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发展至今,我们已不难在网络上搜寻这座著名花园的前世今生故事。
邱园 (英国皇家植物园林)
TheRoyal Botanic Gardens,Kew 英国皇家植物园林—邱园,坐落在伦敦三区的西南角。 是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之一,及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心。 邱园始建于1759年,原本是英皇乔治三世的皇太后奥格斯汀公主(Augustene)一所私人皇家植物园,起初只有3.6公顷,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扩建成为有120公顷的规模宏大的皇家植物园。这本图册通过大量的珍贵相片和文字,向我们展示了那个遥远年代下的邱园往事。
250张黑白照片、1844年到1970年,其中大部分的照片是首次面世。
如果说邱园是一座大英帝国的植物学司令部,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移动的植物学博物馆。
本书以邱园的景观和建筑建造为主线,描绘出邱园发展成一个大型公共机构的历史轨迹,还讲述了许多邱园职工和访客视角下的故事。
一开始对这座英式花园并不甚了解。
甚至误以为,封面上的穹顶温室就是这座花园的全部。
看完了书之后、又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现在居然已经有120公顷的占地面积了。封面中的这座温室叫做棕榈温室,虽然不足以完全代表邱园,但也确实是邱园非常著名的景点了。
邱园内设有26个专业花园和6个温室园。其中包括水生花园、树木园、杜鹃园、杜鹃谷、竹园、玫瑰园、草园、日本风景园、柏园等。园内还有与植物学科密切相关的设施,如标本馆、经济植物博物馆和进行生理、生化、形态研究的实验室。此外,邱园还有40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玫瑰园:建于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园中的玫瑰正处于盛花期,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花朵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草园:建于1982年,种植的草的种类有550种之多,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草园,初夏时可见的多为一年生的谷类和草,在秋冬季可见多年生的草。草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装饰陈列区,一个是资料区。竹园: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多样化展示形式,适合四季参观,展示了120多种竹子,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甚至美洲大陆。最让我赞叹的一个章节是《邱园,大英帝国的花园》。
看到这本章节的时候,我不仅疑惑,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花园,居然能代表大英帝国。看完之后,我才明白,这个名头邱园当之无愧,而且非它莫属。
邱园建立之初,在奥古斯塔王妃井井有条的打理下,扮演着 “囊括地球一切已知植物” 的伟大使命。
之后甚至向许多殖民地植物园运送苗株繁育和植物标本。威廉・西塞尔顿 一 戴尔在其任园长助理期间,把邱园描述成了 “类似帝国的信息交换所或贸易中心”。
这个章节细节的展开了在邱园及世界各地植物园的植被繁育和农业经济发展,包括茶叶、金鸡纳、橡胶树、桂皮树、咖啡、肉桂、胡椒、棉花、罂粟、仙人掌、大榕树、面包树、炮弹树等等。
如此繁复浩大的植物工程,也难怪约瑟夫・胡克在1877年的年度报告中称邱园为 “大英帝国的植物学司令部” 了。
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为邱园寻猎植物》。
讲述的是好几代邱园的植物猎人奔赴世界各地搜罗植物。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英国本土植被有限,非洲、亚洲的珍贵植被都是被移植到邱园在生长的。就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才能栽培出特定的植物。
以往逛植物园的时候,漫不经心的走过那些已然枝繁叶茂、落地生根的植株们背后,不禁感叹 这需要无数的「植物猎人」付诸的努力才行啊。
植物猎人和植物学家不得不去工作的艰苦环境,比如崇山峻岭、沙漠荒原、茂密丛林,在没有现代设备和地图的情况下,他们仍必须穿越行进。有时候,植物猎人是第一批造访这些地方的西方人,他们显然对当地的景色和植物标本印象深刻。—— 引自第 87 页《为邱园寻猎植物》
所以,当我看到「邱园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收集约5万种植物,约占已知植物的1/8,收藏种类之丰,堪称世界之最。」的时候,也就不奇怪原因了。
邱园的温室更是名闻遐迩。这里拥有数十座造型各异的大型温室。棕榈温室,外形象一艘倒置的航船,是全球最著名的温室之一。这座建成于1848年的大型温室,全长109米,中部宽30米,高20米,收集了各种热带雨林植物,如棕榈类的油棕、西谷米和可可。还有攀援植物、附生植物,以及人们熟知的橡胶、棉花、香蕉、咖啡等经济植物。以上信息均引自网络。
棕榈室(Palm House):1848年,英国正值国力鼎盛之时,在优美宁静的皇家植物园里,作为英国人战利品搬运而来的热带棕榈树被安置进了一座通体透明的 "宫殿 "。这就是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温室 —— 棕榈室。棕榈室建于1844~1848年,是邱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的建筑。这里是棕榈科植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这里保存的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是热带地区的活化石。诚如所言,这是一本改变了世界的植物园。
这些黑白照片呈现了园中植物的重要价值和邱园的世界影响力。
特别有趣的是,我在《参观邱园》的章节中,惊鸿一瞥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宝塔的身影。
之前看《国家宝藏 第一季》。第九集是南京博物院压轴出场,介绍的三件国宝中有一件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明成祖朱棣营建并赐名,宝塔建成后,凡途经南京的船只都会看到一番盛景:一座九层八面的琉璃塔高耸于金陵城中,152个风铃随风摇曳作响。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1762年,英国出现了一座完全仿照大报恩寺琉璃塔修建的建筑 —— 邱园宝塔。宝塔颜色十分丰富,灰墙红轩,塔顶边缘盘绕了八十条彩色木龙。因年久失修,宝塔已向公众关闭了近半个世纪。2017年,邱园宝塔的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也是该宝塔自建成255年来的第一次修缮工程。
这座耸立在英国皇家园林中的宝塔,具有浓浓的中国风,无疑是大报恩寺琉璃塔的 “外国兄弟” 。
这位异族兄弟比在太平天国起义中被毁于一旦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幸运的是,得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静静地打量着这座枝繁叶茂的皇家植物园。
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关知识
邱园的故事
花木博物馆看“妩媚”大自然 身临其境上“植物学”课程
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有20世纪植物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水杉
《植物博物馆》
传说中哈佛大学的植物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博物馆与多元学科的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动植物学博物馆旅游
校园风景线:大学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设计ppt课件
行走的课堂——行业博物馆精品课程进校园
网址: 一本可移动的大英帝国植物学博物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90.html
上一篇: 秦仁昌 |
下一篇: 甘南天然石城:扎尕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