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洛赋》,又名---【洛阳赋(并序)】(写于2007年3月3日,当代著名辞赋家,桐城赋派创立者---潘承祥先生,应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之邀而撰于雷池文渊.),这是一篇吟咏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辞赋。
【一、《咏洛赋》概念】
《咏洛赋》,又名---【洛阳赋(并序)】(写于2007年3月3日,当代著名辞赋家,桐城赋派创立者---潘承祥先生,应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之邀而撰于雷池文渊.),这是一篇吟咏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辞赋。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面积15209平方公里,人口577万人。潘承祥《洛阳赋》云:“洛邑千古秀,花木四时春。黛峰苍翠,万岩百壑竞风流;清溪潇洒,淡烟流水画屏幽。川岳锦绮,绣埌绮错;绿野青畴,山腴原沃。处东经111.8’—112.59’之间,介北纬33.35'—35.05'之表。毗暖温带之南缘,邻亚热带之北端。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冬无严寒,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略168千米。资源沛裕,物美风醇。”
地理位置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洛阳市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洛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潘承祥《洛阳赋》云:“煦风盈空,腴壤无疆。奥区神皋,广衍沃野。爰蕴天乾地坤之罡罡紫瑞;居怀河洛川水之脉脉延流。位豫省西部,居亚欧大陆桥东段;处洛水之滨,跨黄河中下游两岸。西依秦岭,出函谷而怀关中秦川;东临嵩岳,越虎牢而揽齐鲁岱宗。北枕太行,凭黄河之险可御万千军马;南望伏牛,拥宛叶之饶可裕亿万黎民。统御中原,山川纵横千里;崇轶神州,文明隆盛万古。强者必踞,为历代帝王建都筑城之良所;兵家必争,乃各朝诸侯逐鹿中原之宝地。群山环卫,数岳崔嵬列屏;河渠密布,诸水蜿蜒其间。其名山者曰郁山、邙山、青要、荆紫、周山、樱山、龙门、香山、首阳、嵩山等岳脉;其闻水者曰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涧河、瀍河、白河、汝河等川水。机场在即,陇海铁路横穿东西;高速密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连千市而通四海,网百城以接五湖。下西洋骑鲸万里,渡东海击水九千。迷茫无际,嵯峨逶迤之邙岭;雄崇无巅,亘古耸黛之嵩山。伊水溢彩,龙门峻洒。佛光与诗魂互对,青山与绿水相谐。地形复杂,孕育名山大川、神造河湖瀑布;地貌多变,天生溶洞温泉、惊现原始森林。”。
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潘承祥《洛阳赋》云:“圆容天下,尊显宇内。万年山川,弦歌漾漾;千载绵延,惠风采采。据守中原之要冲,势扛中华之九鼎。北控黄河以远,远被赵燕;南扼江淮而邃,邃极吴楚。地接东西,会际南北。皇然而居天下中心,毕竟已成千古帝都。漠漠中州,茫茫大地。滚滚黄河,滔滔东逝。大河之阴,锦绣之地。洛水之阳,璀璨之市。帝都荟洛,天下名园重洛阳;万国花城,洛阳牡丹甲天下。位压四列,其懿范当仁不让;襟揽三界,斯傲意舍洛其谁?”。”。
【二、《咏洛赋》与九朝古都】
洛阳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曹魏等九朝相继在此建都。龙门石窟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寺庙。此外,名胜古迹还有含嘉仓.白居易墓.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等。洛阳牡丹闻名天下,每年4月20日前后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传统名特产有仿唐三彩.宫灯.火腿肠.樱桃等。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1.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4.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5.西汉 雒阳 汉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6.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7.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8.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9.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10.隋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11.唐洛阳宫 东都 神都-武则天 东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间都洛40余年)
12.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13.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14.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15.民国 洛阳 洛阳市 1932年
