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森林疗养课程设计大赛落幕
在今年8月,由民间组织——森林疗养师自律会为主组织的第五届全国森林疗养课程设计大赛圆满结束。共有136人参与这项比赛,最终,“蓝色行动,让爱不孤单”——身心障碍家庭系列活动获得社会爱心奖,精致女人修炼——系列森林疗养活动获得技术创新奖,“回归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获得市场欢迎奖。
森林康养发源于德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后又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自2010年开始引入森林康养理念并逐渐进入实践。在政府层面,2015年湖南、四川、广东、贵州陆续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工作;2019年,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2022年,我国已有96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32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森林康养师列入其中。
而在民间层面,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展康养、疗养活动的团体更加活跃,各类交流实践活动已经落地开花,已举办五届的全国森林疗养课程设计大赛就是其中之一,还有森林疗养师嘉年华等活动。森林疗养师自律会坚持多年组织森林疗养师认证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已有几百位疗养师获得认证,并持证在全国各地组织疗养活动。
森林疗养与花卉旅游的异同
从字面看,旅游与疗养、康养好像没有太多区别,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差别还是很明确的。森林疗养师、桂林市第二绿化工程处的郑碧云这样解释,森林疗养是指在合格的森林环境下,访客在有资质的森林疗养师的带领下,参与被证实有疗效的森林疗养课程。而花卉旅游是指以花卉观赏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旅游观光方式。森林疗养与花卉旅游,两者既关联、又独立。
通常,在花卉旅游过程中,访客是自主参观、欣赏、摄影,有些花卉基地会有专人进行简单科普。大多数人都会被鲜花吸引,各种各样的色彩、精致的形状、诱人的芬芳,访客被触发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嗅觉。而在森林疗养中,森林疗养师往往会从视、听、味、嗅、触等方面开启调动访客的五官感觉,根据访客的诉求和需求,融合艺术疗法、园艺疗法、作业疗法、文化疗法、音乐疗法、心理辅导等对来访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双重改善,产生一定的疗效。
森林疗养在乡村花海观光中的应用
除了在城市,森林疗养的理念和方法还可以提升眼下大热的乡村花海观光。郑碧云所在的广西桂林周边,有恭城的桃花、灌阳的梨花、灵川的紫云英、阳朔的油菜花、全州的黄花……似乎各村各县一年多季都有花可赏,还有很多乡村的森林步道,“森林步道+乡村花海”的路线设计能更吸引访客的目光。
去年油菜花开的季节,他们面向都市白领推出了“古道香花宜人”乡村森林疗养工作坊。在幽静的乡村森林古道中漫步、寻找我的树、溪边冥想,在紫云英花海中写诗、在油菜花花海中起舞……森林的沉稳静谧和花海的广阔浪漫有效融合互补。除了常规的打开五感,同时,还寄情山水,咏花抒怀。都市白领短暂地逃离了工作和生活的琐事,放松心情,重新找回健康生活的节奏。
花卉旅游产品的升级方向
森林疗养师、洛阳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申艳梅这样描述她的看法,花卉旅游一直是传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牡丹游园会的真实写照。洛阳牡丹花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0届,是吸引游客蜂拥而至的王牌。除了牡丹,成都桃花节、南京梅花节、开封菊花节、婺源油菜花节、杭州桂花节、济南荷花节、武大樱花节、香格里拉兰花节、澳门荷花节也都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朵花的位置。人们奔赴花海,或许就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花,然后把它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传统的导游型旅游模式正逐渐被体验民宿、温泉疗养、花卉养生、森林浴等体验式旅游所取代。花卉旅游产品升级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植入新理念。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设计。
森林疗养与花卉旅游的结合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又提到,花卉旅游好像并不局限于植物学意义上的鲜花。花卉是观赏植物的统称,有时候,森林旅游和花卉旅游似乎是一回事,只是花卉旅游更“精致”一些。如果是森林环境下的花卉旅游,日式森林疗法、气候地形疗法、荒野疗愈等森林疗养技术和服务产品都可以施展出来。最后他提出,市面上赏花、用花、食花等花卉旅游产品非常丰富,有些产品已具有一些健康属性,以辅助替代疗法为核心,整合有健康属性的花卉旅游产品,花卉健康旅游这种新业态将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