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国际遴选委员会经过讨论认为:“唐山南部采煤沉降区生态治理工程”可作为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采煤废弃地生态治理案例进行展示。2010年10月24至31日,该案例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报告厅展出,成为在报告厅展出的国内外30多个案例中最具特色的案例,受到包括学者、政府官员在内的广大观众的密切关注,获得了世博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颁发的荣誉纪念证书(图1)。
唐山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在经历了“财富快速积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开始感受到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等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唐山南湖公园,曾是一片煤田,通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留下了28平方公里的采沉地,唐山大地震更加重了采沉地的破坏。治理前,这里垃圾成山、
污水横溢、蚊蝇成群、灰飞蔽日,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场所。面对这块城市“伤疤”,通过反复论证、科学规划,唐山市对南湖进行了浩大的环境改造工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创造了“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图2)
截至2009年底,
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工程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和联合国人居署“HBA ·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这些荣誉彰显了唐山南湖作为采沉地治理的样板和示范作用。
随着28平方公里的采沉地成为以湿地为主的“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研究湿地景观植物选择及美化设计,形成独特的城市湿地园林景观效果,有着特殊的意义。
(图3)1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
从2005年开始,在南湖范围内先后引进及选择了包括针叶树、
阔叶树、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内的54科112种植物,把南湖公园作为试验区,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选择适宜的景观植物品种。
唐山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与美化设计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of Nanhu Park Wetland
袁栋
Yuan Dong
(唐山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063000)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Tangshan,Tangshan 063000)
摘要:“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以下简称南湖公园)作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已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2008
年“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工程”入选上海世博会参展案例,该案例在采煤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借鉴、推广价值,基于对南湖公园全面详实地调查,从湿地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与美化设计角度探讨其成功经验。
关键词:2010上海世博会;案例;唐山;南湖公园;湿地植物
Abstract:Tangshan Nanhu Urban Ecological Park (in short as Nanhu Park)is a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 honored by m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rizes.In 2008,Nanhu Park Coal Mine Subsidence Ecological Improvement Project was se -lected to be exhibited on the 2010Shanghai World Expo.It is a typical ecological treatment case worth learning and promot -ing for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ecological recovery on coal mining negative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improving.Based on a thorough and complete investigation on the park,Nanhu Park ecological project leads a new topic for discussion on sight designing with ecological wetland plants.
Key words :2010World Expo ;Case ;Tangshan ;Nanhu park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配置模式
2.1设计目标
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遵循当今世界都市主义景观的发展趋势,突显城市湿地特点,集绿化、美化、人文、休闲为一体,建设经典风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
中央公园。
2.2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保护与恢复原则。和谐自然,生态优先,充分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的连续性、完整性。注重对原有植物的保护、利用。
(2)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要突出湿地景观又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使人有重回自然的感觉。
(3)适地适树,强调地方特色,以乡土树种和适应性树种为主导,适当引种观赏树种,体现植物观赏特性。
(4)体现植物意境美。将植物赋予象征意义,表达人的某种情感、精神的寄托。
(5)自然与规整相结合,疏植与密植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树成林、灌成丛、花成片的多变空间。