潘承祥《洛阳赋》云:“据悉,中华古都协会确认厘定“中国八大古都”,横空出世:曰洛阳曰西安曰北京曰南京曰开封曰杭州曰安阳曰郑州。然尝以洛阳为都者,几达十三朝之多,史谓“ 雒阳、魏都、东京、东都”云。煌煌帝王业,永怀河洛间。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且夫洛邑以十三朝古都、八朝陪都,都城史1600余载而雄冠帝都之首!寰宇瞩目,举世惊羡!何哉?盖因其“雄峙中枢,控御险要”,“居天下之中”,膺“中华第一帝都”之荣,享“九州腹地”之誉,为“中华、中国、中原、中土、中州”之典源地者也。向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名邑、十省通衢、十三朝故都”之称,“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炎黄子孙,根在河洛,尤乎洛阳,集“十里头夏都”、“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故城”五大都城遗址于一域,绵延之长,分布之广,并世各国殆无能与之相比拟者。乃华夏文明之发祥地焉,系国务院首批公布之历史文化名城。斯城坐古洛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洛阳”。”。
【三、《咏洛赋》与洛阳历史沿革】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筋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8年6月,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潘承祥《洛阳赋》云:“景由地而生,地因人而存。宝地钟人杰,胜境毓精英。历史悠久,古今群英际会;人文荟萃,史册巨笔落成。千载耀辉,灿若朝阳之艳红;万年腾誉,璀如星辰之满天。往事千秋,白云苍狗;世事如棋,局局常新。三皇五帝夏商周,代代风华竟淹留。夏康迁都于斟鄩,商汤定都乎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候会孟津;周公辅政,迁徙九鼎于洛邑。周以龙兴,秦以虎视。三代青铜,龙生九子来巢凤;秦砖汉瓦,车骑同奔漆雕宫。平王东徙,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王朝十三,林林总总乃尔;历时千载,洋洋大观者矣。汉魏以降,渐成国际大都市;隋唐之时,聚居人口百万众。四方纳贡,国运大昌而威威;百国来朝,盛极一时而辉辉。朗朗乾坤,悠悠忠魂。浩然正气,万古长存。祖绩昭昭,足迹幽幽。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层出不穷;诸多鸿生巨儒、翰墨精英,众如春笋
。”。
【四、《咏洛赋》与洛阳城市建设】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潘承祥《洛阳赋》云:“嗟乎!江山万古而常青,洛阳千载而焕新。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今日洛阳,惠风和畅皆春;普天同庆,朝气蓬勃似锦。席天幕地,望中原豪气雄壮;霞涌歌飘,观洛城遍地牡丹。沐浴舀惊涛,洗礼逢丹阳。传明散彩,喜鹅毛著缤纷新色;长图大念,看甘露助洁天高昂。英姿飒爽,洛阳腾飞在即;硕果辉煌,中原复兴有望。河南九天风云涌,伊洛大地浩荡景。历览沧桑事,飞霞几度重。古城新生春风暖,龙门石窟美大宗。长回眸,再展望。辞赋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洛阳。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待人再写新诗赋,诱人争读美华章。”。
【五、《咏洛赋》与洛阳物产资源】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理学480余种。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
潘承祥《洛阳赋》云:““黄河鲤鱼”,美味可口;“洛阳水席”,誉传欧美。“新安柿子”,屡获殊荣;“洛宁绿竹”,榜上有名。集钼、铝、金、银、钨于一地,汇煤、铁、锌、晶、铅在一域。面积适中,1208平方公里之大;人口密集,六零零万民众之多。”。
【六、《咏洛赋》与洛阳旅游资源】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理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区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些久违人间的于生丽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潘承祥《洛阳赋》云:“观夫昔日洛城之繁华,天下一绝;宫阙之嵯峨,莫与比隆。秦汉风韵,皇都琼中州地表;魏晋风行,王城饶伊洛乡间。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文人雅士云集,吟诗作赋;宫娥仙女聚汇,鼓瑟翩舞。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珊瑚碧树,胜域而生。呓!风物之胜迹,数以万计;风雅之遗事,不可胜叙。瑰丽之传说,不胜枚举;怀幽与探胜,俯首即是。有史可稽者,是谓“洛阳大八景”也。流布甚广者,乃称“洛阳小八景”焉。闻闻乎赫赫哉!人文资源丰厚——其大八景者,曰“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平泉朝游”、“邙山晚眺”。洋洋乎烁烁哉!旅游圣迹星罗——其小八景者,曰“关林翠柏”、“午桥碧草”、“石林雪霁”、“伊沼荷香”、“东城桃李”、“瀍壑朱樱”、“西苑池溏”、“龙池金鱼”。水木兮逸华,山川兮竞秀。黄莺鸣于翠柳,紫燕剪乎春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树木啭黄鹂。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伊水天外峰。鸟啼碧树闲临水,竹映高墙似傍山。白云山前云出岫,瀍河滩外水横舟。花绽伊南香伴雨,柳垂洛北绿迎风。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玉瑟瑶琴倚天伴,白波青嶂恍天堂。琪树明霞五凤楼,龙门自古帝王州。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是故,凭一地之斑斓,囊括雄、险、峻、幽、奇、巧、秀、绚、嫣之蔚;含一方之英华,萃纳山、洞、寺、瀑、宫、塔、窟、墓、碑之胜。集绿水之韵、秀山之魂于一身;融文明之乡、礼仪之邦于一体。”。
