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艺景观通用12篇

园艺景观通用12篇

园艺景观

第1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原则

1、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首要条件是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是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园林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其生态价值。为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和材料,生态廊道要使用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来建立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以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追求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2、要创作生活美,再创作自然美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生活美和自然美二者要协调一致,而不能相互对抗,创造生活美的目的是为自然美增色,而不能破坏和压倒自然美。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功能性创造的源泉是大自然,创作的方法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创造其功能性时要以人的基本行为为出发点。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刺激和认同要融合在一起。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空间,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三种基本活动,即生存必须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尺度、场所和领域。景观的空间尺度不能超出20-25米见方,不然则会影响大家的自由交流。

二、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水体的设计要考虑到噪声、气味、深度、流向。水体可以存在于小区的绿地环境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体景观存在,为了丰富水面的景色,水体中可适当的点缀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现代科技我们可将其进行塑造,产生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效果。水在静态下形成一个静谧的艺术空间,能将四周的景物、树木、建筑甚至天空都映照在水面上,丰富了视觉,动态水景可以利用技术由喷泉,人工瀑布来营造。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水体景观设计自然离不开人造堆石,石岸、假山,每一块石料的选择、摆置都需要经过设计师的思考,而不能简单堆砌而就,对这些细微处的推敲处理,达到“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景观效果,应是设计师的最大追求。

3、亭的庇荫设计

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普遍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选址灵活,或伫立山岗,或依附建筑物,或临水,与植物配合形成各种生动的画面,产生种种诗情。在亭的四面广植林木,使亭在林中,令人有深幽之感,使在亭中之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质朴感。也可在亭的旁边种植少数大乔木作亭的陪衬,稍远处配以低矮的观赏性强的木本草木花卉,人在亭中既可观赏花,又可庇荫休息。树木少而精,以亭为重点配置,树形挺拔,枝展美丽,保持树木在亭四面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三株以上应注重错落层次,这样乔木花卉与亭形成一幅图画。

三、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4、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其它

山、石、河、林,它们都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将它们合理重组,设计出形式各异的园林景观。从面一直分解到点,每一个细部设计,都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的精致。细节决定成败,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软硬景观结合处、铺装花纹衔接处材料拼合、建筑的立面种植设计等,每一个小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每一点都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些设计都不是简单的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设计师、建设者很好的沟通合作。

第2篇

关键词: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正文:

园林景观设计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随着园林工程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在许多领域得以运用,与园艺技术的融合为现代化园林工程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分别从:新时期的园艺技术分析、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分析、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管理对策,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新时期的园艺技术分析

园艺技术可分为:观赏园艺、花卉园艺两个方面,笔者将对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赏园艺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变化多样,使植物生长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了观赏园艺的有效发展。园艺技术的发展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改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更加多元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二)花卉园艺

花卉园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室内设计与室外环境均可融合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包括:盆景、插花、花卉栽培。基于室内花卉园艺,可应用在客厅、卧室等区域,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室外花卉园艺则应用在公路两侧,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二.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分析

与园艺技术不同的是,园林景观通常是在规定范围内,采用科学技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植物种植等程序,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经笔者研究,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晚,但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一般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两类,软景观一般指植物、河流;硬景观则指人工景观建设,例如:座椅、灯光。基于新时期,园林景观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保留传统设计的同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并融入了现代化元素,顺应了时展。

三.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综上,笔者对新时期下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均进行了阐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为园林工程建设起到一定促进效果。

(一)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由于高档住宅小区绿化覆盖率占35%,且面积在4000m2以上,需要足够的阳光。在住宅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将小区绿化转化为景观设计,从而提高美化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中,应考虑多种因素,如:天气、小区地形、土壤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一方面能节约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能达到美化城市效果。

(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除了在高档住宅小区中得到应用以外,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还可应用在商务建筑当中,能有效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更好地放松心情。在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将不同植物、花卉应用其中,增添诸多生机。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氛围的营造,充分强调立体化。举个例子:在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将桌椅、凉亭运用其中,一方面能满足人们休闲功能需求,另一方面能帮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全身心放松。

四.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落实园林景观设计,建筑企业应采取有效管理策略,对监管人员实施有效培训、加强园林设计绿化监管、对监管体制加以健全。

(一)增强对监管人员实施培训与监管

为了极大地凸显城市内部园林绿化的相关作用,有关机构要增强对监管工作者实施监管同培训。其一,要增强对监管工作者实施培训,提升其专业的监管层次同能力,把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内所需注重的全部事宜预先告知这些工作者,提升其认知程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园林绿化工作者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当地的植被自然景观,有效将原有的自然后景观特色保存下来,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设计的施工才能确保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而且还应该根据相应的气候及地理环境进行取材,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现植物产业的长远发展,应该想到对当地生物多样化的保护,按照实际情况来构筑当地的生态系统。

(二)健全有关的监管体制

为了推动生态型城市得以进步,有关机构要极为注重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把这一工作归进平时的日程内,构建有关的监管体制,借助体制制约并标准行为。还应构建相关的监督体制,全方位对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加以监督,以保证相关监管工作本身的成效同层次。此外,有关机构应全方位贯彻责任体制,把园林绿化相关监管工作贯彻于所有监管工作者,从而提升其对于工作的责任观念同职责意识。

(三)平时应增强对园林绿化实施监管

于城市化构建期间,园林绿化发挥了无可或缺的功能,若不重视对园林绿化加以监管,就会阻碍到树苗的成长。为了体现园林绿化本身的作用,要增强对城市内部园林绿化实施监管。有关机构要设立巡视团队,对城市本身园林实施巡视,只要找出问题就要马上解决。同时,增加宣扬,提升民众对城市本身园林绿化实施监管的认知,力争民众的加入,增加城市本身绿化监管的成效同层次。此外,有关机构应健全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相关监管的法律同规定,给相关监管工作予以法律根据,对毁坏城市内部园林绿化的民众开展教育,并对其行为实施相应的惩罚。此外,病虫害会给城市本身的园林绿化带来较大的威胁,只要树木被病虫害侵袭,就会使得树木枯竭或是死亡。所以,树苗被栽种以后,于实施维护时要求技术工作者注重观测、尽早找出、尽早医治,定时防范病虫害,保证树木具备优良的成长条件。同时,为了防止树苗产生病虫害,应运用部分防范对策,比如农业型防范、物理型防范、化学型防范等,保证树苗可以正常成长,以全方位体现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的相关作用。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行使其下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就目前来看,我国园林设计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应将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希望对园林建设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彭成.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7,(12):69-70.

[2]徐明勇.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研究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09):150-151.

