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春耕备耕的旺季,种子购买季再度迎来高峰。
如何购买到自己心仪且丰产稳产的种子,仍然是这个季节从事农业种植的农资消费者们热议的话题。因此,在购买农业种子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疏忽大意。
那么怎么选购种子才会更保险更放心,不会被农资销售者或种子销售企业的“花名堂”所套路和忽悠呢?
图片:彩色糯玉米棒子
不要一味地“迷”和“信”新品种:
很多人对新品种特别“迷”,唯新品种不买唯新品种不做。
新品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种源资质的更替和对特定气候特征的适宜表现出来的丰产和高产性确为吸引了不少种植者的目光,并赢得了他们的青睐。
故有的农业种植者一听说是新品种,就认为是具有高产,抗病等优点的好品种。其实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对于新品种而言,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常常是优缺点兼具。
再好的品种,其丰产性高产性是在它最适宜的生长气候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新品种才是好品种。不是自己没有种植过的品种,别人随意推介的引种品种都是新品种。
因此,在购种时要谨慎。选购新品种一定要因地制宜。一般来讲选购上一年在本地种植比较丰产稳产高产的刚审定上市或引种上市的新品种比较靠谱。
图片:各类种子示意图
不要偏听偏信商家“报喜不报忧”的品种介绍:
“我们这个品种高产丰产,适应性广泛,哪里都可以种植,不择地块不择气候。。。亩产可高达1900斤没问题。。。。”这是我们常听商家的品种简介。
这些品种简介很多时候都是在作品种的“粉饰”,把品种的靓点或优点作“夸大其词”地介绍,让你的思维“套”在他品介的“靓点”上而失去“逆向”思维,不能正确地去评判一个新品种的优劣。
种业界有一句话叫着:没有一个品种是完美无缺的。
试验田里的丰产高产品种,到了种植地块也许就不一定是丰产高产品种。抗病抗倒伏抗高温等品性也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
不要认为早一点成熟的品种比晚熟品“更靠谱”:
由于种植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很多人为了满足品种的全生育期需求,尽量买生育期短的品种以规避种植风险。
图片:各类蔬菜植物
但是仅仅从品种的生育期上来看待品种丰产性的话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生育期不是检验品种丰产性的唯一特征。
早熟品种可能满足生 育期的需求,但有可能品种不丰产。中晚熟品种如果结合本地气候特征,与早熟品种生长发育期相差不太大,可以选购种植。不一定与品种包装袋上标注的试验时间一致。
买对的不一定要买贵的: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价钱高的东西肯定好,钱少的肯定是孬货。
与化妆品一样,价钱高低也不是衡量一个东西的唯一标准。市场炒作的东西肯定是要收取一定量的“智 商”费的。
价格高的品种不一定好,钱少的东西也不一定孬。这是市场规则,你懂的。但太便宜或价格低得“离谱”的东西那么就值得你深思了,不需要说明。
买种子“认生不认熟”:
过去在物资溃泛的年代,人们对农资市场上的品种比较谨慎。再加上经济拮据的时候,还可以找个地方“赊 欠”。所以很多人买种子往往都在“熟人”处打理。
图片:各类种子作物
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有的人买种子觉得熟人不好讲价,于是“认生不认熟”。其实,甜桃子后面往往有道不明的“秘密”。
好品种都有“个性”:
好品种纯度都要求在96%以上,种子籽粒大小均匀。包装袋上有审定编号,种子生物学特征及种植要求等种子基本信息。品种外观颜色新鲜充满活力,没有包 衣“开裂”“掉粉”“虫蛀”等现象。
图片:各类特色作物
“祖 孙 三代”(如玉米种子)的种子能种吗:
大小粒严重的种子肯定不是好种子,这样的种子如果混种的话,在田间就会表现出苗不齐,生长快慢不一致,有“大苗欺小苗”的现象,弱小苗率极高,小穗率也高。
如若购买到“祖孙三代”的种子,建议尽量要去与农资经销商去掉换一下。
如果整批货都是如此现象不能换或换不了的时候,建议在播种时将种子按大小分批分区块播种定植。
一是便于管理,二是保证田间的玉米植株不出现“大苗欺小苗”现象,让田间玉米植株健旺整齐生长,确保丰产稳产高产。
图片:特色水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