【七、《咏洛赋》与洛阳市花】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牡丹应当是国花。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目前,洛阳牡丹已达700余个品种,2300万株,5400亩,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拥有王城公园、国色牡丹园等4大高品位观赏园。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牌牡丹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从1983年起,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成功举办了24届洛阳牡丹花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全国四大名会之一。
潘承祥《洛阳赋》云:“至乎牡丹一花,乃洛阳之市花也。牡丹几株忽生色,千年帝都数风流。考其渊源,诚国蕊奇葩者也,根植乎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焉。传统名花,冠绝群芳仙卉;富丽堂皇,堪列国色天香。花朵硕茂,花容端庄而不媚;品种繁多,雍容华贵而不娇。推誉“万花一品”,尊为“花卉之王”。尔乃园囿花圃,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或焕若列宿,紫宫呈环。或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或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诸多名流雅士,挥毫岩壁。似梅花般锦簇,宛山水样皴纷。为古城添诗情,替洛邑增画意。譬若,欧阳修《牡丹记》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刘禹锡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孙继纲《牡丹赋》咏:“秀园圃兮冠群芳,出洛阳兮王天下。得天地之灵气兮,国色神韵;集日月之精华兮,天香奇葩”。以故,洛阳牡丹,甲于天下而为王;天下名园,尽集洛阳而为魁。牡丹为洛阳市花,洛阳为牡丹之城。始自1983年,斯城以花为媒,广交四海朋友;举办花会,倡搭文化舞台。追世纪之前卫,唱改革之大风。花展兴市,建牡丹园之基地;招商引资,筑商贸城与广厦。经贸交流,旅游唱戏。发展经济,振兴洛阳。含露饮景,顿生无限风光;真诚合作,双赢歌声同唱。其功也,成功组织24届牡丹花会;其勋也,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八面来风,全球为之喝彩;十方得助,世界因之哗然。”。
【八、《咏洛赋》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 源一带。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
潘承祥《洛阳赋》云:“天垂乾象,地爆坤仪。昊穹罔极,圣象出乎长天。京畿广袤,祥瑞列于厚地。黄龙威驾,凤凰翩舞而歌;麒麟腾跃,鸿鹏举翮以翔。莽莽中土,东亚之地轴;旷旷河洛,神州之中枢。煌煌古都,乾坤之龙穴;韶韶王城,人皇之渊薮。炳炳洛邑,八表之俯脏;崇崇大郭,六合之硅谷。韫灵呈祯,弘光韶隆帝道;辉祀通天,缅畅弥耀皇风。龙鸾驾射,发乎天象,皇城缘此而筑;彤云霞映,环罩斯乡,帝都因之而生。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洪钟万钧,猛虡趪趪。金生丽水,虬龙腾云来天外;沙漉炫晖,螭龙吐雾下嵩山。红尘四合,图皇基於亿载;烟云相连,庆宏规而隆焉。”。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潘承祥《洛阳赋》云:“河图洛书,人文之祖,世界鲜有;五都荟洛,遗址之汇,举世罕见。三学道佛理,昌盛乎斯;四大发明物,尽源于是。周易八卦,深蔚宏放,在此发祥;洛阳太学,世界之最,无与伦比。//老子面壁十年,《道德经》彪炳千秋;孔子问礼至此,《礼乐书》光耀万代。三班修成《汉书》,千古绝唱;虞初编辑《周说》,不朽之作。君实《资治通鉴》,为官之必读、政坛之圣经;许慎《说文解字》,传世之佳作、诠释之蓝本。陈寿呕心沥血,《三国志》遂成,是谓鸿篇;欧阳标新立异,《新唐书》立就,堪称巨制。左思《三都赋》蜚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班固《二都赋》弛誉之满,居然“京城传诵”;张衡《两京赋》名闻之赫,竟然“朝野震撼”。魏晋风流,子建写美《洛神赋》;隋唐石窟,诗仙赋彩舞丝簧。操、丕、植三父子,建安三雄也;程颢、程颐二兄弟,理学二儒也。建安七子,誉播文坛;竹林七贤,荣嗓魏晋。一似江河万古流,涛声依旧处处闻。平原赤,英雄热血染沃土;勇士厉,先辈浩气贯长虹。更有煌煌策论,精精奇谋。浑天仪,观测天象,早欧洲一千年;地动仪,测量地震,先洋人八百载。尚有金谷二十四友,闻吭天下,流芳百年,煊赫一时,勋垂后世者尔也。”。
洛阳赋-金学孟
夫洛畔筑城,凌然雄踞中原;洛北雒阳,光武火焰冲天。遥指官渡之地,千岁烽烟;近察邙洛之间,风云百年。白马寺里华严,温和清秀罗汉;有伽蓝执戟杆,胜韦驮金刚胆。盖非人间而在人间,正气者也!乃白马负经伴腾兰,传道也矣!
西眺昆仑,苍翠关中秦川;东傍嵩山,巉岩缭绕云岚;北靠太行,紧扼黄河天险;南望伏牛,疑似歌吟屈原。九朝之都,拱戴河山,兵家之地,倭寇丧胆。居九州之中心,铸中华之璀璨。春至燕来,夏临蜂欢,秋去满仓,冬松昂然。民风醇厚,经年若兰;文化如蕙,渊薮之源。夏始为都,经久悠远;钟灵毓秀,精英墨翰。儒佛道家,灿若星汉。
仰韶王湾,国家重点;孙旗矬李,石器陶环;东马桥北,酒器房垣;苏羊唐坡,网坠石片;禄地土门,陶缸口罐;邵窑墁头,纺轮斧铲;灰嘴卦沟,炭谷石镰。光武陵三汉冢,多少烟云风雨,依旧怡然笑看。汉魏故城仍在,阅遍笙歌曼舞,怀思国魂灿烂。龙门石窟,惊炸寰宇震颤;水泉石窟,雕刻面容丰满。周公庙前,花草四季娇艳;上清宫里,松柏葳蕤参天。诗史杜子美,秋风茅屋还呐喊;诗圣白乐天,长恨歌里空遗憾;杰出范仲淹,忧于天下人之先。壮哉!炎黄之魂,洛阳遍览;美哉!九州历史,古城璀璨。
时维丙戌,月在闰七,满腹胸臆歌古城,怎奈无才有所及,皮毛附会唱一曲,但请高士指迷离。若得蒙教,愚顽幸极矣!
