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至7月15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功举办了2024年业务交流大会暨规划实施创新研讨会。一年一度的业务交流大会已持续举办多年,是北规院分享规划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北规学术月最为隆重的活动。今年的交流大会首次由北规院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分会联合举办,大会主题为“良法善施,惟实惟用”,旨在探讨在全面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规划面向新需求、新挑战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如何在规划实施中转型和创新。
本次大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为我们带来理论新研究和实践新探索,同时设置了六个主题单元,由北规院的规划师们集中分享近期的规划成果。
cityif将分四期全面回顾本次大会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目 · 录
开幕致辞、引导发言和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专题报告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
专题报告三、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
7月15日下午的会议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首都功能规划所所长廖正昕主持。会议邀请了愿景集团副总裁、总设计师江曼做专题报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六位规划师在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进行了技术交流。院内外部分专家领导进行了点评。最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晓冬做大会总结发言。
主持人
廖正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首都功能规划所所长
•
✦
专题报告三
✦
•
江 曼
愿景集团副总裁 总设计师
以终为始做城市更新的架构师——愿景集团社区更新案例分享
报告总结了愿景集团在大型租赁社区建设、老旧社区街区片区改造、城中村综合整治三大类型空间产品的探索经验,并以重庆民主村和成都市金牛区工人村两个老旧社区更新项目为例,分享了如何在打造城市嵌入式社区商业和服务工作中,持续构建“空间加服务”集成产品解决方案的实践探索,从而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在空间完整、服务完整的同时,实现生态完整。
报告认为,城市建设由房地产开发向存量空间更新增值的转变,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其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更新工作中,如何通过设计、运营等手段提升项目价值成为城市工作与规划技术的关键。这要求规划师和建筑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设计功底,还要具备运营管理、投融资和艺术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同时,面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规划师应成为多重资源的整合者、复杂问题的解决者和多元价值的创造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更好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同时解决规划、设计、实施、投融资、运营等多个环节中的难题,具备系统思维和跨界合作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项目挑战。由此,报告提出了由规划师向城市更新架构师转变的总体设想:一方面,架构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服务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从前期评估到多专业集成解决方案、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等;另一方面,架构师要了解投融咨询、场景设计、社区运营等环节的技术内容,善于整合多重资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够推动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结合愿景集团的项目实践,报告从前期评估、集成解决方案、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等方面阐释了“完整社区PLUS理念”,并对项目实践中的投融咨询、场景设计、社区运营等环节的技术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第五单元
城市品质与公共艺术
孟令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工程师
探求花园精神,描绘古都新韵——《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
花园城市概念的提出是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理念的赓续发展,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规划立足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自然人文禀赋,紧抓“首都性、亲民性、可实施性”,界定花园城市内涵,融合生态保护、历史传承、城市设计、园林绿化、城市韧性、经济社会等多学科内容,确立花园城市空间体系,提出可通达、可参与、可体验、可持续、可保障的多元要素统筹策略。
传承古都营城思想,强化首都形象,展现中华文化价值与壮美首都气韵。推动历史名园活化利用,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和内涵挖掘,留住古都记忆和乡愁。提出“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四季色彩特征,分层次加强全域彩化。以观城市、观山水、观历史、观风景的景观视廊体系为抓手,从三维立体视角强化花园城市意向。
统筹配置多元要素,推动“人城产绿”深度融合,构建以公园、绿道、滨水空间等为载体的花园休闲游憩体系。盘活存量地区零碎空间,见缝插针、多途径增补绿色斑块,着力提升绿视率。优化绿色空间的微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能力,加强公众绿色感知度。
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发,注重花园城市的人文关怀维度。推动城市设计在全龄友好、景观美学、环境健康、自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提升工作,衔接城市更新、小微空间改造等试点等工作,塑造街道、商圈、办公等8类15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花园城市场景。
推动花园城市规划实施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注重基于“花园化”可观可感可量化开展指标设计。对接园林绿化、水务、交通等部门工作,形成规划、政策、任务清单,确保全市花园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花园城市规划思路
李惟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高级工程师
“防未病、治已病”——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与策略
一、评估背景
北京已进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规划编制-实施跟踪-评估论证-反馈纠偏”的良性机制是增强规划可实施性的必然选择。为综合研判全市交通系统,北京市开展了总规实施之后第一次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及年度体检工作,通过大量数据和指标分析,摸清综合交通系统实施的成效及问题等情况,提出综合交通系统未来提升策略建议。
二、评估内容
1.以城市发展为“纲”,交通系统为“目”,提出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评估的工作框架与动态评估机制。
2.以协调为“根”,以指标为“据”,提出支撑城市发展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关键技术体系。
3.以数据为“魂”、平台为“体”,建立动态交通评估决策系统。
三、未来畅想
一是后疫情时代个性化出行将成为出行“新常态”,出行舒适度需求提升,交通出行需求随机性更高,需重新审视大容量出行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式;二是紧约束条件下,如何“花小钱、办大事”,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新质生产力;三是第四次技术革命到来之际,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何时投入实际运行以及会产生何种效益尚不确定,规划将积极响应,拥抱不确定性。
屈 爽
北规弘都院建筑中心规划设计所副所长
久久为功,讲好首都住宅故事——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高品质发展规划建设与设计指引
一、立题之本——为什么聚焦保租房品质设计的问题?
