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贾桂霞教授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农林科学1区TOP)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oordinated interaction or regulation between anthocyanin and carotenoid pathways in OT hybrid lilies based on metabolome and time-course transcriptomics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百合(Lilium spp.)被誉为“球根花卉之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百合花色丰富,具有8个色系,包括白、黄、黄绿、橙、橙红、粉、红和紫红色。OT百合杂种系兼具花色丰富和抗性强两大优点,是目前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作为世界园林之母,OT百合的育种亲本大多源自我国,但目前OT百合花色多样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形成百合花色的主要物质,前人研究多聚焦于单一途径的调控机制。该文章综合代谢组和时序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OT百合杂种系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通路之间的协同调控作用,对解析百合丰富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图1 OT百合‘黑美人’及其亲本的花瓣着色过程
该研究的试验材料为具有花青素的鹿子百合(L. speciosum)和具有类胡萝卜素的湖北百合(L.henryi)及同时具有两种色素的杂交后代‘黑美人’。通过对亲本和子代的靶向代谢组学、电镜显微观察和时序转录组学分析,来探究花瓣着色的动态过程。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中β-柠乌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差异,以及花青素中芍药素和矢车菊素含量的差异,是导致紫红色、粉色和橙色百合花色差异的主要原因;随后,通过分析‘黑美人’中的时序基因共表达网络(TO-GCN),构建了双色素通路潜在共调控网络的代谢途径;通过对子网络的分析,发现WRKY、MYB、NAC、IAA、MADS转录因子家族是潜在的关键转录因子家族;最终,构建了与PSY、PDS、LCYE和C4H、CHI、FLS、ANS、DFR等结构基因的共调控网络。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可能通过促进光捕获影响花青素含量,且多个转录因子协同调控类异戊二烯途径和苯丙烷途径。
图2 OT百合‘黑美人’和亲本湖北百合的时序基因共表达网络
图3 ‘黑美人’着色后期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共调控的关键子网络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余鹏程为论文第一作者,贾桂霞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200105)和(2019YFD1000400)等项目资助。
贾桂霞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百合等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育种工作,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Scientia Horticulturae,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BMC Plant Biology,园艺学报等国内外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4.119795
相关知识
园林学院在月季花色花香性状研究取得新进展
城市林业团队在重要花卉植物花色花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在蔷薇属花色性状定位及分子解析方面取得多项进展
我院城市林业团队在重要花卉植物花色花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休闲所花卉创新团队在茉莉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休闲所邓衍明团队在绣球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在梅花黄色花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研】生态与环境学院程晓莉团队在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水保学院研究团队在樟子松人工林对干旱响应方面取得进展
环艺所国兰重要观赏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网址: 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百合花色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706.html
上一篇: 繁花怒放 麻章示范现代花卉产业 |
下一篇: 绿色草坪上的装饰花高清图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