牵衽散人金学孟于丙戌年闰七月二十七日草拟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千载浩荡,帝王之风。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东周汉魏,阙遗隔世楼宇;西晋隋唐,基留故都廊亭。天子驾六呼啸过也①,风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邙山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胸怀京洛之情。万人游学,千人成名。百位皇帝,数竞中兴。三江执驭,四方升平。海清河晏,和谐春风。左思公尝云:"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一言掷地,锵而有声!至若神龟出洛,大禹则之而成《洪范》;龙马负图,伏羲因之而立卦宗。终结绳之史,仓颉仿兽迹而制文字;兴母系之治,仰韶出彩陶而鉴文明。皆"根在河洛"之佐证也。
咦吁!前人赋韵备矣,今余援笔步而咏之曰:河洛圣地,光耀汗青。群星灿烂,文韬武功。灵汇十三朝帝都之精气②,雅聚五千载华夏之群英。洋洋大观,卓尔不同。龙门石窟,巨制大艺;白马古寺,释源祖庭。玄奘故里,云绕禅气;仲尼问礼,碑遗儒风。老子千言,道教宣世;程门万语③,立雪留名。皇家太学,勘校经典;浑天妙仪,观察辰星。贾氏《要术》,首载农技;蔡侯造纸,始代竹绫。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丝路绵延,驼穿欧亚;运河曲折,帆扬西东。唐志千方,铭载盛世;唐瓷三彩,色透晶莹。许慎《说文》,嘉惠后学;司马《通鉴》,资治王公。贾谊鸿论,定秦功过;王充哲辩,唯物《论衡》。不食周粟,《采薇》夷齐④;举案齐眉,《五噫》梁鸿。李贺短寿,长念吴钩;诗圣悲歌,总忧民情。香山居易,九老诗会;洛下李杜,二尊仙逢。建安七子,文寓风骨;初唐四杰,韵含雅声。左思《三赋》,洛阳纸贵;炫之《伽蓝》,录记废兴。陈寿才高,壮修《三国》;曹操怀远,放吟歌行。子建怜香,情倾《洛神》;元稹惜玉,爱注《莺莺》。学书修身,艺拜欧阳;弄墨励志,谛叩真卿。王铎二帖,堪称神笔;道子疏体,冠推高风。孝义巷里,拜谒苏秦;万安峰下,祭祀范公。关帝陵头,慕仰忠义;会盟台前,盛赞群雄。铜驼身边,秋说故事;天津桥畔,夏唱升平。古人云:"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⑤。此言之见,庶几余同。才雄济济,智囊盈盈。学压南北,技盖西东。声震夷域,誉扬瑶宫。千秋领雁,壮我黄龙。
呜呼!悠悠哉河洛,煌煌哉文明!巍巍哉帝都,昊昊哉胜城!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数不尽风流人物,道不尽兴替云烟。探不尽玄机文化,赋不尽名都大观。自古兵家必争地,历代枭雄逐中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⑥。敢问天下,堪与匹衡者有几城哉?
时至共和成立,列强败踪。万民翘首,百废待兴。大塑工业,科技先行。玻璃浮法开创新艺,中航制导科技领衔。化工首创蒽醌技法,卫星轴承竞争尖端。洛矿掘开五洲富矿,洛拖犁遍九州沃原。学人遥莅研修文化,院士博导引领科研。天下皆识"洛阳制造",产品操控水陆地天。改革开放,经济苏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区开发,磅礴大气。引资招商,万民鼎力。艺体文教,创造奇迹。陆空交通,六域网织。旅游观光,天涯鹜趋。澳非欧美,接踵遥莅。景点举目多厚重,市井触处尽生机!