第3篇

[关键词] 园林景观 水景艺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作用

1. 水景艺术的作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主要作用,第一就是可以有效的实现其环境和空间的活化。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如果空地中不存在任何的参照物,那么空地也就无法成为空间。而空间正是因为有了实物的存在而具备了实物和这些组合产生的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正是因为存在了水景,也就让景观设计有了水的活性。园林景观所带给人们最为直接的就是在视觉上的效果,在有限空间内,水景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来尽情的发挥,水景其若有若无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模糊空间界限,可以在视觉上形成开阔的效果。其次就是在水景设计中加上倒影的存在更是可以丰富空间而产生深远开阔的视觉效果。而面状的水景设计采用了不同规则的水池来组成成为立体水池,在视觉上因为多变效果。

第二个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层次,水景在表现上是充分的利用水景其本身的特点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将点和线、面等在不同层次上的水景串联起来,其次就是利用水景较为灵活以及多变的特点来在空间上形成叠合的效果。

第三个作用就是水景可以有效的突出园林景观主题的特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使用通常是用湖泊或者是水池等形式出现的,当微风拂过时刻意烘托出园林的静态美,当皓月当空时刻意体现出水月交融的美。再加上园林中的凉亭以及榭等建筑让城市中的人们在园林中得到一丝安静。再加上水景跟其他的环境要素之间的结合,水跟雕塑以及栈桥等的结合来突出设计者需要表达出的主题。

二、 园林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分析

1. 协调统一原则

对水景进行设计中的协调统一原则指的是在营建水景中应该和园林景观的特质互相依存以及衬托,水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跟周围条件相统一和协调的景观元素。在对水景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水景设计中的协调统一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应用形式以及观赏性和色彩的表现等。这就需要全面的考虑园林景观的水源以及气候和生态等多种条件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风格上,水景需要跟周围的建筑以及设计风格保持整体协调和统一。对于一些安静的场所,水景多是采用一些较为平衡的设计来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而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水景的设计多是使用较为活泼和热烈的风格来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

2. 设计形式需要恰当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面积是灵活多变的,但是需要以实用和美观为主要原则,不同形式的水景存在着不同的景观功能。通常来说水景的面积所占到的园林景观的三成左右。比如一些用来观赏的水池,池面需要较大才可以完整的倒映出完整的地面景观。通常来说将主建筑跟水池的长轴线重合,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做到水池的面积跟地面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都较为适应。

三、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1. 水景的构成及设计方式

在水景设计中水是功能主体,水的主要效果就是可以展现出水景的美感和动感,在对水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动态的水,因为动态水可以让水景更加接近自然状态中的水。第一就是人工瀑布的设计,在对园林中的水景进行设计时瀑布多是采用人工建设,主要的形式有滑落式以及幕布式和阶梯式等三种。第二就是人工喷泉,在一些大型的广场上较常使用人工喷泉,其主要是通过地下的喷头感应来将水喷到地面之上,再加上灯光效果从而形成美轮美奂的效果。

2. 园林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

为了可以让水景设计更具美观,那么就需要结合地形等条件来考虑给水方式。在对此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地形以及园林的具体条件等来选择给水方式,主要参考对象就是设计图中需要达到的水景效果以及水景景观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来选择最为适当的给水方式,有时还需要结合园林景观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进行水景给水方式的设计。

3.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动植物搭配设计

从自然的美感出发我们可以得知动植物在水中适当的搭配可以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其主要作用不仅表现在丰富水中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动植物的搭配来实现水体质量的改善,来营造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水空间。

首先,对于动物的选择,在水空间中可以饲养一些水生的物种,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增强可观性,另一方面就是保持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水中生物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同时还需要在水中建立完整的食物链。

其次就是对于植物的选择,为了可以让水景中出现美观的水草景观就需要注意到各种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来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水景。这需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保证水域的正常和健康,第二就是在进行植物搭配时注意到各种植物之间的密度和颜色协调,有效的规划处植物的生长空间以及蔓延的区域。对于植物的搭配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设计以及水面的植物配置。对于水边的植物设计,主要需要考虑到远近和疏密程度,切忌不可以沿边线等距离的进行栽植,这样会导致设计风格单一呆板,应该结合具体地形进行设计,可以让水景更加有立体感。对于水面的植物配置来说,主要是要跟水面的大小比例以及周围的景观设计相协调,这样才可以不会妨碍到水面倒影的观赏效果。水面全部栽种植物的多适合一些较小的水面,而大面积的水景中则是在一个较为独立的局部进行水中植物的栽种。

4. 水中建筑的设计分析

在对水中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比如说在水景设计中较常使用的亭台楼阁和榭等设计,以及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水景桥等,需要根据其不同的材质来进行设计。伴随着现代施工技巧的提高可以对木质桥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在水景中进行使用。同时为了增强美观性可以在桥身上进行雕刻等。

对于水亭来说,其可以让水面景色锦上添花,还可以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美感,通过临水而建或者建在水中等多种形式来让水亭出现在临水高台或者是一些较高的石几之上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对桥体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主要是需要将桥体和园林的道路系统相配合来方便园林中人们的交通,让其更加容易在园林中进行景观的游览,同时还需要注意水面的划分和水路的通行。对于桥体类型的选择主要有梁桥和拱桥以及吊桥等。榭跟水的结合是有多种形式的,从平面的角度来看一面临水和双面临水以及三面临水、四面临水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使用榭。从剖面角度看有实心土台,或者在平台底部用石梁柱来进行结构的支撑。在建筑中的舫主要是指在水边的一种船型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都是用石块进行砌筑的,在上部的船舱主要是木来建构。在舫的使用中最好是四面临水,在其中一侧设置有平桥来跟湖岸相连,这种经典的舫设计在南京总统府的后花园中就曾出现。

四、 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水景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艺术性,对此我们还应该结合生态理念以及技术理念等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徐叶. 水与景观的关系[J]. 城乡建设,2004(11).

