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阴,在安康,在陕南,到处可见竹。
花有花的美艳、芬芳,草有草的淡泊、清幽,树有树的挺拔、伟岸。然而,集花、草、树三者之长于一身的竹,却是钟灵毓秀,尤物天成。况且,花有盛衰,草有荣枯,树有轮回,它们在四季变迁之中,不断地迁就,不住地屈从,以图适之应之,生之存之。而竹,自破土之后,便始终如一地青翠着,从不在意四季更变,从不折腰俯就,自成清韵。你看,竹叶秀美清丽,竹枝洒脱袅娜,竹竿笔直刚劲,一竿竹,就是一首诗,谁能不为之吸引,谁能不为之倾倒?
在月华如水的幽光下,在竿竿滴翠的细雨中,在落日余晖的斜阳前,在雪打霜欺的严冬里,你携眷邀友漫步竹林,面对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音,夕照方见青翠,雪压愈显刚强的诗情画意,一定会产生“竹不留人人自留”的依恋。与竹为伴,则别样的赏心悦目:清晨,竹披露珠,颗颗清新;满竿绿叶,片片芳菲。日中,蝉唱鸟鸣,水流云在;竹枝肃立,灵气浮动。入夜,风梳碧叶,婆裟清癯;浩月当空,素雅宁馨。那种感受,当是何等的心旷神怡,酣畅淋漓!
竹子除了清翠欲滴,四时一贯的色泽之美,也有潇潇的音韵之胜,更有含露吐雾,滴沥空庭的意境之妙。有人说竹子"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从观赏和审美的角度,高度赞美了竹子的声、影、意、形"四趣"。"声趣",贾岛诗"篱外青荫接药栏,晓风交嗄碧琅轩";写影趣的有陆游诗"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表现意趣的是《红楼梦》潇湘馆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写形趣的有陈毅诗"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潇洒脱俗。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竿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惬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旅游景区里,南北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反将财富奉献给人民,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竹用具、竹工艺品,还养育了珍稀动物大熊猫、美味佳肴竹鼠(竹溜)。
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亭亭玉立的竹子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人们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升华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谦虚谨慎是竹的品格,坚韧不屈是竹的气节,无私奉献是竹的风骨,高风亮节是竹的灵魂。
追溯历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从殷商时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史后也认为,东亚文明就是“竹子文明”。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知识
【早园竹】早园竹价格
莲花竹
竹叶兰
四君子——竹
莲花竹图片
林间君子――竹
花中四君子——竹
“似竹非竹”的竹节秋海棠
竹花盆(竹花)
假万寿竹
网址: 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1351.html
上一篇: 上半年四川实现竹业产值276亿元 |
下一篇: 植物花语:竹子的花语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