在租购并举的国策指导下,国家和北京市层面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量,为住房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大力发展保租房的宏观政策背景和城市进入高品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保租房自身不同于产权房,更利于与“小切口”政策试点相衔接的特点,本研究选择保租房作为首都住宅高品质发展这一宏大课题的开端和抓手。
二、解题之路——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对策,形成设计指引体系和具体引导要求
聚焦住区层面,关注住区与城市的关系和人群需求差异问题。基于规自委搭建的调研平台,深入30余个项目现场调研。通过扎实的调研工作,梳理当前住宅建设“规、建、投、管、退”全过程百余个问题,并总结保租房住区品质营造面临的五方面问题。在充分尊重现行标准规范,避免重复研究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两层面、六要素、多要点”的指引体系。
三、验题之法——提出17条政策细则建议,结合试点检验可行性
形成供应筹集、规划统筹、设计建设、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共17条政策建议,支撑完善保租房规划体系和设计技术要点。其中,规划统筹方面提出“开展‘一区一策’专项研究”,设计建设方面提出“鼓励研究并出台‘灰空间’不计容”等措施均已进入下一步深化研究阶段。通过本研究,力争相关政策建议在保租房这一普惠产品上有试点、有突破、可落地,并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以“小切口”改革的方式不断完善各项技术要求。
北京市保租房高品质设计指引体系
专家点评
江 曼
愿景集团副总裁 总设计师
《北京市保租房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与设计指引》这个报告从城市视角和技术视角、管理视角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在技术上是非常完美的,但我建议可以从用户视角再去补充。特别是基于运营角度去构建应用场景,以提供更贴合用户的户型设计、设施配置等,构建场景方案,思考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闭环和服务建造实施的技术闭环。
王 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三个报告做的非常到位。花园城市解读了花园精神,这也是中华文明最精华的内容,要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整个规划从大的体系构建和小的环节处理都非常周到;综合交通实施评估不再突出工程学科而是社会学科,强化多学科的融合,体现城市骨和肉的关系,在规划理念上有显著的进步。保租房内容考虑非常齐全,系统性非常好,把困难复杂的问题有效化解。今年这个总结会的主题叫“惟实惟用”,实事求是正是要注重规划的经济性。一张蓝图画的非常好,还要考虑如何实施和运维,所以经济的内容不容忽视。
第六单元
城市保护与活力再生
林宛婷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副所长
史为鉴,矩为度—— “两轴”总体城市设计探索
“两轴”——由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构成的十字轴线,引领着自元以来历代都城与新中国首都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的统领性要素。2023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成立“两轴”工作专班,以贯穿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城市设计为抓手,统筹沿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总体城市设计作为专班开展的核心工作,旨在建立“两轴”空间和功能秩序的总体统筹机制,重点有四:
一、探基因,继承历史根脉
对轴线自元明至今的规划建设历程、重要理念思想进行系统梳理,识别五项“两轴”基因,即生长性、传承性、时代性、秩序性、人民性,以此作为轴线设计的根本点。
二、绘蓝图,凝聚规划共识
围绕“合形辅势、结构统领,守正创新、文脉赓续,都城共振、功能引领,礼序乐和、空间营造”核心理念,对轴线格局、文脉、功能、风貌、秩序进行总体设计,统绘“两轴”一张蓝图。
三、定准则,深化技术要点
以“一套管控范围”“三级管控分区”“十大管控要素”“一个智慧平台”为核心,探索面向“两轴”沿线全域国土空间的城市设计管控规则,明确管控内容与标准。
四、实机制,融入规建管体系
以全过程服务、动态跟踪、年度评议等制度性设计,主动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压实总体城市设计的长效传导,助力规划管理系统全面确立“两轴”意识。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重要节点结构意向
陈思伽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规划所工程师
更新·焕新·恒新——《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白皮书》解读
一、更新和场景:关注场所延续过程中承载新的价值认同和空间体验的多元化选择。
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理念更加突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民生保障和人居环境改善更加全面,危旧楼改建试点逐渐在各区推开;商业运营模式更加灵活高效,注重内容植入和引入专业化的运营团队;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显著,以“三城一区”为重点,不少老旧厂房、低效楼宇实现“腾笼换鸟”;区域综合性更新更加深入人心,以街区为单元,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提升,推进成片更新试点工作。
二、焕新和动力:在政策创新、组织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持续为城市更新工作释放动能。
结合《北京市城市更新调理》的实施,持续优化完善城市更新“1+N+X”政策体系。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领导、专项小组统筹,市级各专班牵头政策制定、区级负责统筹实施的工作机制总体运行良好。各区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形成了不少特色。北京城市更新联盟不断拓展成员单位,各区也积极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市场参与路径。
三、恒新和价值:在政策支持、组织机制、项目实践等方面持续深耕深化。
持续探索成片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实施路径,针对城市更新特点,积极培养能胜任统筹主体的平台公司,不断提升全链条专业能力,强调微利可持续的价值,政府、企业在片区更新可持续的实施路径上进一步加强探索,为片区综合性更新探索有益路径。
李明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主任工程师
当规划师参与街道整治——朝阳门南北小街街道环境整治提升
朝阳门南北小街是北京老城棋盘路网的重要组成,承载着老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城市风貌。2022年,东城区启动朝阳门南北小街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由北规院及北规弘都院联合体承担全线的交通、景观、建筑风貌提升的设计工作,并参与实施落地的全过程。