[2]傅刚斌.水体造型与建筑环境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第4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 艺术设计 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方便人们生活和满足人们休闲及文体活动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环境舒适安宁,同时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和主要居住人群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视觉要求。

1、浅析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要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进行,确保所设计的空间及构件与人体尺度相符和各种设施构件的安全性相符。

第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创作生活美,再创作自然美。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生活美和自然美二者要协调一致,而不能相互对抗,创造生活美的目的是为自然美增色,而不能破坏和压倒自然美。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功能性创造的源泉是大自然,创作的方法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创造其功能性时要以人的基本行为为出发点。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刺激和认同要融合在一起。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的开放空间,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三种基本活动,即生存必须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尺度、场所和领域。景观规划的空间尺度不能超出20-25米见方,不然则会影响大家的自由交流。

第二,要有精神文化的融入。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最关键的是园林主题的确立,园林主题要有新颖,不能落入俗套,一个园林确立一个主题为最佳,但是在主题之下,还可以确立副题,使园林景观主从分明,有中心、重点、烘托和铺垫,使之环环紧扣,主题鲜明,彰显园林的新奇之处。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还要融入精神文化,使园林景观达到美化环境和美化心灵的双重效果。

第三,带给大众不一样的感觉。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的空间、场所、领域是通过不同的感官限定的,空间主要通过生理感受,场所主要通过心理感受,领域主要通过精神方面。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其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只有如此才能使园林景观符合大众的心理,才能被群众接受,真正的为大众服务。

第四,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时,首要条件是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是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园林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其生态价值。为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和材料,生态廊道要使用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来建立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以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时追求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1]。

2、探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过程

2.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形象美的运用

在自然景观中,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就是其形象美。在我国众多的名胜中,黄山的奇,泰山的高,华山的险,无不带给人们一种崇高、雄伟的壮美感,桂林山水的隽秀、杭州西湖的清秀,带给人们的则是一种秀丽幽深的秀美感。在大自然景观中,无论是山还是水,都凭借着各自独特的形象美而保持着其独有的存在价值。分析自然景观形象的本质,最主要的还是景观的“旷”与“奥”。园林景观可谓是一种空间艺术,不同于自然景观的天然,它是取自然界里的石、植物、水、土和动物,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创造出来的自然风景艺术景象,是主观艺术创造和客观内容相结合的大自然风景形象的翻版。与大自然景观的原始丰富和广阔宏远相比,园林景观则是更集中、更理想和更富有情趣体现大自然景观的艺术形象[2]。

2.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色彩美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中,除了要运用形象美,同时还要注重运用色彩美。色彩的变化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和情绪变化,是组成园林艺术的最基本因素之一。由于色彩其强烈生理属性和情感效应的特征,能够使一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自己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愿望,利用丰富的色彩还可以表达自己特有的理想憧憬、情操内涵和生活情趣。因此,园林景观的建造者往往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对园林色彩的选择中去,使园林景观具有以色抒情传神的效果。自然界四季中融合着不同的色彩,例如,春季中绿树中姹紫嫣红的花,给人一种震撼的美。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山景色彩、花木色彩、动物色彩、水景色彩和建筑色彩五大色彩项,其中要突出的建筑色彩、花木色彩和水景色彩,使园林景观的主题鲜明[3]。

2.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节奏韵律美的运用

园林景观的观赏,需要人们身临其境的去体验和感受,在流逝的时间里捕捉园林景观的那独有的艺术魅力,故而园林景观既是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中,讲求的是层次有序,别有洞天,山水相间和柳暗花明。园林景观的曲径通幽体现了艺术上的含蓄和节奏上的流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把整个园林当做是一首优美的音乐来创造,园林中的山石、池水、树木、花草、亭台、楼阁是跳跃的音符,曲廊、蹊径、步桥是串连音符的节奏,它们共同组成一部时而磅礴时而优雅时而浪漫的音乐交响曲。进园拉开曲目的序曲,观景则进入曲目的高潮,漫步池边是缓慢优雅的慢板,穿越假山是高昂磅礴的行板,小憩亭中是其节奏的过渡。园林景观所独有的魅力还体现在身在其中,却不能窥其全貌;只见其山,不见其水;只闻其香,不见其源;可登高望远,亦可钻洞寻幽等韵味。

2.4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境界的运用

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最重要的是在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意境和富于自然美的小天地中创造一个具有生物气息的生活美环境。园林景观创作的第一个境界生境就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相结合的境界,生境是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的基本创作境界。园林景观创作的第二个境界画境是通过取舍、概括和熔炼生境的美,形成主次分明、相互烘托和呼应的完整布局后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园林景观创作最高的艺术境界意境,是把自身的感情融入景观创作中去,追求浪漫主义色彩,在景观中找寻到心灵的那一方宁静,同时体验要赏景的乐趣。意境是园林景观创作理想美的境界,是园林建筑者们一直追求的境界,集聚了功能、人文、艺术和科学,是达到文化性和自然性完美结合的最佳境界[4]。

3、结语

总之,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既要满足区域内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要讲求其艺术美。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要在景观中融入精神文化,景观的创作要带给大众不一样的感觉以及保持其生态价值。在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形象美、色彩美、节奏韵律美和艺术境界。使人们在园林休闲时既能感受大自然的那份天然,又能体验人工创作的鬼斧神工,彰显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陈科言.小议园林景观规划与布局[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297.

第5篇

怡人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园林、园艺植物是休闲观光农业园的重要景观要素。观赏园艺植物富有景观魅力及文化艺术内涵的表现元素,在景观构建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广义的观赏园艺植物包括树木、花卉、蔬菜以及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特色植物等。在休闲观光农业景观中应用的观赏园艺植物除具有观赏功能外,植物个体或组合还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或艺术内涵。在休闲观光农业园中,通过不同的观赏园艺植物的艺术化组合,营造出形式各样、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人工园艺景观,令农业景观元素在休闲观光农业园中大放异彩。

农业观光分室外观光和室内(温室)观光,观赏园艺植物在两种环境中有不同的应用及栽培形式,其造景的园艺植物主要有花卉、蔬菜、瓜果、多肉植物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园艺植物。

花卉植物的景观应用形式

不同花卉的景观应用形式在室外观光和室内(温室)观光中均有体现,其中,在室外观光中和园林花卉的景观应用类型相仿。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花坛

花坛是在种植床内对观赏花卉(或观赏蔬菜,如羽衣甘蓝等)规则式种植的配置方式。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运用植物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的绚丽景观,以突出色彩或华丽的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依据主题可分为花丛花坛(盛花花坛)、模纹花坛、标题花坛、装饰物花坛、立体造型花坛、混合花坛和造景花坛[1]。花坛主要在室外露天配置,较多运用在城市景观中,也有在观赏温室内(以观光为主的连栋玻璃温室内,如北京农业嘉年华、寿光蔬菜博览会等)进行景观的打造。

花丛花坛

是用中央高、边缘低的花丛组成色块图案,以表现花卉的色彩美、立体美。室内、室外均可采用(图1)。一般采用色彩较为艳丽的花卉品种,以布置在露天的室外场地为主。

模纹花坛

主要观赏精致复杂的图案纹样,植物个体或群体美居于次位。通常以低矮观叶(或花叶兼美)的植物材料组成,不受花期限制,室内外均可布置。此种花坛应用形式较多,色彩斑斓的花卉常和绿篱植物搭配或单独使用(图2)。

标题花坛

用观花或观叶植物组成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图案,按其表达的主题内容可分为文字花坛、肖像花坛、象征性图案花坛等。一般为室外布置,也有在观光温室内布置,运用不同色彩的观赏蔬菜或花卉布置成不同主题图案的花坛形式(图3)。

