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湖北如何有效应对,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近日,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公布《湖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全省将通过强化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报预警、编制数字化气候变化风险地图等举措,主动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方案明确,强化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报预警,到2025年,湖北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85%,气候预测准确率较2020年提高1%至3%,暴雨预警精细到乡镇(街道),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超过95%。
聚焦强化综合防灾减灾,全省要建立气候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系统影响数据的联通共用。方案要求,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人体健康等影响评估,开展气候变化对三峡等大型水库水电产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湖群湿地生态等影响评估,编制数字化气候变化风险地图。
方案要求,加强景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处置和游客安全管理制度,鼓励实施气候舒适度指数发布制度,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
围绕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方案要求,科学分析城市气候变化现状和趋势,识别气候变化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的主要影响和风险,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编制城市气候风险地图;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联合会商研判,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
到2025年,湖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将持续增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全省气候变化观测预测、影响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开展;到2035年,湖北气候变化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保持中部领先、全国前列,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到2035年我国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我国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推动各地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因地制宜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绿色焦点)
丽水: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新时代美丽城市
气候适应型城市如何建?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深化
特大暴雨、高温天气之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研究综述
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网址: 编制数字化气候变化风险地图 湖北将主动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873.html
上一篇: 高位床如何促进可持续园艺实践? |
下一篇: 花盆里总有小黑飞虫?教你几招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