在深入研究朝阳门南北小街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各方诉求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立足于“为民务实”“打造花园街道”“业态共建共治”三个基本点开展设计,将环境整治工程的目标设定为“营造小而稳、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精的标志性线性公园工程与基层精细化治理的样板案例”。
小而稳,从以车为本到健步悦骑。统筹整合现状街道空间,形成宽8-12米的资源整合带,塑造安全、舒适、特色步行空间。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停车资源,保障居民基本停车需求。
小而美,从交通空间到步道公园。以增绿添彩,城园相融,打造东城区花园城市示范样板为设计目标,形成一线三段多景的空间结构,实现“步道公园化”。新增3处面状公共绿地节点空间,实现小街全线公园绿化消盲。
小而活,从杂乱无序到得体有致。对两侧建筑界面提升分级分类的提出设计策略。紧密围绕重要景观节点,有限开展重点建筑立面改造;基于功能优化的目的,对部分住宅楼底商实施除旧更新。
小而精,从政府包办到主动参与。以沿街商户牌匾为切入点,通过招募南北小街沿线有出资改造意愿的商户及公益牌匾设计师,以工作坊形式开展店铺牌匾、橱窗与门面形象改造设计,最终由店主出资实施。
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整治工程已于2023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于2024年8月底竣工亮相。
小街步道公园节点设计效果图
专家点评
冯斐菲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委副总师
如果说城市更新白皮书是顶层设计的话,南北小街这个项目就是要落地实践。当我们真正下到基层就会发现,城市更新绝不仅仅是产业、空间、设施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人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有所觉醒和有所行动,这个才是更为艰巨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多数人意识和行动上能够同频共振了,我们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我们的空间设施更新才会更加顺利且可持续。这也就是我们当初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的一个初衷,要让规划师能下到基层,用空间更新促进社会治理。同时,规划师队伍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除了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也会对人性、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这既有利于自身成长,也能深刻体会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也应该接受次好。因为我们前进一小步,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马良伟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
“两轴”的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老城更新,还有南北小街的整治等工作,让我们看到规划工作领域或者城市规划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每个问题均涉及广泛的关联,与天文系统、人体细胞系统等相似,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深入探索。因此,面对城市规划逐渐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学科的开放系统,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遇,大显身手。
•
✦
大会总结
✦
•
石晓冬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石晓冬院长在大会总结中通过三个关键词——边界、扎根和生长——分享了对规划和规划人的思考:
1. 边界。规划是个复杂的巨系统,规划工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涉及气象、公共政策、法律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与各个阶层都需要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发现可能,积极创造。
2. 扎根。规划工作要发挥总体架构方面的优势,在遵循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通过规划的逻辑、条块、条理和空间资源去推动实施,扎根落地。
3. 生长。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需要保持敏感性,根据环境和问题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的重心和重点,针对每个阶段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响应,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优势。
本次大会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大家面对发展形势,聚焦规划实施,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同时,通过本次大会,大家也对如何坚持规划初心,重塑规划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将今年的北规学术月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文内容根据现场发言及专家提供材料整理而成。
EN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学术研讨会二十二: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 | 规划年会
分会场议程
第二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石蒜花文化交流会在杭州举办 | 动态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
寒地建筑场地规划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科研动态丨2023年牡丹芍药种业创新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浅谈城市的生态规划
恭喜获奖!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竞赛花园建造专项竞赛——2024年成都公园城市花园季暨第七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开幕
北京市林业碳汇管理与技术应用培训系列介绍(四)——北京林地绿地碳汇能力计量监测技术指南
杨惟义同志事迹
网址: 北规学术月 | 良法善施,惟实惟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4年业务交流大会暨规划实施创新研讨会之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7045.html
上一篇: 各种花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花开时 |
下一篇: 01. 植物开花的“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