立体花坛

以枝叶密、耐修剪的植物为主,种植于有一定结构的造型骨架上,从而形成的造型立体装饰,例如卡通形象、花篮或建筑等。近几年来,立体花坛和标题花坛常一起出现在各种节日庆典时的街道布置上,室外、室内均可采用,立体花坛的体积较大,常作为观赏温室内的中心景观,也是最常见的花坛类型之一(图4)。

混合花坛

由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花坛组合而成(如:盛花花坛+模纹花坛;平面花坛+立体花坛;或者混合水景或雕塑等组成景观),室内、室外均可采用,此种花坛最能体现花卉的色彩集群效果,一般与雕塑等园林小品相结合,展现形体轮廓与植物色彩的美(图5)。

造景花坛

借鉴园林营造山水、建筑等景观的手法,运用以上花坛形式和花丛、花境、立体绿化等相结合,布置出模拟自然山水或人文景点的综合花卉景观。一般布置在较大的室外空间,多用于节日庆典,也可用在农业观光温室内造景,是城市广场、园区入口、主题观光温室的中心景观,用于体现某一区域的景观主题(图6)。

花坛使用的草本花卉宜选择株形整齐,并且具有多花性、花期一致、花期长、花色鲜明、耐干燥、抗病虫害和矮生性等特点的品种。常用的有彩叶草、雏菊、金盏菊、翠菊、鸡冠花、石竹、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三色堇、百日草等花卉以及羽衣甘蓝等观赏叶菜类植物。使用的木本植物宜选用耐修剪的低矮、常绿灌木,如黄杨类、小檗类、冬青类等。

花镜

花镜是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图7)。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表现植物个体所特有的自然美[1]。依照观赏角度分类可分为单面观赏花镜、双面观赏花镜、对应式花镜[1]。花镜中的花卉植物色彩丰富,形态优美,花期或观赏期一般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管理经济方便,能较长时间保持其群体自然景观,具有较好的群落稳定性与季相变化。

花带

花带是花卉呈带状的种植方式,宽度一般为1 m左右,长度较长,为宽度的3倍以上(图8)。花带可设置在道路中央或两侧、水景岸边、建筑物的墙基或草地中,形成色彩绚丽、装饰性较强的连续景观[1]。花带景观受空间限制,主要在农业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中进行露天布置,材料以草本花卉为主。

花带按栽种方式分为规则式花带和自然式花带;按植物材料可分为专类花带和混合花带[1]。专类花带是由1种或1类观赏花卉的不同品种组成的花带;混合花带是由几种或几类花卉组成的连续景观,该类花带设计时必须根据各种花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材,合理配置,以某种花卉为主调,其他种类配合,并要求所选的花卉开花繁茂、花期一致。

第6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中国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中华民族的历史特色,更具形象化、具体化,体现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即“中国元素”。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既有物质符号,也有精神内涵,完全体现中国人的特性与心理。而中国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恰好与当前社会审美需求相适应,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当今园林景观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观建设迅猛发展,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从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没有地区特色,没有民族特色,而且也不关注生态设计和未来设计。甚至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出现了欧式一条街、欧式花园小区和欧式广场等。在国外,虽然对于未来设计和生态设计已经比较关注,但是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仍然不是很普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明清时候的“干阑建筑”,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于地形地貌、通风采光、人畜分离、寝居藏作等各种环境、功能要素的和谐统一,屋顶雨水汇集于灶屋存水缸;人畜便和生活垃圾也汇集于灰塘。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2.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师应该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使景观设计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把景观设计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把景观设计带入理想的,新兴的领域,如用新材料提供自我能源供应系统或是最大限度的将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等等。英国著名掩土建筑师阿瑟·夸比自1969年以来,在大量的掩土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掩土建筑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艺术应用

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和谐的文化氛围,为人们提供良好服务,实现人与景的和谐统一。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交流,故应将整个空间看做一个整体,以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为发展的根基,借鉴古典园林艺术手法,将戏曲、绘画、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借鉴用于景观设计中,将传统的吉祥物、吉祥文字、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宝相植物等中国传统符号体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3.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具体的中国传统艺术应用技巧如下所述:①景观的体现没有尽头,做到动与静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表达空间的曲折变化,将一个整体性的园林景观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形状、不同尺寸,表达景观的个性;但是将各自独立的要素整体糅合在一起,表达完整的空间感,满足现代人们的园林景观审美需要;②在空间效果方面,强调以小见大。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的体量、尺寸较为有限,且停留的时间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体现景观设计的平衡点,而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恰恰体现了我国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内涵。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3.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3.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

4.结语

由上可见,通过应用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强烈的民族感、自豪感。随着科学发展的步伐加快,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较好满足,更加注重精神世界与内心享受。因此,在营造和谐环境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与渴望。如果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将会提升民族归属感,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孟凡营、张占军.浅议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J].现代园艺.2011(7).

第7篇

关键词:花坛;特点;艺术;园林景观;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The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of flower bed landscaping art

LI-wen1LI Xiao-hua*1.2 LIANG Tong-jun2

(1.Hangzhou blue sky garden compan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00122. Lushan Botanical Garden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332900

Abstract: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ypes of flower bed, analyzed the colour ,height and shape of their flower plants , and the layout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sculpture 、monument.the flowerbe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be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was expounded.

Key words: flower bed;characteristic;art;landscape architecture;appl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协同共进,和谐共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理想追求,而绿树与鲜花作为改善环境,美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人们爱花、种花、赏花已经很普遍了。遍及城市大街小巷中美丽的花坛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花坛在城市中起到美化环境、装饰基础、组织交通、渲染气氛,生态保护的作用,使花坛艺术的使用越来越大。花坛艺术,既装扮着人们美好的生活空间,也将使人们审美情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花坛的布置已是一个城市现代和文明的标志。

1.花坛的种类和特点

花坛是在特定的外部轮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植床内,通过人工艺术将同期开放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观花观叶植物,形成有鲜艳色彩或华丽图案的一种集约式栽植,以发挥群体的美,是绿地花卉布置中最精细的表现形式。

1.1花坛种类有着多种的区分方法。但在现实实践中,人们一般根据视维空间的不同,将花坛分为平面花坛与立体花坛,根据立地特点的不同,将花坛分为单体花坛与群体花坛;根据使用花材的多少,将花坛分为单种花坛与复种花坛。

