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洛阳的历史简介

洛阳的历史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求洛阳历史简介

洛阳是 ... 首批颂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地处河南西部,横跨黄河

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现辖1市6区8县,总面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

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洛阳素称、“九朝古都”,据考证,行后有夏、东

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史长达1529年,是

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在隋唐盛世,洛阳人口百万,成为世界上最

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以“河图洛书”代表的河

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东周礼乐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道

学创始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地动仪、浑天仪、候风仪在此发明。《汉书

》在此修成,魏晋文学在此兴盛,我国古代科技、教育、文学、历史、哲学、等许多重大

成就,都是在洛阳取得的。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盛的古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给洛

阳留下了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7处,省级53处,市县级650处。沿洛河排列的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

遗址举世罕见,被誉为“五都荟洛”。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之一座寺院

,有“释源”、“祖庭”之称。邙山遗存着东周以来诸朝皇陵形成的中国更大的古墓葬群

,已出土珍贵文物40余万件,建有世界上之一座古墓博物馆。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也使洛

阳成为海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热点地区。

伊洛盆地风光旖旎,名山环抱,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北有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及小

浪底水库旅游区,南有五岳之一的嵩山和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花果山,造化神奇的鸡冠

山溶洞被誉为北国之一溶洞。洛阳牡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的栽

培史,现有500多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

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1983年以来,市 ... 兴办的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

,以其独具的神韵和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客商和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

化相映生辉,使旅游业成洛阳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二、洛阳历史介绍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

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

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

中国古代,“九”为更大、最多。二是指九个王朝。

之一种说法不确切。第二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本人依据史实和考古发现,认为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现分别说明。

三、中国洛阳的历史简介

【洛阳概述】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 ... 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

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之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之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我就是洛阳本土人 ;洛阳的百花之中,牡丹最为富丽。

每年的初夏时节,洛阳城中的各处园林,牡丹盛开,花朵丰满华贵,色彩艳丽娇美,把洛阳装点得十分迷人。洛阳的牡丹,既多且艳,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成了洛阳的市花。

但说起牡丹花与洛阳城的这个缘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即位之后,开科取士,整肃吏治,一时威仪天下。

她在朝政之余,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踏春。有一年腊月,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皇家花园游玩。

她把宫廷的近侍叫来,要他们作好准备第二天游园,同时手写一诏,叫他们设一司花神坛,把诏书拿去神坛宣读。只见到那诏书写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些近侍官员一时不知所措,又不敢违抗皇命。

只好照武则天说的话,把诏书拿到司花神坛前宣读。据说司花之神听到武则天的诏令,虽然实在不愿意在这寒冬腊月开放百花,但因为此时的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其威仪之盛,神人都不敢违,也只好下令百花连夜开放。

然而,当百花仙子遵命连夜催花时,惟独牡丹仙子认为武则天太霸道,对这道命令不加理睬。第二天,武则天率宫廷近侍游园的时候,见到百花在朔风之中开放,自己威压天神,非常自得。

突然,她发现牡丹园中仍是一片光溜溜的枝干,没开一朵花。不禁大怒,立即下令把牡丹迁出皇家园林,贬到洛阳。

牡丹仙子不卑不亢,被贬到洛阳后,照正常时节开花,而且开得更加丰满艳丽,深受洛阳人的喜爱。武则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洛阳用火把牡丹烤了一顿。

想不到牡丹的生命力极强,并没有被烤死,只是根被烤黑了,花却开得更艳。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些牡丹称为“焦牡丹”,同时更加喜欢牡丹了,家家户户都种植牡丹,各处园林都少不了牡丹。

从此,洛阳牡丹冠绝天下,并终于成了洛阳的市花。当然,这个“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只是一种市井趣闻。

不过,就算是从长安迁到洛阳,也很难说是贬。因为在历史上,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也是很古老的。

还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为了控制东方,周成王就派大臣周公来营建洛阳城。据说周公到东方建城时在选址问题上是很费心思的。

他看到洛阳这块地方北依邙山,南望龙门,东有虎牢之险,西有函谷雄关,易守难攻,洛水、涧水流贯千里沃野,实在是块好地方。周公还用灵龟问卜,得到的也是吉兆。

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都城。后来,东周还把京城迁到这里。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也把都城建在洛阳,所以,洛阳有“九朝故都”之称。经过历代的营建,洛阳成了一个规模宏伟,园林优美,市场繁华的大都市。