(6)在植物群落主体结构上要形成乔木-花灌木-花卉-草坪-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复合层次结构。
(7)营造多样化的湿地植物环境,为多种两栖和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3景观配置与美化设计
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绿地类型,将植物配置分为几种类型:水体植物配置;园路植物配置;建筑周边植物配置;凤凰台植物配置;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地被植物配置;彩叶树种应用;植物夜景照明;停车场植物配置;人与绿地的亲密性。
3.1水体植物配置
水体是南湖公园最为重要的物质、景观要素,在景区中占主导地位,借助植物可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水旁的植物则加强了水体的静态美,幽静含蓄,色调柔和,构成了南湖水体美的基本格调。
3.1.1水面植物配置
南湖水面达11.5平方公里,湖面辽阔、视野宽广,以水面作为画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根据不同的水质、水深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某些水生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凤凰台东侧水质较差,为净化水体栽植了大量水葫芦,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但水葫芦过多会覆盖水面,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为蚊类提供滋生场所。所以在栽植区域设置围栏,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生长,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危害。(图4)
3.1.2岛屿植物配置
湖中岛屿配置丰富的植物后,加强了水面景观、丰富了水面色彩,更能将大的水面划分成不同情趣的小的水面空间。南湖的岛屿分为半岛和湖中岛两类,半岛在植物配置时除了考虑植物景观还要考虑导游路线,避免妨碍交通;南湖中的岛屿大多是扩湖期间,为保留一些姿态优美的大乔木而刻意建造的,岛屿的大小、植物配置都是围绕着这些被保留的乔木而精心设计的,主要考虑远眺的效果,除了植物本身的色彩、姿态外,各类植物在水面形成的倒影也丰富了水体景观层次,增加了游人
1
2
3
游览时的趣味性。(图5)
3.1.3堤岸植物配置
堤岸植物配置以自然手法为主,力求自然清新即能使陆地和荡漾的水波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着主导的作用,是水面空间的组成部分。南湖的堤岸主要分为两种:1、自然缓坡;2、景观石驳岸。植物配置考虑不同的湖岸,做不同的处理,但总的原则是靠近水体栽植高低不同的耐水湿植物,远观时形成自然起伏的曲线,产生层次变化、色彩丰富的水中倒影,从而加强了水景的趣味性、丰富了水边的色彩。
自然缓坡的植物配置,结合地形、道路、岸线,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断有续、弯弯曲曲、自然成趣。(图6)
景观石驳岸线条丰富、高低错落,却显得生硬、枯燥、色彩单调,配置柔软多变的植物可补其拙(图7)。3.2园路植物配置
园内道路约占总面积的10%,它具有交通、引导游览路径、连接不同景区的作用。不同的园路铺装,配合不同的植物时而规整,时而自然、灵活,形成动态的连续构图,构成具有一定情趣的园路景观。
园内道路分为:主路、支路、游步路、道路节点、滨水路几部分。沿路植物配置坚持功能性与景观性并重的原则,与周围环境统一考虑,利用地形的起伏和周围的自然景物,不拘一格,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创造出“林中穿路”、“花中取道”的道路空间意境。
主路两侧,为了强调主景作用采用整齐行列规则的植物配置(图8);
支路、游步路多为自然曲折的布局,
路两旁的植物采用自
然式配置,灵活而富于变化,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地结合,形成富有特色、情趣的园路景观(图9)。
道路节点采用与沿路植物不同体量、不同姿态或不同色彩的植物组合或配以山石,起到提示、强调、点景的作用。(图10)。
根据沿路景点的情况,考虑植物的栽植密度,充分利用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不同的遮挡效果,应用障景、漏景、框景、夹景等园林手法,实现步移景异、增加游园情趣的效果(图11)。
3.3建筑周边植物配置
建筑在景区内位置固定,景观明显,所占比重不大但对园林景观的作用却不小,所以要特别注意它的艺术构图,配置与其相得益彰的植物,使原本外观优美的建筑产生一种生动活泼又具有季相变化的艺术感染力。南湖公园内建筑为体现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多为木结构小屋,根据建筑的体量,立面形式、色彩,所处环境的不同,配以不同的植物:a、通过密植对建筑进行遮挡,使其掩映在绿色之中,调和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图12);b、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以曲折的植物枝干,随风晃动的叶片柔化建筑,使死板的建筑变得生动活泼(图13);c、以浓密的冷色乔木林做背景,衬托暖色的木屋,使建筑完全展露在游人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木屋优美的外立面(图14)。3.4凤凰台植物配置
凤凰台原为高50米的垃圾山经过科学处理,改造而成,存在坡度大,土层薄的不利因素。大量栽植郁闭度高的地被植物,减少雨水对坡体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栽植火炬树、紫穗槐、侧柏、金银木、油松,配以地锦、野花组合等耐贫瘠植物,最大限度地体现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图15)。
3.5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
按照球场设计师划定的果岭、球道位置,配置乔灌木,因地制宜,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配置乡土树种,球场四周栽植复层林带,即起到防护作用,又美化了球场环境、增加打球时的难度和趣味性。
3.6地被植物的配置
在绿地植物群落建植中,地被层可以选用草本、藤本、低矮灌木组成色彩、季相变化丰富的底层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地被植物能发挥增加覆盖率、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还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形成具有自然野趣、色彩艳丽、花团锦簇的独特景观,使整个绿地空间更加丰满与充实。根据园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及性质、光照强度、湿度和土壤理化特性、地被植物自身特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以“因地制宜、功能优先、季色相变化、配置合理”为原则,采用了栽植草坪、应时花卉、宿根花卉、保留野生植物等多种地被植物配置方案。
3.6.1创造开敞空间的大面积景观地被
大面积的景观地被作为植物景观的基底,背景大量栽植乔灌木,形成群落,着力突出开敞、简洁、明快、疏朗的景观氛围(图16)。
3.6.2林下地被