1.1.1平面花坛其外廊多为规则的几何体。常用于环境较为开阔的城市出入口及市内广场。一般情况下,以大面积草坪作陪衬。

1.1.2立体花坛以三维的花卉造型为主。时常用于城市的重要路口或主要道路交叉口,一般情况下,用于表现重大节日庆典的浓缩氛围及刻画大型活动的标志物。

1.1.3单体花坛相对孤立而缺少陪衬的花坛。单体花坛为单独存在的局部构图之主体,往往设置在广场中心、交通道路口,建筑物的前庭,其外形呈对称状,轮廊与周围环境一致但也可有些变化。它属一种静态景观,但花坛内的植物四季演替不断有动态和色彩变化,一般造型精巧,布置讲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时常用于民居区、厂区及公园的出入口。主要用于激活相对呆板的周边环境,增加绿化的色彩。

1.1.4群组花坛由多组单体花坛所组成的大型花坛。群组花坛形状富有层次感,主体造型明显。一般纵横轴成对称状也可不对称。花坛可高可低,可大可小,既有可形成主景也可成为配景。作主景构图,常与大型喷水池、雕塑或纪念性建筑物相融合,作为配景可与山石小品及水池结合设置。时常用于需要四面观看的城市主要的交叉路口及立交桥周围的环境布置,有的与立体花坛结合使用。

1.1.5单种花坛只使用一种花卉材料布置的花坛,用单体配置往往能产生较为一致的效果。在大空间的园林中,有时为了能产生强烈的效果,常常采用单种配置。单种配置花期较一致,花色花形也较易取得协调。但因花卉花期较短常常在花后或植株休眠期景观较差。在平面花坛的布置中应用较多。

1.1.6复种花坛由几种在某一观赏性状上一致的花卉配植在一起,在花期、花色及植株的枯萎期上取得互补,能较好地延长花坛的观赏期和绿色期。在立体花坛及群组花坛的布置中应用较多。

2.花坛的布置及要求

2.1花坛中的花卉色彩要求

花坛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花坛布置是艺术与环境的巧妙结合和综合体现。因此,在花坛的布置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表现的形式,材料的特点等内容。如从比例上看,应有一种主色调花卉,其所占面积大,而辅色花卉则相对面积较小。花坛中色彩不宜多,多了容易造成杂乱无序,使主色调得不到突出。从色彩对比看,草花坛一般都采用色彩对比手法配置,常常以浅色为底色,红与黄两色对比效果甚佳。从季节安排上看,兰、绿、冷色调花卉,给人是一种平淡凉赏深远的感觉。而红、黄、橙等暖色调给人是热烈活泼的感觉;夏季应多用冷色调花卉,秋冬春季宜用暖色调花卉;节日喜庆,中国传统喜红、黄色花卉,呈欢快祥和气氛。从周围环境看,以绿色植物为背景的花坛应考虑色调鲜艳的花卉,同时,要兼顾绿色植物的花期与色彩,注意不与花坛色彩重复为好,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周密的计划,巧妙的布局,认真的布置,使花坛真正达到在形式上与环境要求相一致,在内容上与表现形式相统一。

2.2花坛中的花卉高低与形状要求

植株的高低与形状,对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如低矮紧密而株丛较小的花卉,适合于表现花坛平面图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较细致的花纹,故可用于毛毡(摸纹)花坛的布置。如五色苋类、白草(Andropogon ischaemum)、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a)、蜂室花(Iberis amara)、三色堇(Viola tricolor)、雏菊(Bellis perennis)、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半边莲(Lobelia dortmanna)及矮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等。也有运用草坪或彩色石子等镶嵌来配合布置的。根据采用花卉的不同,可表现宽仅10~20厘米的花纹图案,植株高度可控制在7~20厘米。有些花卉虽然生长高大,但可利用其扦插苗或播种小苗就可观赏的特性,也用于毛毡花坛,如孔雀草(Tagetes patula)、矮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矮万寿菊(Tagetes erecta)、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彩叶草(Plectranthus scutellarioides)及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等。

2.3建筑物、雕塑、纪念碑的花坛要求

建筑物、雕塑、纪念碑下的花坛,应根据其外表色彩及主题内容来选择,建筑物为红色则选择黄、白色花卉,建筑物为白色则多选红、黄色。色彩处理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花坛中植物材料选择从五个方面考虑,即要求花期长,色彩鲜艳,株型整齐,高矮适中,抗性强的品种。选择高质量的时令花卉布置花坛,又要勇于创新。大胆得用反季节花卉布置花坛。如: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蝴蝶花(Iris japonica)、雏菊,醉蝶花(Cleome spinosa)、鸢尾(Iris tectorum)、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牯岭凤仙花(Impatiens davidii)、假连翘(Duranta erecta)、天蓝绣球(Phlox paniculata)、百日草(Zinnia elegans)、矮牵牛、鸡冠花、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一串红、四季海棠等。

2006年江西省花博会花坛 (见图1) 2010年杭州金地自在城自然式复种花坛(见图2)

2009年庐山北大门组合花坛(见图3) 2010年杭州金地自在城组合式花坛(见图4)

2000年庐山植物园乡土灌木园花坛(见图5) 2003年庐山植物园草花区大花坛(见图6)

3. 花坛与环境

3.1花坛的设计要求

花坛设计形式、大小、高低和花卉品种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考虑。花坛轴线与建筑物轴线需取得一致,广场花坛占地面积在广场总面积1/5~1/3之间,不论独立花坛还是组合花坛,尽可能与雕塑、纪念碑、水池等统一起来。作为个体花坛的图案直径或短轴一般不超过8~10M。道路两侧的带型花坛,宽度据道路宽度而定,但不能等于或大于道路宽度。花坛主要以平面观赏为主,植床不能太高,花坛应是中间高四稍低,或内高外低成立体状。花坛设置还应考虑光照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满足不同花卉对光照的不同要求。

3.2花坛的环境

根据环境要求,认真选择花坛种类,不同的花坛种类,有着不同的特点及表现适应环境。因此,在选择花坛的种类上,认真考虑环境要求,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在选择花坛的种类时,对环境的考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花坛的立地环境。主要考虑其立地环境是开阔还是狭小,其周围的背景是明亮还是灰暗,其原有的植被是丰满还是枯萎等。花坛中心宜选用较高大而整齐的花卉材料,如美人蕉(Canna indica)、地肤(Kochia scoparia)、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等;也有用树木的,如;苏铁(Cycas revolut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凤尾兰(Yucca gloriosa)、雪松(Cedrus deodara)、云杉(Picea asperata)等。修剪的球形黄杨(Buxus sinica)、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ka' )等。花坛的边缘也常用矮小的灌木绿篱或常绿草本作镶边栽植。如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Atropurpurea')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②花坛的表现主题。主要考虑是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还是一般绿化的色彩点缀。③花坛的季节特点。一年四季的暖炎凉寒,不但使大环境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也对花坛布置带来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既要根据自然规律,又要根据实际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