若夫假日有兴,一览景观。蛟平浊涛兮,黄河起坝;水断小浪兮,波荡游船。故县陆浑兮,湖映天地;老君青要兮,景秀山川。逢节漫步兮,白云仙境;度假竞攀兮,花果名山。乘兴细读兮,龙门山色;结朋遥赏兮,洛宁竹园。夏来沐浴兮,天池碧水;冬去探幽兮,龙峪妙湾。叩访古木兮,中岳汉柏;研修功夫兮,少林醉拳。参谒"龙王"兮⑦,日过汝阳;品味溶洞兮,夜宿栾川。若夫凌空俯视,扶摇回还。高楼林立,民居悠闲。绿茵铺地,四水横贯;岸柳抚风,歌发舟船。鲤吹洛浪,戏银发之垂钓;波摇鸥影,穿水映之蓝天。河连水道,环清流以过巷;花开街圃,溢馨香于游园。诗吟情侣,月窃听而怀笑;韵惹嫦娥,心萌动欲下凡。夜赏喷泉,灯光音乐传逸趣;日听豫剧,水袖青衣舞翩跹。品尝美味,乐啖九都老水席;研讨诗文,漫读文坛新《牡丹》。美哉洛阳,牡丹花城!阳春花会,遥聚宾朋。南苑北浦,锦绣簇拥。雍容华贵,国色仙容。风姿绰约,清香盈庭。噫吁!古都风姿兮,灵脉交贯;名都风采兮,浩气擎天!大都风度兮,倜傥儒雅;胜都风貌兮,福祉泰安!
嗟乎!万韵难赋河洛史,千笔难书洛阳风。勉为终篇抑赋兴,聊吟诗韵作篇终。
歌曰:野分陆海历沧桑,龙府天中是故乡。研洛方知文字古,探河始晓史源长。九朝皇殿精英聚,三教圣门隽秀藏。遥望时空隧道处,群星环拱耀洛阳。
又曰:三月春风秀洛川,牡丹香透九都天。洛神舞醉邙头月,金凤戏迷洛浦仙。百代风流凝大雅,千秋鼎盛化长安。笑迎天下八方客,共创洛阳新纪元!
--------------------------------------------------------------------------------------------------------------------------------------
①天子驾六:周代的一种礼制。《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②十三朝帝都:洛阳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唐朝、后梁、后唐、后晋13个朝代在此建都。
③程门:指程颢、程颐,洛阳人,世称"二程",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
④《采薇》:即《采薇歌》,由伯夷、叔齐弟兄二人所作。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粟,入洛阳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山中,孔子称其为"古之贤人"。
⑤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诗句。
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诗句。
⑦龙王:指在汝阳、伊川、栾川一带发现的恐龙化石--黄河巨龙。它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最重、体腔最大的恐龙,被称为"亚洲龙王"。
--------------------------------------------------------------------------------------------------------------------------------------
谭杰,洛阳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洛阳大学副校长、师范学院院长。
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金学孟【洛阳赋】云:"夫洛畔筑城,凌然雄踞中原;洛北雒阳,光武火焰冲天。遥指官渡之地,千岁烽烟;近察邙洛之间,风云百年。"。
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金学孟【洛阳赋】云:"白马寺系子建,风骚骨于建安;谒伽蓝执杆戟,生韦驮金刚胆。盖非人间而乃人间,正气者也!乃白马负经伴腾兰,传道也矣!"。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理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金学孟【洛阳赋】云:"西眺昆仑,苍翠关中秦川;东傍嵩山,巉岩缭绕岚烟;北靠太行,紧扼黄河天险;南望伏牛,疑似歌吟屈原。九朝之都,地灵城垣,兵家之地,倭寇丧胆。"。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伟大的中原文化。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金学孟【洛阳赋】云:"居九州之中心,铸中华之璀璨。春临燕来,夏至蜂欢,秋去满仓,雪松昂然。民风醇厚,经年若兰;文化如蕙,渊薮之源。夏始为都,经久悠远;钟灵毓秀,精英墨翰。儒佛道家,灿若星汉。"。
洛阳,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金学孟【洛阳赋】云:"看文物之宝地,仰国魂而饱览:仰韶王湾,国家重点;孙旗矬李,石器陶环;东马桥北,酒器房垣;苏羊唐坡,网坠石片;禄地土门,陶缸口罐;邵窑墁头,纺轮斧铲;灰嘴卦沟,炭谷石镰。"。
洛阳,历史深处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金学孟【洛阳赋】云:"光武陵三汉冢,豪杰士竞相瞻,多少烟云风雨,至今怡然笑看。汉魏故城仍在,玄德卧龙笑谈,阅遍笙歌曼舞,怀思国魂灿烂。龙门石窟,惊炸寰宇震颤;水泉壁画,雕刻面容丰满。周公庙前,花草四季娇艳;上清宫里,松柏葳蕤参天。"。
洛阳文化,洛阳文学,洛阳历史,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金学孟【洛阳赋】云:"且去拜谒三墓:诗史杜子美,秋风茅屋还呐喊;诗圣白乐天,长恨歌里空遗憾;犹爱范仲淹,忧于天下人之先。壮哉!炎黄之魂,洛阳遍览;美哉!九州历史,古城璀璨。"。
