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场女权主义的讽刺

一场女权主义的讽刺

    萨特和波伏娃的故事提供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爱情理论:没有婚姻约束,没有孩子维系,两个人在保持关系的同时又能继续和其它异性发生“偶然的爱情”。听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它刻意回避了男女这两个性别在爱情和性上的认识差异。所以最后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女权主义者波伏娃,而是被一个男人绑架了一生、最终却只能带着另一个男人送的戒指与这个男人合葬的可悲女人。
    排除夸张的文字渲染和想当然的民间臆想,究竟萨特和波伏娃真正的关系如何只有他们知道,波伏娃如果生活在现代,说不定会偷偷开个博客抱怨这段可怕关系中的每一丝不甘和细节,这样我们或许能一窥这段感情里的一部分真相——排除了萨特那一部分自我认知之外的真相。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从头至尾完全围绕着波伏娃展开,尽管安娜·莫格拉莉丝从头至尾并没有给这个女人赋予太过丰富的表情,但导演的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混蛋,以及被这个混蛋的花言巧语欺骗一生无法逃离的女人。
    我们听过太多的爱情悲剧,也见过各式各样忍辱负重的女人和她们那一个赛一个混蛋的男人们,在这些重复着施虐与受虐的关系中,总有那么一项必然要素支撑这些故事最终“成立”而非停在中途,那就是“维持”。一个混蛋的背后,却总有一个死拽着不放的女人,你问她是为什么,她会找尽各种没有说服力的借口,或者在最后告诉你,那是爱情。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女权主义者而言,这似乎是最好的反面例证,对她们而言,看见这群女人,就好比是知识分子看到文盲村妇一般,是最应该站在优越感的高位好好教育感化一番,使之踏上正轨的愚昧同伴。
    这么看来,《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简直就像是打了女权主义者们一个耳光,波伏娃这个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却始终自以为独立自主的被一个男人挽在手里动弹不得。
    影片的开头给了波伏娃充分的理由去拒绝相信婚姻或是爱情。认为妻子是丈夫附属品的父亲、唯唯诺诺被圈养的母亲、被传统观念逼迫致死的挚友,这些“悲剧”似乎充分的给予了她叛逆的理由,可实际最后她并不比自己那个沦陷一生的母亲幸福多少,不过是换了种形式而已。
    志同道合的爱情总是令人羡慕的。波伏娃遇到萨特,他们一起交流思想,共同写作,接着互相沦陷。这听起来非常美好,是媒体热衷于渲染的神仙眷侣,天造地设、珠联璧合……他们可以被冠上任何用以形容般配的赞美词汇,仿佛一生都将是思想和情感完全同步的灵魂伴侣。但很快萨特就露出了他凡夫俗子的一面,他如此解释自己收不住的心:他是作家,他需要偶然的爱情去维持住刺激,提供新的灵感。
    这听起来比一般的花心借口要时髦一些,但其实它胜过其它男人冠冕堂皇的花心借口之处仅在于,他将很多男人藏着等事发后做掩饰的糟烂借口挪到了事前,并且很大胆亦很有创意的将之作为一种要求正大光明的提出:我们是彼此永远的情人,但同时我也需要其他情人,而你,需要泰然处之。
    对此波伏娃的反击是,那我也可以吗?
    当然,萨特明白自己没有资格说不,他不甘心的接受了这块遮羞布,这让他显得不那么无耻,也让波伏娃接受了这种虚假的平等表象。实际现在很多婚姻的背后也不过是被孩子或是婚书或是钱维系的两个人,各自在外找温暖,不过萨特会告诉你:我们不同,我们有爱情。
   她的第一个情人是自己的女学生,她说自己无法和萨特以外的男人上床,这句话让萨特满意不已,但又很快瞄上了她的同性情人。为了讨好萨特,波伏娃不得不强迫自己的同性情人跟萨特上床,在她的同性情人爱上另一个男人的时候,萨特在波伏娃面前寻死觅活,她还不得不着抚他的后背告诉他,没关系,我会介绍另一个女人给你,你会喜欢她的。
    后来,她又跟自己同性情人的男性爱人上床,达成了一次比较正统的身体背叛。可真正实现那句“那我也可以吗”时,波伏娃已经人到中年。那个在她重病时将她弃之不顾和其它女人偷换的男人,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的情人,甚至即将开始又一次婚姻。
    波伏娃和奥尔格林在一起的初衷,很可能也是出于对萨特的嫉妒。既然他去了一趟美国就能带回来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行?在她和奥尔格林的关系中,他们的性别是倒错的,奥尔格林就像是个女人一样,他渴望婚姻,渴望承诺,渴望两人的孩子,不止一次怀疑自己不过只是波伏娃的一个男妓。而波伏娃则会跟他说,我们都年纪不小了,别把事情搞的这么复杂。
    奥尔格林是第一个让波伏娃有结婚冲动的男人,尽管她曾经发誓永远不婚。波伏娃不婚的理由是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奥尔格林这个男人,在这段关系中却无疑成了她的附属品。最后他们在咖啡馆中,前来采访的记者要求为波伏娃和萨特拍照,对奥尔格林说你能让开么你挡到镜头了,于是奥尔格林忿忿要波伏娃跟着他离开,波伏娃却被萨特重新拉了回去,“过来,海狸,听摄影师的。”留下她面容僵硬,她明白自己的这段“偶然爱情”结束了,为了她的书,她的前途,她的未来,她的发展,和她过去的一切,她和这个男人已经被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是比一纸婚书更可怕的束缚。
    直到这个镜头,你才会明白电影海报的深刻寓意,它其实代表了整部电影所要阐述的全部:一个放荡的男人,和被他禁锢一生的女人。
    电影里的波伏娃,和那些男人在外面风流快活,自己在家苦逼的打扫卫生带孩子的女人没有什么差异,她似乎不曾拥有过自发的爱情,即使有,也会被萨特以各式各样的行为破坏。于是,这样一个一直试图反抗,却从不曾反抗成功的女人,简直是对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的最大讽刺。

相关知识

展览近距离(4) 将它们贴在一起!惊世骇俗的拼贴画
九月生日花 生日花语 中华农历网
殡仪馆的“鲜花”生意经:赚死人的钱,一本万利
九月生日花
一场婚礼的背后!
花儿, 这是一场神奇的比赛
两个人的大理,来一场风花雪月的婚礼
一场粉嘟嘟的婚礼送给喜欢的人
一场“胜利”的足球赛
一场生态盛筵 奏起城市久违的心声

网址: 一场女权主义的讽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18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没有灵魂伴侣,没有双生火焰
下一篇: 2006年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