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北魏时就有波斯、印度等国的商贾、僧人来此居住,说明洛阳很早就是一个国际性的著名都市了。 ://chnmus//20050815/519901.。

五、洛阳历史事件典故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 。 洛阳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 ,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 [25] ,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扩展资料

洛阳的文化

文化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 ... 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 ... 主办。

宗教文化

洛阳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及道教的起源地之一。

洛阳洛阳的道观寺院主要有: 上清宫、白马寺。洛阳上清宫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白马寺是中国之一座官办寺院。

文化艺术

洛阳文化产品

洛阳澄泥砚:即新安虢州澄泥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洛阳牡丹石:牡丹石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国际石材界公认为世界奇石,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牡丹石产地世界唯一,中国·偃师·寇店·五龙村。

洛阳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洛阳为主要产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洛阳(河南省地级市)

六、洛阳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在洛阳一带劳动、生息。

远古传说中, 有一个“河图洛书”的故事,说的是伏羲氏从黄河里得到一张画有八卦的图, 能预知先兆,推算吉凶;大禹在治理洛水时,得到一块刻有文字的龟壳,上 面以九为更大数,他就把天下分为九州。另外,还有黄帝、尧、舜曾在洛水 一带活动的传说。

这些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洛水一带就存在着文 化相当发达的氏族部落。从考古发 看,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洛阳一带就已 进入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在五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已经形成,当时伊、洛、鳇、涧两岸,散布着许多原始部落。

洛阳城市的真正兴起,始于周公营建洛邑,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 西周。

周武王曾打算迁都洛阳,但由于他很快就死了,没有如愿。年幼的周 成王即位后,政权由周公掌管。

不久发生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朝贵族叛乱,周公经过三年东征,镇压了武庚叛乱。此时,他更加意识到洛阳在政治、 ... 、经济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于是他请求周成王迁都洛阳,得到成王的同意。他派人把九鼎(一种象征王权的重器)从商朝旧都殷(今河南安阳)迁到洛阳,作为定都的前奏。

周公和召公动用了大批奴隶经过艰苦的劳动,很快营建好了洛邑。自此,西周有了两个都城,西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边的洛邑称为成周。

事实上,周公营建的洛邑有两座城池:西面的一座叫王城,方圆有30里,建筑井然有序,四面各有3门,共12座门,城内有经纬道各9条,王宫筑在中央大道上。左边是宗庙,用来祭祀祖先;右边是社稷神坛,供王登基典礼和祭祀天地神灵之用。

前边是朝会群臣诸侯的殿堂,后边是商业市场。 由此可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有了较合理的布局。

全国解放后,为了保护古代遗址,在这里开辟了一个王城公园。东面一座叫成周城,略小于王城,又名下都,位于王城以东十多公里的地方。

史书上有“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的记载。春秋的时候,周敬王曾逃到这里避难,并加以扩建。

后来成周城曾是东汉、曹魏、西魏、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这是正式在洛阳建 都的之一个王朝。

东周时代的洛阳,有“天下名都”之称。这里住着许多手 工业奴隶,设有许多宫、私作坊,手工业相当发达。

近年来在洛阳一带就发 现了制陶、石料、骨料、铸铜等作坊遗址。 作为西周陪都和东周都城,洛阳 揭开了其城市发展历史的序幕,而且为古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 基础。

秦朝时,统治者在洛阳置三川郡。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初期,曾在洛 阳建都五个月。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军曾先后占据洛阳,洛阳还一度 做过更始政权的都城。 直到东汉时,洛阳才又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首都。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后,首先兴修水利,在京城 挖了一条阳渠,又派人整治了汴河。这样,洛阳的漕运便与鸿沟水系相连。

江淮地区的粮食可以沿河直送京都,使东汉王朝有了较稳定的经济基础。 东 汉洛阳城是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这座古城有12座城门,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南北二宫,皆金碧辉煌。宫城以外,有纵横24条大街,每街都 设有两个街亭,负责管理。

明堂、辟雍、灵台,是当时洛阳城郊的三大重要 建筑,分别作为祭祀祖先、皇帝行礼和观察天象之用,规模宏大,雄伟而又 庄严。 当时洛阳是全国更大的工商业都市,城市有三个交易市场,“牛马车 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

当时洛阳设有东观、白虎观、平乐 观、兰台、石室等藏书馆和研究机构,城南设有更高学府——太学,学生多 达三万多人,里面讲堂宽阔,仅学生宿舍就有一千余间。 东汉末年,战乱不 断,洛阳被董卓焚烧,东汉以来经营一百五十多年的一代名城被毁于一旦。