南湖绿地内栽植了大量高大乔木,生长茂盛,郁闭度高,在其下层,受光照影响选择耐荫植物,覆盖林下裸露的土壤,增加植物层次,取得良好景观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叶面积的生态效果。疏林下栽植花期长的较耐荫地被如二月兰、蛇莓,花、叶并茂,形成良好的群体效果(图17);孤赏树下配置色彩较为艳丽的地被如丰花月季、金叶女贞,可更好地衬托其优美的姿态(图18)。
3.6.3矮生灌木地被
矮生灌木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成为造园过程中增加林地层次、丰富园林景观的主要植物材料,根据灌木自身的特点,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大大丰富了南湖地区的色彩和景观。将低矮灌木密植作为地被使用,利用其枝叶茂密、铺地速度快的特点,快速覆盖地面,与其他植物共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色彩的群体观赏效果。(图19)。
3.6.4绿地边缘地被
南湖公园大片林地已经初具规模,在乔木林带边缘,设计了大量萌发力强或分蘖能力强的地被植物(鸢尾、萱草、蛇莓等),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一次栽植,多年观赏,丰富了绿地边缘地面的覆盖类型,充分体现了园林绿地边缘独特的植物配置特色。作为植物群落边缘的地被植物绿化,具有点缀主要景观的作用,
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渡
作用,尤其是采用具有观赏价值的开花地被植物时更容易吸引游人。(图20)
3.6.5应时花卉作为地被
为了使游人不断欣赏到因时序而递换的各种花卉景色,在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花坛、路口、主要景区道路两侧摆放色彩艳丽、丰富、造型流畅的应时花卉带,以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图21)
3.6.6缀花草坪
大面积的草坪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草坪上撒播紫花地丁、蒲公英、苦卖菜、波斯菊、地黄、旋复花等野花,形成缀花草坪,既能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又使景观别具风味,充满自然野趣,同时可以减少单一草坪病虫害的发生。(图22)
3.6.7野生地被植物
南湖湿地公园内原有大量野生地被植物(芦苇、地黄、蒲公英、车前草、紫花地丁、旋复花等),他们是在自然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的,最能体现本地区植被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管理简单、耐寒、耐旱、耐贫瘠、节约水资源、自播繁衍能力强、降低养护管理费用,还可以使地被层保持长期的稳定性。有意识地保留原有野生植被,反映出浓厚的泥土气息,野趣天成、千姿百态,利用野生植被在体现城市风格和特色上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凸显南湖地区的个性和魅力。(图23)3.7彩叶树种的应用
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彩叶植物的色彩丰富,科学地利用植物色彩营造景观和园林氛围,是丰富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在园内不同的位置,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或点缀或丛植或片植或群植常色叶或变色叶植物,金黄、火红、深紫、鲜橙……,色彩、层次鲜明,别有韵味,起到点景并丰富景区色彩的作用(图24)。
3.8植物的夜景照明应用
为增加夜间游玩的趣味性,提升景区内的夜景效果,结合灯光效果,植物配置也做了相应的设计。如增加常绿树和常色叶树种的数量和品种,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增添了树木的妩媚姿态,丰富了植物景观(图25)。
3.9停车场植物配置
根据园内景观结构特点和旅游需要,停车场设置在车流、人流较为集中的地带,但不能深入湿地内部,如景区入口、主路两侧,并在四周栽植乔灌木使停车场隐含在绿地之中,停车位之间也以植物分割,使整个停车场掩映在绿荫之中,成为生态停车场。(图26)。
3.10人与绿地的亲密性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与绿色植物亲密接触的渴望,城市绿化空间的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园内除设置硬化广场外,在某些位置或栽植姿态优美的孤赏树或栽植浓荫的大乔木或栽植开敞的草坪,使游人能够深入绿地内部,融入绿色之中,为游人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绿色空间,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2)
4结论
优良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使南湖变成为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会展、住宅建设、商业购物、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新城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为唐山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成克武,张铁民等.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规划[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尹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张宝鑫,白淑媛.地被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杭州市园林局.杭州园林植物配置[M].城市建设杂志社.1981.
作者简介
袁栋,1971年生,男,唐山人,园林
高级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唐
山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室主任
。
相关知识
唐山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与美化设计
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及植物景观分析
唐山: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动能”
湿地植物配置
南湖花巷,助力打造京津冀一流城市休闲与夜生活示范地
海珠湿地公园梦乡园植物组成与景观评价的分析
济南生态绿化项目生态景观建设、精品公园建设篇
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构建——建大花园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废弃矿山治理与复垦造田相结合 助力“工业疮疤”成生态绿地
逛唐山世园会赏奇花异草:罕见进口花卉随季节更换
网址: 唐山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景观植物配置与美化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793.html
上一篇: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 |
下一篇: 试点方案合集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