4. 花坛应与管理配置

纵然设计出精美的图案,配植色彩绚丽的花卉,如果忽视管理,那么只能是前功尽弃,结果往往达不到美化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影响城市景观。一些花坛建立后,无专业管理,花木萧条,徒长荒草,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坑。因此,设计花坛不仅要与环境协调,还要从管理维护,检查评比。总之,由于花坛管理要求难度大,既要精心设计,更要悉心管理。

5. 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方法

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景观园林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景观园林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涉及园林地形、植被等诸多内容。如何更好地突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实用性成为当前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其中,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园林的合理规划,还能够提升园林的艺术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一、应用空间艺术的作用

首先,景观空间设计能够将硬质铺装与水、植被等景观要素有机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园林景观的丰富性,使景观园林设计更具趣味性特点,给人们一种休闲、轻松的感受。其次,空间具有尺度、大小的局限性,为景观空间层次的设计提供了一定支持。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突出景观的艺术性,我们可以采取空间艺术手法,深化景观层次,增强景观空间的空间感等。如,利用透视原理进行框景处理,提升园林的立体感,满足人们的现代审美需求。再次,园林设计种类具有多样化特点,不同材质构建的活动空间也会存在一定差别,如木质茶吧、养生空间等,功能差异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人们忘记工作中的烦恼。最后,景观空间在园林中的范围可大可小,无论空间规模大小,组成元素在园林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如,交叉路口的雕塑、指示牌等都缺一不可,其在丰富景观的同时,还能够成为园林中的视觉焦点,为人们游览提供方便,便于人们及时找到准确的位置。

二、设计方法

1.利用地形优势

地形作为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其设计效果直接影响空间的艺术效果。很多城市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都将地形作为主要参照物进行设计。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合理把握地形优势,坚持生态化原则,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研究自然地形的空间艺术形态与特征,科学、合理地利用地形起伏打造生态化的园林空间。坡度相对较小的地形视野较为开阔,可以设计廊架、广场等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自由的场所。坡度较缓的地形可以在现有地形基础上制订台式空间或缓坡草坪等休憩场所的设计方案,给人们更多视觉与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在喧嚣的城市中营造宁静的空间,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不适合人们活动,但是这种地形却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便于观赏的一体化空间。

2.利用植物元素

植物是景观空间设计的柔性化元素,在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中,植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自然的享受。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元素对景观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常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不同的季节,植物表现也各具特色,不同植物打造的空间美感也不尽相同。所以,利用植物实现空间设计具有独特的意义。具体来说,纪念性的景观可以选择以常绿松柏植物为主,营造一种庄重的效果。道路景观可以色调鲜明的丛植花为主,与城市规划相呼应。在设计之初,设计师要加强对不同植物特色、生活习性等诸多因素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各类植物特点和作用,以便打造更多具有自然美感的空间艺术效果。

3.利用水体元素

水是我国传统景观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它具有灵活性、流动性等特点,对于提升景观空间设计艺术效果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水的流动性创造的艺术空间更具生气,如活水公园嬉戏空间等,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感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不同功能的空间场所,可以选择不同的水体表现形态。

4.利用建筑元素

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主要标志,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能够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建筑造型、服务功能具有多元性,能够对景观空间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景观凉亭、艺术文化长廊等,不仅能够为景观空间增添更多的情调,还能够丰富景观的功能性。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空间艺术设计理念,按照经常光顾的游客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如,儿童、青少年的活动区域等,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活动需求。现代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以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美感。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致力于呈现自然之美。从根本上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术。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顺应时展的趋势,不断挖掘空间设计的内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人文性、生态性原则,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空间,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阮彩虹,袁媛.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表现形式分析.中国园艺文摘,2013(3).

第9篇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了自然山水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古人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隐忍精神,这无疑是一种艺术作品、一种文化传播。如果设计者都如宋徽宗那般,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将欣赏园林艺术视为欣赏中国的山水书画艺术一般,深入感受书法创造的意境美,并将其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去,就自然能领会到“得意忘象”“得象忘形”的意趣。

二、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对中国书法元素的借鉴

书法艺术始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价值取向,它的创作意境和美学元素对中国当代园林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一)创作意境的借鉴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书法家将自己的心灵视为创作的生命之源,涵养静气,空明澄澈,在审美与人生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自醒,形成一种与道冥合、“理与心一”的人生境界。园林景观设计若要自然达到“理与心一”的境界尚需做到以下两点。

1.以虚静心胸涵养静气,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心,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之意乃古人全神贯注,摒弃杂念,使心胸豁达海阔天空。而如今的园林景观设计,伪诈之风盛行,身心难与道相融合,作品也就失去了一种空明澄净的境界。“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的《送参廖师》中清晰地阐述了书法创作中应止于视听,心静如水,此时灵感才能一触即发,奇思妙想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同样,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创作者也应静下心来,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考虑如何让园林景观设计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

2.以自然之力来诱发灵感,以达到心灵的陶冶

山水有灵趣,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其永恒之美超凡脱俗。园林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应注重场景及天然趣味的捕捉,追求“意在灵通,笔与冥运”。人与自然和谐对话,才能展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变化,使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感彩,真正做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二)艺术符号的借鉴

我国园林意境是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进行视觉信息传达,并以简洁的抽象形态来突出我国传统园林空间要素,从而来表现古典诗画的意趣。在中国的文人园林中,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门窗、栏杆、落地罩的线条,抑或是室内外的装饰上,都可以找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渗透和影响。“简化对于整个艺术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简化,艺术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克莱夫•贝尔的这段独白表达了一个清晰的个人观念——简化是造成有意味的形式的必要手段。而中国书法的艺术符号——线条正具备了这一艺术特性,其飘逸、遒劲、古朴、疏朗等多样化的审美特征无不体现出了一种传神美。园林景观在建筑景观布局以及路径形态完全可以借鉴委婉多姿的中国书法线条形态,呈现出一种自然化、生活化的现代人居环境。

(三)空间形式的借鉴

1.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曲直互生的艺术手法造就了中国书法空灵的空间形式。“虚”者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之地。“实”者乃线条之实体,作品之筋骨血肉。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实可以构成生命的实体,虚可以散发空灵的意境美,两者意象丛生、对比强烈。吴振声先生曾说,“对实空间和虚空间给予同样的正视和交融”,于空间机能上则“兼顾确定机能和不确定机能的空间”。在园林艺术创作中,虚实不仅仅是空间形式的平衡关系,更是一种阴阳的对立平衡。如园林中的理水,常用的水体形式都是依照自然界的江、湖、河、溪、瀑、泉、涧的状态,其实它蕴含着书法创作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艺术规律。比如池面再小,也要营造出大气深远之貌,可以小中见大。再如池水的布置必须有聚有散,才能避免水面形状呆板而单调。

