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区域,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别是作物野生遗传资源。距今约1万年前,作物驯化和栽培在世界不同地区几乎同时产生,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的农耕文明均起源于中纬度的大河流域地区,这些地区有适于农耕的自然条件如:适宜的气温和降雨量、充足的水源、广袤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等。不同流域驯化的主要作物类型不一样,取决于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长江流域具有大量的湖泊湿地和广泛分布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全球同纬度地区独一无二,驯化的作物类型以源自湿地的大量水生作物(如水稻、莲)与源自常绿阔叶林的经济作物(如茶、油茶)和果树(如柑橘、李)为突出特征。考古证据显示,水稻最先驯化于长江流域。目前,长江流域还拥有全球分布最北缘的野生水稻。长江流域作物野生遗传资源正面临巨大威胁,遗传多样性不断丧失。目前,长江流域已建立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体系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大量科研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针对长江流域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点仅采取简单的"围墙式"物理隔离保护措施,其保护的有效性亟需评价。还有许多重要作物野生遗传资源没有纳入自然保护区或成为重要的保护对象。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丧失机制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此外,作物野生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还远远不够。作物野生遗传资源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利用。但是,由于作物野生遗传资源基础研究薄弱,对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造成严重限制,也导致对作物野生遗传资源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影响对其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本研究以长江流域重要粮食作物水稻、木本油料作物油茶等野生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为例,对长江流域作物野生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作物野生近缘种战略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未来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之一。本研究呼吁长江大保护要重视作物野生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时代楷模、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是长江流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先行者,我们新一代的植物学工作者要延续钟扬老师探索的道路、继续前行!
相关知识
长江大保护与作物野生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纪念时代楷模、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路线
在高原播撒“希望的种子”——追记援藏教师、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上)
著名植物学家传记.doc
我校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华教授组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分委与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相关成员赴美进行种子科技与种业考察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方向学术团队
我国新花卉作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pdf
濒危中国野生玫瑰在昌平盛放
洪德元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年度学术论坛:野生动植物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
网址: 长江大保护与作物野生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纪念时代楷模、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94.html
上一篇: 日本植物学家到我院参观访问 |
下一篇: 酷尔孜别墅酒店(Residen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