苏秦墓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合纵家,佩六国相印,曾游说六国联合抗秦,使强秦不敢东窥函谷者达15年。
吕不韦墓 位于今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吕不韦曾任秦国相国,参与过秦朝统一大业。
唐僧墓 唐僧,唐玄奘,陈姓名韦,洛阳偃师人,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十七年,撰《西域记》十二卷。
杜甫墓 邙山南麓,首阳之间,前杜楼村北,陇海铁路南。晋当阳侯杜预墓侧有一座青砖砌筑的八角形墓葬,这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的寝陵。
白居易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诗作颇丰,流传三千多首。
二程墓 程颢,字佰湾,号明道。程颐,字公叔,号伊川。兄弟俩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
范仲淹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作者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曾为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字季子。洛阳人。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
张仪,生年不详。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葬于洛阳。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东汉建初七年(82年),兰台令史班固在洛阳著《汉书》。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中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魏武帝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qiáoǚ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墓在洛阳。
钟繇(151~230),字元常,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曹魏宗室婿。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临刑前奏《广陵散》。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陈留尉氏(今河南)人,主要作品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格调高昂,有《阮步兵集》。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石崇(249~300),西晋文学家。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以斗富而闻名,被害于洛阳。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有容似潘安之称。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左思:(255~305年)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曾以十年构思写成《三都赋》,士人竞相传写,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字承祚,晋安汉人。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入晋举孝廉,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刘琨(270~317),西晋诗人,军事家。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早年曾在洛阳金谷园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玄奘:姓陈,名袆缑氏(河南洛阳偃师人)。出生于六○二年,圆寂于六**年。尊称为三藏法师,通称为唐僧,或唐玄奘或唐三藏。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河南陕县人(今三门峡市陕县人)唐代才女上官仪的孙女,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生于河南巩县。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又名道玄。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 、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并称"颠张醉素"。
张说(667~730)唐代*相、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廷页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燕公集》。
颜真卿:(公元707~785年),琅邪临沂人,字清臣,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葬于洛阳。