2.隔而不断

书法创作过程中强调“笔断意连”,这同中国园林设计中的“隔而不断”有着本质的联系。“笔断意连”强调的是笔与笔画之间的联系,笔不周而意已周。中国园林设计中常采用借景、隔景等手法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小园,其面积有大有小,大的观赏空间又包含一些小的观赏空间,如园中园等,意在追求园林景观更耐看、更富有韵味。“笔断意连”的书法创作理念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在小园的分隔上,园林景观常用廊、墙和树木假山来阻隔视线,以求能够丰富庭院的视觉层次,达到曲径通幽的境界。然而分隔不是绝对的,设计者常通过月亮门、漏窗、花墙等景观元素相互借景,将整个园区打造为一个整体。

(四)审美意象上的借鉴

在中国艺术家的知觉中,弧线审美内敛含蓄,体现了中华民族个性中的“中庸之道”,这也是书法家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贡布里希曾写道:“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要画飞跃的马时,似乎是把它用许多圆形组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雕刻也是这样,都好像是在回环旋转,却又不失坚固和稳定的感觉。”艺术创作者通过这种非理性主义影响下的艺术形式的情性抒发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弧线形式演绎出来,而且这种艺术上的多元特性给予了园林设计更为广阔的空间。“忌直贵曲”是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四字要诀,其对自然界蕴涵的形式美规律的抽象认识与书法中的弧线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园林建筑中的特点之一——多曲,如屋顶外形及梁下部件等均呈现出柔和的曲线;江南私家园林中,讲究“水必曲,园必隔”;如廊、桥等也多设计为曲廊与曲桥,产生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园艺技术;结合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人们对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且将物质生活转为精神生活的层面,寻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将很好的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与整体的建设当中,园林景观设计十分重要,这将不仅能很好的美化城市环境,也能更好的方面人们的观赏,可以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在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现代园艺技术在其当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与深层次的意义,还能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新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把园林景观设计和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⑾缘弥凉刂匾,作者将对此作出深入的探究。

2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概述

2.1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相应的地域范围之内,利用相关技术及园林艺术手段等,通过园路的布置、建筑的营造、地形的改变及植物的种植等创造新的自然环境。相关人员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确保园林环境带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功能,并且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强调园林与景观之间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对其进行刻意区分并不恰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相关分类需要设计人员给予重视。

2.2现代园艺技术简述

在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分为观赏园艺与花卉园艺。传统类型的观赏园艺主要包括植物的生产、具体的栽培等。但是,伴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具体技术的革新,现代园艺技术中的观赏园艺也逐渐向着良种栽培、种苗的生产、花卉引种等方面发展。除了观赏园艺之外,花卉园艺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卉园艺在室外主要被用于城建及绿地种植中,而室内运用主要指的就是居室园艺,包括插花、盆景等。

3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3.1商务建筑方面的设计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建筑区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建筑区内,为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商务建筑都会选择园林景观进行建筑区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区自身的艺术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在商务建筑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商务建筑园林设计相融合。设计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园艺的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花卉等,创设与商务建筑相吻合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在具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不要选择平面设计形式,而应当创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

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必要的功能性设计,强调其自身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用性。某设计单位在为一处商务建筑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将其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并且十分重视功能设计。设计人员选择了装饰性较强的花卉等对休息区的桌椅进行点缀,在凉亭的打造方面也选择了可用的绿植,并且在园区内的池塘中种植了一些滨水植物。这样就保证了该商务建筑园林景观设汁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美观胜的同时兼具功能性。

3.2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大多数的住宅小区中,绿地的覆盖率是有较为严格的标准的,对于高档小区而言,绿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园区总面积的35%,公共绿地的宽度也要达到8m,绿地面积至少需达到4000m2,且绿地不能背光。这样一来,很多住宅小区都会在内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予以优化。

设计人员需要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的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还要结合小区所处位置的气候等去选择相适合的植物。设计人员在为小区园林景观选择观赏树种的时候,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养护较为简单、可以显著改善住宅小区植被结构的种类,比如北美香柏等树种。

3.3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观光园目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体现。在对观光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园区内的区域分别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将乔木植物、灌木植物、水生植物等共同组合在一起,比如将云杉、丁香、西府海棠及睡莲等共同组合,从而确保观光园内的景观更有层次感。对于观光园的道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道路两旁选择一些植被,提升园区道路的美观性,还要在观光园内部的建筑周围点缀上花卉等,这样才能确保观光园园林景观设计的灵动性,达到浑然天成的设计效果。

第11篇

一、艺术混凝土在公园景观中的作用

公园景观在城市的建设和美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美观、保护环境、给予人们舒适的感受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体现。因此,使用高效率、优质的施工方法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公园景观的优势所在。艺术混凝土应用在公园景观中,采用的浇筑技术是一次浇筑成型的方法,这样的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整体平面的平整和统一性,并且在浇筑了艺术混凝土后,不需要再加入任何外装饰,外观的表现方式也非常多样化,体现出公园景观的独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艺术混凝土的使用是以浇筑的方式为主,省去了涂装、铺砖等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艺术混凝土最早起源于1923年法国,随后逐渐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艺术混凝土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探索和了解。我国在上世纪后期开始使用艺术混凝土技术。有专家表示,艺术混凝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方式更加纯粹,但更加体现出了材质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体现出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意识。尤其是在公园景观中,公园是城市人民市场休闲和放松的重要处所,优质的设计和建筑,能够为城市的美观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给居民更好的视觉体验和休闲感受。

二、艺术混凝土的操作

艺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包括有“基层处理―测设标高控制线―支模―砼搅拌―铺设砼―振捣找平―铺设硬化剂―撒脱模粉―压模压印―冲洗表面―涂刷封闭剂―养护”这几个部分。

首先,基层处理,是要对基层进行洒水湿润处理,艺术混凝土是需要浇筑在其他基层上的,必须进行驶入处理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二者之间能够融合,浇筑方法较多,但最好是采用连续性的浇筑方法,一次到顶,不出现断层和停止。

然后关于铺设硬化剂,这也是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在铺设硬化剂之前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是平整的,并且在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风向问题,尽可能顺风进行铺设,避免风力影响撒硬化剂的工作。

在进行压膜压印工作时,首先是对时间的控制,必须是在撒硬化剂后的2小时左右,并且如果硬化的效果不理想,还需要再铺设硬化剂后才进行压膜压印。一直到硬化效果满意之后,使用镁抹子来进行压膜,充分抹平后,还要使用钢抹子来进行收面,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也避免了孔洞、沙眼等的出现。

