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景德镇窑十二花卉杯浅析

景德镇窑十二花卉杯浅析

  作者:现为河南博物院保管部副主任,研究员。

  十二花卉杯又称十二花神杯,它用青花、五彩和珐琅彩在12只形似仰钟的小杯上来绘饰十二个月份的代表花卉,并配以相应的诗句,每杯一花一诗,并落“赏”字印于诗尾。它是集瓷器工艺、书画、诗、印于一体的瓷器名品(图一)。也有人称之为“花神杯”,因每只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每月各指代一个花神,并与历史上的十二个著名女性相对应。具体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本文就十二花卉杯创烧时间、每杯上诗词出处、个别词字差异和十二花卉杯种类以及沿续时间等问题作以简要探讨和分析。

  十二花卉杯创烧时间应与康熙年间《广芳群谱》这部农艺植物学著作出版以及康熙官窑烧造极盛期有关。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命刘灏等按照明人王象晋编的《群芳谱》格式,在扩充材料基础上编撰的《广芳群谱》正式出版,全书共100卷,大多都是与实用有关的植物裁培有关,每类特别是花卉类,除记述每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外,还都附有与之有关的历代传记、题跋和诗词等文艺作品。这部著作出现不仅为诗花组合的十二花卉杯这一瓷器精品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十二花卉杯中以正月迎春花为题的诗,也是直接来自刘灏的“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因此,十二花卉杯创烧时间应在《广芳群谱》完成之后。

  在清代景德镇窑瓷器烧造方面,据乾隆本《浮梁县志》记载,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场虽在顺治时两次分别奉旨烧制龙缸和栏板,但都没烧成,顺治十七年(1660)巡抚张朝璘疏停止,再没恢复烧的记载。据乾隆本《浮梁县志》最早记载是康熙十年,“烧造祭器等项……,陶成分限解京。”但很快,由于吴三桂之乱,战火延及景德镇,不仅官窑停烧,民窑也停烧。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1683~1688)臧应选作督陶官时的臧窑是康熙官窑的第一个高峰期,由于臧窑烧瓷时间较短,据有关资料记载,臧窑最突出的成就是釉色品种的发展,并没有在造型上有新的创造。康熙四十四至五十一年(1705~1712),郎廷极任江西巡抚兼任陶务官时,仿古创新、建树颇多,风格各异的新品种相继出现,使康熙官窑烧造达到顶峰,特别是郎窑仿成化的青花、白釉脱胎等瓷器的成功,为十二花卉杯这种胎薄体轻、造型俊秀瓷器名品奠定了技术基础。最应引起关注的是郎廷极不仅热衷于制瓷事业,也是一个酒文化研究专家,他在《胜饮歌》和《胜饮篇》中,对酒筹、酒令及人们在传统习俗影响下,公认为适宜饮酒的28个良辰美景,都有详细记载。正是由于《广芳群谱》这部著作出版,与既是烧瓷高手又是酒文化研究专家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官窑瓷器这一特殊背景相巧遇,促使了十二月花卉酒杯的烧制成功。
  康熙十二花卉杯排序 ,一般多以水仙花为首,其次为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花、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

    水仙花杯(图二),以青花或绿茵覆地,山石、水仙为主题纹饰。山石用粗犷的线条勾勒涂以青花,青花发色艳丽,体现出浓淡深浅的层次感;优雅的白花水仙,先勾勒边线,再涂以彩料,表现的精致有加,水仙的叶片细长飘逸,走向有层次、有转折,线条流畅自如,非常传神,体现出凌波仙子的典雅之态,诗句为“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从报道和著录的十二花卉杯有关资料来看,也有的把诗句写为“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的,这可能系工匠在写繁体“畫”时漏写最后一横便成了“書”或发表者把二者相混所致。因为“清书”一时在古代诗词中很少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而“清画”一词在明代唐寅《落花图咏》和《濂溪图》都有记载,其诗句分别为“匡床自拂眠清画,一缕茶烟扬鬓丝。”和“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且从词意上也是一致的。