许远(709-757) 字令威。今伊桥人。唐开元末年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遭杀害。葬于洛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小说家。其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结为"忘年交"。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洛阳宜阳人。情调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传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长期生活于洛阳。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曾在洛阳任御史。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在洛阳做秦妇吟,后诗中自称为洛阳才子。
李煜:南唐后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司马光: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退居洛阳,专事资治通鉴著史15年。哲宗即位,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交游甚密。曾据《易传》关于八封形成的解释,形成其象数之学(也称"先天学")。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葬于洛阳。
程颢 (1032~1085)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著作有《定性书》、《识仁篇》,后人集其遗文语录为《程子遗书》。
程颐(1033~1107)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著作有《伊川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均收入《二程全书》。
洛阳赋
文/东都漫士
序文:
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洛阳历来有王者之里,首善之区之说。亦有九朝古都和十三朝古都之称。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洛阳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称之为"天下之中"。在这个盛开富贵之花的地方也被冠以"牡丹之都"的美名。"汉魏文章半洛阳,唐宋诗词源东都"所以洛阳又有"文赋诗词之都"之名。"天下名园重洛阳"故此洛阳有着"园林之都"之誉。"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足以堪称"史鉴之都"。
余览经观史,而知韩信有一饭之德能偿之事;书读贤文,而明朱子有滴水之恩当报之训。吾生于邙麓,长于洛阳,而今四十一年矣。其水土之恩决非一饭之德所比,其桑梓之情实当涌泉之水相报。然寡才微能,力难达意。赧愧之情,久积于心。时值洛阳牡丹文化节三十华诞之际,故而作《洛阳赋》一篇,以表故乡深爱之心,以酬河洛哺育之情。
赋曰:千年帝都,国花名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明之核心,文化之圣城。八关都邑安固,十省通衢畅行。西阻崤谷,东据虎关。北靠太行,南瞻楚天。六水并流而居腹地,四周环山而处天中。形甲天下,势控四方。雄居中原,地处要冲。太康居斟为夏都,武王定鼎乃王城。两汉之京师,魏晋之皇城。隋唐之东都,赵宋之西廷。
悠悠古都,文化厚重。史迹璀璨,可歌可颂。鳞次栉比古迹,星罗棋布名胜。河洛孕五千年文化,瀍涧滋十三朝帝业。二里头发掘展现夏都风貌,尸乡沟考古揭开商城遗容。涧水河畔,新石器王湾遗址;瀍河岸边,旧作坊西周铜范。孙旗屯原始部落,锉李村仰韶文化。卜千秋西汉壁画精妙,含嘉仓隋唐粮库恢宏。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安邦,殷商旧族迁成周。楚庄王问鼎于东郭,文信侯封土于洛邑。孝文都洛颁改制之令,民族融合成一家;武皇称制开殿试之始,科举制度启策问。应天门外,六阙鼎列;上阳宫内,四夷纳贡。三代之居,河洛之间;五都贯洛,名园棋布。建安七子偏爱东都,初唐四杰留恋洛阳。秦岭苍翠,周王陵静眠;景山秀丽,太子冢沉睡。洛水荡漾,宓妃凌波;嵩山巍峨,女皇封禅。忠勇武圣,关林庙云长义气映日月;释源祖庭,白马寺释迦佛法佑古今。龙门石窟世界文化之遗产,丝绸之路中西贸易而闻名。卢舍那目睹洛阳沧桑,齐云塔见证古都繁荣。少林寺武术远播,上清宫老君道弘。入周问礼孔丘,玄奘求佛西行。汉立太学,光武兴文,五经二传成正统;熹平石经,蔡邕书校,四十六碑成典范。嵩阳书院,教育史上璀璨之星;伊皋书院,理洛之学传播之地。史学珍宝,蛰庐一千方墓志;书坛奇葩,龙门二十品魏碑。北邙厚土帝王冢茔罗列,西工深基天子骊驹六乘。
