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苏州古典园林现保存完整有60多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园博馆推出园林科普系列推送,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长河,走进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是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写意山水园林艺术体系。融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于一体;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布局自然,曲折幽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借景对景,处处成景;粉墙黛瓦,素雅恬静,景色诱人。
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
唐代造园,楼阁精致,欣赏运用太湖石,咏景吟石诗文风行,诗画园景相融。五代至宋,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进一步相互渗透,对后世的写意山水园林建造产生重大的借鉴意义,如钱氏吴越国孙承祐的南园。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也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苏州最多时有园林27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处。
而苏州之所以会成为江南园林私家园林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是苏州园林形成的基础。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西部低丘点缀,山水秀丽,宛若天然盆景,成为苏州园林的天然画本苏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花木繁多,为造园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资源;苏州河湖众多,水网密集,水陆交通发达,给作为园林灵魂的水景营造提供了条件,也为园林修建工程提供了交通方面的便利。
发达的经济基础与文人士大夫的云集是苏州园林形成的保证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迁移至南方,苏州从此长期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苏州成为达官贵人和富商豪绅的聚居之所,也是许多士大夫和官僚归隐的首选之地,他们纷纷辟地造园,私家园林营造之风日益兴盛。
丰厚的吴地文化底蕴是苏州园林形成的关键繁荣的经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中国园林史上的两部经典著作《园冶》和《长物志》均出自苏州,与造园有密切关系的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园艺等各个专业也都人才辈出,技艺精湛。
如苏州香山的“香山匠人”以木工技艺为核心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巧妙结合,建造的“苏派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
苏州古典园林通过“景语”状物抒情,遵循形象性的共同规律,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把山水、建筑、树木花卉,揉合在一起。其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国式写意山水园林。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对造园艺术载有: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仅在‘周围曲折四字”上。”
苏州园林就是以得山水之性情,饱含自然之意趣,具自然美与人工美,静观美与动观美的奇妙境界,简言之,不外“虚与实”、“藏与露”、“曲与直”、“深与浅”、“夷与险”的双重情趣,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和回味。
明代祁承为“梅花墅”作序,把浙江与苏州之园林作一比较,立论精辟,他指出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贵在变化。有变化始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宋代陆游《游西山村》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漫步山峦间,正当迷惘之际,前面豁然开朗,是为引人进入最妙境界。清袁枚《随园诗话》曰:“诗要曲”,“记得到门还不叩,花阴悄听读书声”谓之曲,曲即有变化,到门直入,则无余味。宋代山水画家董源曾说:“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的评语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古典园林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当得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一美誉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以悠久、丰富、精巧,著称于世。身在城市中,却满是山林意趣。踏进园林,仿佛沉浸在世外桃源,得到了放松,浮躁的心也就平静了下来。
在园里畅游,或是曲径通幽的长廊、或是太湖石砌成的假山、或是曲水流觞的亭台,一步一景,都是特有的江南风情。园内四季草木枯荣,却是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
文中文字、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学浅析
明代苏州园林史
风景园林丨苏州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设计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主要群植植物生态关系
政府民间造园续写苏州园林历史
浅析苏州古典园林中花木的意境美(全文)
园林常用野花组合系列(多年生园林野花)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范例6篇
历时五年编纂 《苏州园林史》首发——中国新闻网
网址: 苏州古典园林丨苏州园林历史1——发展演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265.html
上一篇: 园林花卉文化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一篇: 中国皇家园林的植物和匾额楹联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