最后,对于艺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艺术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导致后期的美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做好对艺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能够提升其使用年限和美观度。养护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在风沙大、阳光毒的天气时,使用充足的塑料薄膜来将其覆盖好,避免阳光的直射和风沙侵蚀。二是要保障有充足的养护期,艺术混凝土的养护期一般在7天左右,但并不意味着到了7天之后不再进行养护,如果混凝土中掺杂了外剂,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斟酌养护的时间。三是在护理期后,还要进行冲洗操作,目的是为了冲净混凝土表面的脱模粉,并且在冲洗干净后,还能够发现在混凝土表面有无缺陷等,及时进行补修。

三、艺术混凝土的施工准备

在施工期间,需要对施工材料和技术条件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施工材料中需要配置有硅酸盐45.2R水泥、砂石、FDN减水剂、掺和料、脱模粉、封闭剂等。这些材料用于制备艺术混凝土,还要注意在配置泥沙的过程中,使用的砂石直径不超过10mm。然后是对技术条件的准备,这主要对执行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技术人员拥有手绘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计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技术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力求做到设计表达准确到位,模型制作立体直观,计算机辅助设计精密严谨,设计的语言表达有条不紊。同时,艺术混凝土的制备和后期公园景观设计,都是需要团队之间合作来完成的,并不是设计师一人就可以做到。针对这个方面,要进行团队化的培训,让各个工作人员能够彼此合作,并形成一种团队间的默契,才能做出更好的公园景观作品。

四、艺术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

艺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较多。①是在施工前,要合理堆放各个工具用品等(包括强固粉、脱花粉、施工工具),堆放的标准按照压花施工的要求来执行;②重视对天气的观察。天气情况对于艺术混凝土施工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施工期间要尽可能避开雨、雪、风沙天气,并且,如果气温在0摄氏度一下,也不适于艺术混凝土的施工,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艺术混凝土施工,能够取得更加优质、美观的效果;③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交叉施工的情况,艺术混凝土的设计较为严格,厚度必须≥5cm,并且整个施工的混凝土厚度要保持一致,如果交叉施工,很可能会对厚度等造成影响,出现误差,导致后期的施工效果不理想;④重视对细节的安排。在混凝土铺设完成后,还要对伸缩缝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伸缩缝的完成必须在偶社混凝土后的24~36h内,并且高度和距离也要注意,高度约在混凝土厚度的1/3,距离则要达到4米以上。艺术混凝土的工艺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工作,要针对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出准确适宜的方案,执行的力度和细致度关系到整体的完成情况,并且要根据景观设计要素,结合实际景观的特征,感受空间组合的特点和尺度,进而在操作过程中得以准确把握。

五、艺术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艺术混凝土集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于一体,从使用功能出发掌握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关注各种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然后结合这些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模板。这些模板能够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也更加注重人性化。包括做到减少路人在雨天滑倒的危险,尽可能不使用凹凸不平的设计方案,避免穿高跟鞋的女性走路不便。此外还可以在人行道路铺装中使用盲道模具艺术混凝土专为残疾人铺设盲道,不仅美观还能够起到盲道的作用。著名景观设计师David Wilson表示,在设计公园景观中,“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每一个元素设计的地位相同。当没有可去掉的多余设计元素时,也就达到了现代景观的现代美。”在对公园景观混凝土的设计中,要使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几何形状来表现一种现代美,在景观的中心也尽可能选择一种植物和一种颜色,不必刻意使用华丽的装饰。

1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色彩能让人感受园林景观的美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又抽象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色彩可体现不同的风格主题和艺术形态,且其具有张力美。此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中所用的色彩要能体现环境这个主题,以形成一种和谐、安然、质朴的美感。

1.2色彩能创造园林景观的不同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意境一直是设计者追求的一种精神效果,也是设计者在精神层次上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表达,意境可体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和设计思想,具体地说,意境既能客观反映园林景观,又是人们主观方面的想象产物。

1.3色彩能丰富园林景色

园林景观具有很多诸如味道、色彩、形态等的美学特征,它是由各种色彩经过特定的美化效果而结合形成的。园林景观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园林景观的姿态多样且风格不同,冷色系有一种安静、冷艳的浓重感,而暖色系让人有一种热闹、温馨的感觉。合理运用不同的色彩、方式及手段可制造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让人在园林景观中,产生一种独特的美妙且神秘的感觉,色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2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将色彩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体现其多样性,还能赋予园林景观活力和生命力。但园林景观设计是围绕生态环境进行的,这就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凸显环境的主题,这也说明园林设计的主题是多样且没有界限的,而且设计风格多种多样,色彩不一。

2.1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比较接近且差别不大的色彩,同类色的纯度、色相以及明度都比较相似,让人很难进行辨别和区分,所以,同类色的色彩之间有较好的协调度。同类色让人们在心理和园林的空间环境上都有一种柔和感,并且同类色能凸显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

2.2对比色

对比色是对有较大差异的色彩,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搭配,进而制造一种张扬、醒目且能吸引人们视觉注意力的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比色组成艺术感较强的各种建筑物、花坛和图案等,以冲击人们的视觉压力,产生热闹、快乐的感觉。此外,补色对比的纯度与明度对比也不相同,补色对比会让园林植物搭配由于补色而更加合理。景观植物造景设计中,对比色彩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

2.3冷色系

蓝、青及其相近的色彩都属于冷色系的色彩。冷色系色彩的可见度较低,波长特别短,会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距离感。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经常在空间较小的边缘位置,选择一些冷色调的花卉或植物,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此外,冷色系的收缩感也较强,就视觉而言,冷色系就比面积相同色块的其他色彩显得小,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经常将冷色系搭配着暖色系进行,以渲染欢快、明朗的园林氛围,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但部分园陵的建设经常采用单一的冷色系,以给人一种庄严、肃静的感觉。

2.4暖色系

暖色系能让人产生安稳、和谐及温暖的感觉,通常象征着和谐、热情、欢快等,主要包括黄、红、橙以及其相近的颜色,且经常用于大厅、花坛等比较热烈的场合中。此外,暖色系还能平衡相关活动和人们的心理温度,因此,暖色系不适合在可见度比较高的地方进行大面积使用,例如,高速公路旁边等,若在公路旁边安置大面积的暖色系色彩,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分散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以致发生安全事故。

2.5黑白色和金银色

相关知识

园艺景观通用12篇
景观建筑设计通用12篇
景观设计规划通用12篇
景观论文通用12篇
花卉艺术论文通用12篇
小品设计通用12篇
花卉营养液(家庭园艺通用)
园林规划通用12篇
生态景观设计通用12篇
植物论文通用12篇

网址: 园艺景观通用12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2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记者对话白塔山公园管理处处长董鹏
下一篇: 园林小品篇|那些美到窒息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