美哉东都!厚哉洛阳!炎黄俊杰,繁星灿耀。仓颉创字而绝结绳,蔡侯造纸而代简帛。龙图于河,羲皇画八卦演连山之象;龟书于洛,禹王书《洪范》有九畴之文。中华切音,莫过东都。寻姓问祖,根在河洛。道、儒、佛、发祥之地;诗、词、赋、滥觞之都。鼎烹说汤,理政安民,伊尹被称贤相;吐哺握发,制礼作乐,周公被尊元圣。造酒之祖,杜康空桑酿琼浆;纵横之宗,鬼谷云梦授高徒。商贾鼻祖白圭,小说先宗虞初。锥刺股,苏秦佩六国相印;安天下,赵普读半部论语。桑弘羊理财,吕蒙正辅政。董宣强项,庞参高风。清廉如水赵轨,口若悬河郭象。张文仲尚药疗疾为御医,种师道知兵有谋却敌虏。滕子京倜傥自任,吕维祺忠节不屈。云台阁二十八将,金谷园二十四友。潘郎掷果洛阳道,袁安高卧东都雪。东都才子贾谊,洛阳女儿莫愁。程门立雪传佳话,韩寿偷香足风流。分金沟,管鲍之交朋友厚谊;五王宅,长枕大被兄弟深情。王祥以孝著称,剧孟以侠闻名。香山乐天,伊川二程。姚燧文辞洒脱,王铎笔走惊龙。元和状元武翊黄,大唐宰相武元衡。混天仪张衡巧造,指南车马均发明。欧阳修乃洛阳花下客,刘禹锡为太子府中宾。铜驼巷老子仙居,夹马营宋祖降生。宋之问夺袍于龙门,贾幼邻折桂于唐宫。真卿学书于东都,长史笔法十二意;道子作画于洛中,伽蓝壁画三百堵。犯颜直谏,劝善坊里魏徵;桃李满门,尚贤坊里狄公。忧国忧民,陆浑庄诗圣;野服萧散,绿野堂裴翁。呕心沥血,福昌阁李贺;妙悟神契,安乐窝邵雍。太史公著《史记》,无韵离骚灿古都;司马光修《通鉴》,年体通史耀洛阳。许慎居洛阳倾心著《说文》;梁鸿登北邙感慨作《五噫》。三班《汉书》,王充《论衡》。《水经注》郦道元文笔俊秀,《名园记》李格非翰墨遗香。《伽蓝记》炫之注述,《三国志》陈寿编修。《洛神赋》八斗才子子建妙笔;《莺莺传》风流倜傥元稹自叙。《三都赋》成而洛阳纸贵,《过秦论》著而贾谊扬名。《道德经》老聃释道,《短歌行》曹操抒情。奇文《钱本草》张说悔过之作,名著《歧路灯》绿园讽世之书。
呜呼!函谷瓦砾,灵台棘生。羯儿长啸乱天下,胡儿安史起刀兵。宋室南迁,衰微西京。金元南下烽烟起,倭寇侵华狼烟生。悲哉!痛兮!几番战乱,几度腥风。古都多少沧桑事,尽化历史尘烟中。
乃至洛阳解放,百废俱兴。工业重市,孕育而生。七大企业古都落户,国之长子日益蒸蒸。洛玻开浮法工艺之先河,洛轴振民族工业之雄风。东方红走向国际,五大洲马达声声;小浪底治沙防洪,母亲河水色清清。洛铜金属加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洛矿万吨油压,开创自由锻造技术巅峰。神舟航天,洛阳制造寰宇誉载;嫦娥奔月,洛阳生产世界震惊。
金城洛宁,钼都栾川。铝土矿中原之首,玄武岩前景可观。温泉龙门,水晶陶湾。苹果上戈,樱桃红山。偃师银条白,洛宁竹笋尖。莲藕会盟镇,芦笋黄河滩。张公夏梨出于孟津,梁侯秋柿产自新安。陆浑红粒稻花香,伊水白鳞鲂鱼鲜。
伊尹弄鼎,烹饪文化发轫于东都;吕望卖饮,餐饮礼俗首萌于洛阳。洛阳水席,兴于大唐。牡丹燕菜,源溯女皇。平乐盛宴传千古,斗酒十千陈思王。九老之会,白居易举杯而诗成;耆英相聚,司马光停箸而序作。合盛栈糕点悠久,真不同水席精良。五滋六味,浆面条风味独特;三宝五珍,刘秀羹鲜美异常。不翻汤百年名吃,烫面角四海名扬。
平乐正骨,杏林独秀;象庄妇科,医林奇葩。沙园膏药疗疾,殷氏喉科药灵。新安县祥和堂药丸,济世堂李占镖知名。西府调豫剧之源,马金凤旦角唱红。洛阳曲剧,旋律优美唱腔感人;河洛大鼓,板韵淳朴说唱动情。硪工号子响彻九霄,曹屯排鼓声透云层。澄泥砚制作有工,洛阳铲考古闻名。梅花玉天然成趣,牡丹石浑然天成。唐三彩色灿古今,牡丹饼香飘中外。洛阳宫灯庆佳节,里王狮子舞太平。
词赋谭杰,文论叶鹏。娄方调音,弄琴之大师;李准著书,写作之文雄。须眉之中,张海书坛领军;巾帼之内,王绣画界知名。魏碑巨擘李进学,兰亭状元陈花容。石画艺术扬中有,铁笔篆刻孙乃明。拥军模范,乔文娟可敬;英勇战士,徐洪刚光荣。歌坛双星,程琳、陈明;文坛二子,窦蔻、尚龙。围棋九段周鹤洋,武术六合孙友恒。史乐蒙音乐大家,雷英夫伟人好评。王春来至孝感人,郭冬梅高尚品行。石油裂化,中科院士陈俊武功在当代;火箭推动,工程院士李俊贤力达远程。
悠悠古都!美哉洛城!八风条畅,四时殊景。斗星四移,季节分明。航线交织而远无不达。道直如矢而八方畅行。楼厦错落,街道纵横。古今结合,魅力无穷。稼穑丰稔,五谷垂颖。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畔荣。龙门山色可赞,洛浦秋风堪评。天津晓月,金谷春晴。马寺钟声传佳音,铜驼暮雨雾蒙蒙。邙山晚眺舒心,平泉朝游怡情。樱桃节春游品鲜,荷花节夏观芙蓉。朝圣大典,八方华裔汇关林;牡丹花会,五洲来宾聚花城。伊水河畔,午桥碧草;万安山上,石林雪霁。开阳湖金篆浮波,积翠池水光潋滟。"绿柳荫中十万家"洛阳春日景象。"占断城中好物华"古都天香神韵。
王城花圃,魏紫姚黄争艳;西苑花园,豆绿黑魁竞芳。真国色,富贵花。飞燕红妆笑春风,贵妃插翠舞轻纱。琅苑仙葩多妒意,艳冠天下水陆花。夜光白,首案红。雪映朝霞,艳溢香融。金缕玉蕊皆殊艳,花开时节动京城。
千峰竞秀,栾川君山。嵩县天池,汝阳杜鹃。重渡沟生态旅游之典范,龙潭峡黄河山水之画廊。鸡冠洞天然成趣,白云山人间仙境。黛眉山千姿百态,青要山轩辕密都。地质奇观,神灵寨写生基地;十佳山水,龙峪湾度假天堂。木札岭、西泰山。养子沟,通天峡。玉马湖,白石崖。书不尽古都山水。道不完洛阳风光。
洛浦长廊展历史画卷,东周广场塑春秋华章。丽景门新颜,隋唐址旧城。老城古朴显风貌,新区时尚著新章。春风荡漾,洛浦岸绿柳摇曳;秋风送爽,定鼎路丹桂芬芳。合欢花开,嵩山路云霞映天;石榴花坼,解放路两厢染红。中州路横跨瀍涧,洛龙路纵贯伊洛。洛阳桥人流如梭,牡丹桥车水马龙。谷水亭暮送长庚,九龙鼎晨迎启明。"洛京遍阳春"唐太宗诗句;"光景丽天中"张九龄篇章。"洛阳城里春光好"端己盛赞;"魂牵三月洛阳花"醉翁情思。"人道洛阳为乐园","西都自古繁华地"。京洛皇居,首善之区。人居环境典范,文明城市殊荣。最佳魅力城市榜列,国家园林城市冠名。
人文东都,文明洛阳。科技工业发展,商业文教新貌。四民乐业,百姓安居。民族团结,商诚农敦。岁有丰穰之庆,民带喜悦之颜。经济繁荣,万象和谐。安佑九州,宁辐八方。昔日辉煌已载史册,今天再谱盛世乐章。
壬辰年春三月东都漫士撰于洛阳镌艺轩
相关知识
咏花诗选
宋代花卉赋研究
花洛护肤品加盟 花洛护肤品代理费用 加盟店电话
咏白兰花
花洛冰感防护喷雾150ml
第二届中国春兰节举行 “兰花百咏”书画印展“绚丽绽放”
牡丹花赋全文
《全芳备祖》:中国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冬来咏菊花
咏花诗词之《咏兰花》全诗原文鉴赏
网址: 咏洛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187.html
上一篇: 清华园 |
下一篇: 传承中华文化,书写汉字之美——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