30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其界限大致可以根据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线进行划分,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地区为大陆性冰川区,大于500毫米的地区为海洋性冰川区,冰舌末端可能到达海拔3000米附近。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冰碛台地等地貌广布,群发型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比较频发。川藏铁路穿过帕隆藏布河谷,以冰碛台地作为布线的优选地,不同于传统利用河流阶地布线的做法。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流域及其河谷两侧立体地貌分布。
指出帕隆藏布流域冰碛台地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形成过程。
2024-10-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6 . 魔鬼塔(下左图)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约5000万年前的一个玄武岩质火山颈。魔鬼塔高出其周围平原264.2m,近观可见一根根紧密排列的五方形或六方形石柱(下右图),塔基有大量呈棱角状的碎石堆积,形成岩斜坡。据统计,自1939年以来,已经有超过6万名挑战者尝试攀登魔鬼塔,但成功登顶的人数不足100人。这种极低的成功率和极高的挑战性使得魔鬼塔成为攀登者心中的圣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魔鬼塔上紧密排列的石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2.魔鬼塔塔基有大量碎石堆积的原因可能是( )
3.魔鬼塔吸引无数人前来攀登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
A.巨大的高差B.陡峭的岩壁C.坚硬的岩体D.独特的景致2024-10-28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佐裂隙堆积位于北京市王佐镇山前地带,是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壤堆积。早期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石灰岩破裂、崩塌,砾石掉落,后经外力作用把附近土壤、动物骨骼等带入裂隙沉积而成。裂隙中的土壤从上至下呈现黄褐色(含Fe2+化合物为主)至红褐色(含Fe3+化合物为主),(注:强氧化作用,可使Fe2+充分氧化成Fe3+)。如图为王佐裂隙堆积形成过程图。
(1)请从磨圆度和分选性两个角度描述砾石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原因。
(2)描述王佐裂隙堆积的形成过程。
(3)推断裂隙堆积形成时期该地的气候特点,并说明依据。
2024-10-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8 .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两个村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能够互相通视B.均坐落于谷地C.高差约为502米D.均位于向阳坡2.沿MN绘制的剖面,正确的是( )
3.K1和P1不整合接触的原因可能是地壳( )
A.间歇性抬升B.下沉后抬升C.持续性下沉D.抬升后下沉2024-10-18更新 | 4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调研地理试题
9 .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左)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图右)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的主导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少风,冬季西北风B.夏季西北风,冬季少风C.夏季西南风,冬季西北风D.全年西北风2.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海平面低B.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C.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D.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风力较小3.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情况是( )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024-10-06更新 | 94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10 . 海底浊流是沿着水下斜坡,携带大量泥砂的高密度、高流速的一种偶发性流体。当浊流从高速流进入低速流时,流体部分动能转化为位能,液面明显升高形成水跃。根据浊流颗粒物大小,可将浊流分为甲、乙两种沉积模式,如下图所示。浊流可导致海底地貌发生变化并对人类海底活动产生破坏。例如,1929年北大西洋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一次突发浊流折断了海底电缆,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海床沉积物( )
A.易被浊流搬运至更远距离B.平均粒径更大C.垂向变化表现为上粗下细D.层理结构明显2.浊流对海底地貌及岩石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流速下降时,泥沙沉积形成岛弧链B.流速下降时,泥沙沉积形成大理岩C.流速增强时,剧烈冲刷形成深海沟D.流速增强时,冲刷形成海底峡谷3.推测导致1929年纽芬兰岛南部大陆坡突发浊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24-09-29更新 | 49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