    玉兰花杯(图三)也有称迎春花杯的,以青花或绿茵覆地,并有黄红花叶作饰,一株玉兰树斜上而出,以黑彩线勾出树干,内填棕彩,树上红花绿叶争奇斗艳,旁有刘灏在《广芳群谱》中一首“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的前两句。

  桃花杯(图四),近底处为草木景,主题纹饰为一株老壮的桃树,桃树的表层用细密的短线画成,线条劲硬,树干起节处,用浓密的粗线条画出,显得浑朴拙厚,凹凸节结之状自然天成,枝干横斜伸展,流利畅达。树身用赭色平涂,行至中部颜色渐淡,表现出嫩枝与老干的色泽和质感,枝干上互生的绿叶绘画简洁,细长而尖,填色准确并有色泽变化;桃花勾线填色,花蕊用红线勾出,没有任何漫溢,底处的草地上间有落红点点,体现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意境。在纯白的釉面上,昂首怒放的花朵和含苞欲放的花蕾,在绿叶的配衬下相映成趣,整幅画面色调淡雅,线条细腻流畅,题有唐薛能《桃花》诗中“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两句,河南博物院五彩十二花卉杯和文献所记其它十二花卉杯,都把“风光”写成“风花”,“社燕”写成“社鷰”也有写成“社莺”的。这两句诗的前两句是“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

  牡丹花杯(图五),以绿茵覆地,有黑点和黑线组成的小草为饰,花干系用黑彩勾边内填棕彩,青花怪石耸立,红、黄、青花三种色调的花卉盛开,给人以繁花似锦之印象,所题诗句为唐代诗人韩琮的《牡丹》诗“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多绿屏空。”中的“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两句,从发表有关资料看,在这两句中也有个别把“晓艳”写成“晓月”,“暮香”写成“暮夜”“玉堂风”写成“玉堂春”的。不知是匠人所作或是今人认识上的错误。

  石榴花杯(图六),以青花覆地,并有棕、绿和黄色小草为饰,一棵较大的棕黑色树干的石榴树上,红花绿叶十分鲜艳,题诗为唐代孙逖所作《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石榴诗“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两句。

  荷花杯(图七),以青花描绘出水纹,荷叶有的挺立水面之上,有的在水面漂浮,分别用青花和绿彩填色,荷花用红彩描绘。荷叶之间有一对水鸟(水鸭或鸳鸯),空中有一飞鸟作向下俯冲状。配有唐代李群玉《莲叶》诗中“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风”中的前两句。

  兰草杯(图八),也是以青花作底饰,叶花都是作黑彩勾边内填黄、绿彩,并有青花枝条突出在花叶之上。题诗为唐代李峤所作《 兰》诗中“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其后两句是“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但也有把“清”写成“轻”,把“吟”写成“饮”的;桂花杯,青花地有绿草作饰,草旁绘有一只兔子。

  桂花杯(图九),青花地有绿草作饰,草旁绘有一只兔子,桂花树树干为棕色,并有黑线条作饰,题诗为唐李峤所作《桂》诗中“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其后两句是“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

菊花杯(图十),此杯以菊花为主题纹饰,点缀以洞石、蝴蝶,画面构图疏朗,富有层次,花瓣层次较多,花形饱满,菊叶勾线细腻,涂以绿色,以褐色勾筋,有向背之分。工笔加彩的蝴蝶纹尽管纹样很小,但是细节的描绘绝不含糊,就连蝴蝶细长而弯曲的触须,都表现的惟妙惟肖;花草在风中摇曳,蝴蝶在花丛中起舞,生动自然的形象,让人体会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纹饰渲染极有章法,色泽富有深浅变化,纤巧细腻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诗句为唐人罗隐所作《菊》“篱落岁去暮,数枝卿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折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从莫轻薄,彼此有行藏”中的两句。而在有的菊花杯上对“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两句,有把“千载”写“千岁”,“一生”写“一身”,“霜”写成“香”和“衣”的。

