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新闻网
从太空到田野,“金种子”播撒绿色希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20余年的种子研发创新,终于将明星产品“众信麦998种子”做到了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亩产高达928.49 kg,连续3年保持全国小麦高产冠军。近日,他们更是将“众信麦998种子”送上太空,期待未来能够突破亩产一吨,从而能够引领全国小麦发展提质增效。11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成安县城郊区的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种植基地,对他们的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采访。
■艰辛培育
众信良种从零到优的蜕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良种甚至可能会改变世界,培育良种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幸福的引擎。
“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这是李海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54岁的李海平是高级农艺师,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他从年轻学农时就树立了培育良种,提高粮食产量的科研梦想。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李海平从一个人、一间种子门市干起。多年来,不断召集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艰难地在育种道路上持续探索,培育出各种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特用型小麦新品种。
而要想培育出更优质、更高产的种子,仅靠手中优良的小麦自育本系,还远远不够。“一粒好种子好比一个小婴儿,父本、母本强强联合,共同加持,才能培育出好儿郎。”李海平深知这个道理。为此,李海平开启了“寻找组合品系”之路,天南海北,无论从哪传来小麦种子的消息,他都会即刻前往实地考察调研。就这样,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李海平选中了由原莱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矮秆、中多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系——莱州137。
父本、母本既已选定,选育工作也拉开帷幕。从2008年5月,李海平带领李书民、崔国光等农艺师组成的核心科研团队,采用众信5072种子为父本、以莱州137种子为母本组配组合,通过采用系谱法选育,经有性杂交、定向选育、单系比较、优中选优,历经五年的艰辛,于2014年6月最终育成出众信麦998种子。
据了解,2008至2014五年间,以李海平带领科研团队在成安小麦科研试验基地种植 F1~F6代并进行系统选育。
2009年F1代种植56株;
2010年F2代种植800株,中选16株;
2011年F3代种植16个株系,中选5个株系;
2012年F5代种植5个株系,测产中选2个株系;
2013年F5代种植2个株系,测产中选1个植系;
2014年6月该组合F6代株系“7247”表现株型理想、秆低,产量三要素突破常规,丰产性、稳定性、抗倒性突出,达到出圃目标,全区收获……
几组数据背后,闪动着科研人员披星戴月、风吹日晒的身影;饱含试验失败的失落与孕育新品的喜悦;更体验了科研人员对信念梦想的坚持。
付出终有收获。众信麦 998小麦种子凭借穗大粒多、低秆抗倒、抗寒抗病、广适高产的科技含量,顺利通过了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双国审”。2021年实打实收,亩产898.26 kg,创造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2年实打实收,亩产981.10 kg,再次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2023年实打实收,亩产928.49 kg,连续3年保持全国小麦高产冠军。
如今,众信麦998推广区域涵盖“黄淮南片-黄淮北片-冀中北”九省,种植面积1500万亩,预计2025年可生产良种3亿斤,2025-2026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5000万亩(含农户自留、串换),实现小麦单品种销售量全国第一!
■太空之旅
期待众信麦998的华丽蝶变
11月1日早上,记者探访了成安县小麦科研试验基地,这里是众信麦998的培育基地,深秋已至,田地里满是嫩绿的麦苗,其中有四陇土地刚播完种,5000余粒结束了太空之旅的众信麦998小麦种子已在此安家。负责公司科研团队的总经理李书民告诉记者,由于稍晚于常规播种期,随后他们会采取技术措施确保这些航空种子顺利生长。
提起这次太空之旅的始末,李书民难掩激动之情。今年5月,公司团队在网上看到中国农科院发布的航天育种征集通知,航天育种的概念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期待。航天育种是将种子等植物材料通过航天器送上太空,于特殊环境中诱发种子基因变异。种子返回地面后,再选择可遗传的优良变异用于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植物新品种。众信麦998是否能借此机会实现育种新突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李海平迅速组织团队对众信麦998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递交申请资料。很快,北京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了!
9月27日,250克5121粒众信麦998小麦种子与近千个种质资源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进入太空。15天的太空之旅,对于众信麦998的种子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弱地磁的太空环境中,这些种子经历了基因层面的微妙变化,会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宝贵的材料。10月29日下午,成安县小麦科研试验基地,这些历经太空洗礼的种子被郑重种入了土地,开始了它们新的生命旅程。李书民告诉记者,一年后这些太空种子就可以看出与普通种子的区别,但是真正登上百姓餐桌至少还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李书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空育种这种“太空镀金”的方式,虽然已经发展了30多年,但在农业发展领域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众信麦998小麦种子的太空之旅,只是他们团队在培育良种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他们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其他多种形式的育种研究,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李书民强调,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他们的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早日让众信麦998种子的产量达到吨位级别,让种植的农民们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更加饱满、营养丰富的小麦产品。
■赓续创新
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当李海平科研团队把太空“溜达”一圈回来的众信麦998种子撒播到广袤的试验田后,代表着又一个新的育种科技实验将开花结果,小麦育种研发成果可能会再上新台阶。
记者在致电李海平采访时,他正在南京大学参加国家种子研讨会,电话中他让记者感受到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兼企业家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念。研发的道路在他眼中一直是终点光明、路途坎坷,他告诉记者:“五年前因为资金链断裂,欠债上千万,我个人也成了法院的被执行人,被拉到黑名单,被限制高消费。员工工资也被迫停发了半年,但是即使如此艰难我都没让育种研发的费用中断过。我就一根筋做就要做最好的研发团队,终于今年通过众信麦998这个品种的培育研发销售让我们翻了身,基本还清了所有的外债”。
农业要强,种业必须要强。众信麦998品种的不断改良只是诸多农业育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李海平期望借此次太空育种能够让他们后续的研发之路扶摇直上,从而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书写在邯郸这片深情的大地上,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够赓续不断。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温洁 郭晓月 崔志梅
相关知识
3万粒鲜花种子撒到芬芳田野
在高原播撒“希望的种子”——追记援藏教师、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上)
春天播种希望初中作文(精选21篇)
希望的田野
播种绿色“分类”种子,开出绚烂“环保”之花
京津冀|科技小院点亮“希望的田野”
河北彩花种子品种大全
浙江省台州市烟草专卖局:绿色科普 “香溢”同行 共守“众生的地球”
种子千年驯化史
从田野到市场 乡村经济锦上添花
网址: 从太空到田野,“金种子”播撒绿色希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7960.html
上一篇: 蜂花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下一篇: 未来种业“扛把子”——从中国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