  芙蓉花杯(图十一),以红、绿和青花点作地饰,棕色树干有黑线边饰,树下小草为绿地黑脉,树上红花和棕色树叶以黑边作饰。题诗为唐钱起的《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拂径清阴合,临流彩实悬。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中的“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两句。也有把杏花杯称为芙蓉花杯的。

月季花杯(图十二),地饰由黑和青花加绿点饰组成,上有青花山石、树枝和草,一株月季红花绿叶并有黑枝,最上有黄色蜜蜂和青花蝴蝶,题诗为,“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梅花杯(图十三),树干的轮廓以黑彩勾勒,边缘用细密的短线画成,中间填以褐彩由浓渐淡,梅枝转折硬朗,白色渲染的梅花花朵或为五瓣、或为花蕊,正侧偃仰,枝长处疏,枝短处密,疏密虚实安顿得当,近底处辅以青花山石花草景,构图疏朗大方,颇有文人画的韵味,诗句为唐人许浑所作《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中“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其前两句是“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

  康熙年间烧制的十二月花神杯,制作上技术要求高,烧造难度大。胎薄如纸,轻巧莹透,色彩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从色彩上看,以青花和五彩较为常见。从现存量来看,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成批烧造过十二花卉杯。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数套外,在20世纪50至80年代,故宫博物院曾调拨一批到地方博物馆,现据有关报刊报道,云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开封博物馆等都有成套的五彩十二花卉杯,南京博物院有一套青花十二花卉杯。由于它的名贵,后世仿品也很多,雍正时已有同类仿品出现,但器形较之更加俊俏。不同品种,所绘花卉,纹饰倍加清晰,色彩浓淡有致、精细程度与康熙时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时的十二月花卉杯现存成组数量很少。乾隆时期仅有梅花或兰花的月令花杯,作为单一的存在,很少成套存在。嘉庆、道光时虽有粉彩十二花神杯,但器形较大、粗糙不堪,实难与之相比拟。

  至民国时,十二花卉杯仿品增多。但民国仿制的十二花杯尽管制作技艺不错,与康熙杯相比,还是有很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从胎质来看,民国杯虽然细白,但不够坚致,上手后感到份量要比康熙杯轻一些。从釉面来看,外观虽然洁白润滑,但是釉表有新制品的浮光感,胎釉结合疏松,杯口没有厚唇凸起的感觉。从造型上看,没有康熙杯精致,直线与曲线的交接不够顺畅,整个造型给人以柔弱的感觉。比较明显的地方在杯的底部,底足没有挖成直角,而是圆弧形,用手拿取时容易滑脱,足部的底面也没有了滑润的感觉。另一方面,民国十二花杯纹饰的绘制也没有了康熙杯的细腻,细部不再注意修饰。如:梅花、芙蓉、月季等花朵没有了花蕊,菊花花瓣不是逐瓣勾勒填彩,而是勾出大致的花形后,整个地涂上一团彩料,全然不管是否漫出线外。树干上没有了树结,树叶没有筋脉与阴阳向背之分,青花画就的山石没有了深浅的变化。康熙杯上的蝴蝶纹形象生动自然,民国杯的蝴蝶纹只有一个粗略的轮廓,所有纹饰的线条,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变得单调而呆滞,由于五彩颜色清淡,因而施彩后,勾勒的线条几乎全部都显露出来。

摄影:闫新法   牛爱红

相关知识

景德镇窑十二花卉杯浅析
茶杯里的四季分明,十二月的诗书画意
"中国文化之旅"首站景德镇 驻华外交官亲历千年瓷都
供青花瓶摆设件景德镇陶瓷器家庭装饰工艺礼品花插釉下
景德镇陶瓷器摆件中式客厅酒柜珐琅彩仿古龙凤花瓶装饰品花插
“花城”广州花文化和谐理念内涵浅析.doc
这场青花瓷特展,展示它在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屋顶花园设计及营造要点浅析——广州某屋顶花园
瑰丽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鄞州可移动文物特色解读
花卉物流论文范文浅析昆明斗南花卉批发市场物流系统.doc

网址: 景德镇窑十二花卉杯浅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4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本内苏铁花化石“花”落何处
下一篇: 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