曹魏、西晋都以洛阳为都。魏晋洛阳城是在东汉都城的废墟上兴建起来 的。

经过魏晋统治者的多次整修和扩建,洛阳又恢复了昔日的盛况。当时城 内的主要建筑有宫城和金墉城,人口也逐渐增加到11。

44万户。西晋统一全 国后,经济有所发展,京都洛阳物质丰富,商业发达,富商大贾很多,连一 些官僚贵族也经营商业。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长期动乱之中,洛阳又一次遭到 毁灭性的破坏。494年,统一了北方的北魏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今山西大 同)迁到洛阳。

北魏时的洛阳城,是在魏晋都城的基础上重建的,规模比魏 晋时更大,史书称其“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宫殿集中建在旧城中部稍 偏西北的地方。

宫城以外修建了 322街坊、220里弄,全城有10。 9万多户。

有三个热闹的市场,其中四通市是国际贸易市场,这里住着万余家从中亚细 亚以及大秦国来的商人。 北魏盛行佛教,洛阳佛寺林立,多达一千三百多所。

位于宫前御道西的永宁寺和东汉时创建的白马寺最为著名。永宁寺内有一座 高达60丈的佛塔,几十里外都能看见。

位于洛阳城南25里的龙门石窟也是 北魏时开创的,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诸朝, 相继大规模营造长达五百多年。

七、洛阳的详细历史

【洛阳简史】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太康时迁都洛阳,今偃师二里头一带为其国都斟鄩所在。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都西亳,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则为其故址。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殷,命召公、周公在洛阳新建王都。

周公在涧水东、瀍水西营建成周城,并迁九鼎于此。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居王城;周敬王时,因避王子朝之乱,于公元前510年在王城东20余里的狄(翟)泉另建成周城,洛阳作为东周国都长达500余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洛阳为三川郡郡治。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次年,刘邦入洛,置河南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

公元25年,东汉建立,定都洛阳,历时近200年。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

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436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在洛阳置洛州;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605年隋炀帝营建洛阳,改称"东都";隋末,王世充于洛阳称帝,国号郑。618年,唐朝建立,以洛阳为陪都;657年,唐高宗移置洛阳,称东都。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东都为神都,其后中宗复立,改神都为东都。唐中叶,安禄山曾于洛阳称帝,建国号"燕"。

907年,朱温废唐自立,都开封,后迁洛阳。923年,李存勖建后唐,以洛阳为"洛京"。

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初都洛阳,后迁开封。960年,赵宋王朝建立,定都开封,以洛阳为西京,并置河南府。

1217年,金升洛阳为中京,置金昌府。元时,洛阳为河南行省河南府治所。

明时,在洛阳置河南府,是伊王和福王封国所在。清朝沿用明制,在洛阳置河南府,府治洛阳。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置河洛道,道尹公署设在洛阳,辖豫西19县。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1923年,河南 ... 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1932年日军攻占上海,国民 ... 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阳办公。

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敌前哨,"之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1939年秋,河南省 ... 再次迁洛阳,洛阳又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3月,洛阳市人民民主 ... 成立。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 ... 改称洛阳市人民 ... 。

1955年洛阳县并人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部分县改属洛阳市。

【传统文化】 [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盂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 ... 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礼乐之制] 周代的礼、乐是周王朝立国之本,而制礼作乐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初著名政治家、 ... 家、思想家,协助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新王朝建立后,他又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伦理规范,"明德慎刑",对王朝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公通过礼乐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历史发展。周公的礼乐思想是后世儒学之源,影响中国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一通丰碑。

[道家]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有道家。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曾为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

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儒家创始人孔子曾不远千里前来洛阳,问礼于老子,足见当时道家影响之大。

由于洛阳是道家的发祥地,历代道家名宿如浮丘公、王子乔、张道陵、帛和、葛洪、冠谦之、徐骞、王远知、潘延、吕洞宾等,先后都曾在洛阳活动。 [佛学]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

东汉水平年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被拜求佛法的汉使从西域邀至洛阳,佛学从此正式传入中国。次年,为之兴建白马寺,此为由国家创建的之一座中国佛寺。

此后,洛阳就成为中国佛学研究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魏晋玄学]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尊卑易位,经学衰微。

魏晋时期,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即玄学应运而生。其时,京都洛阳有-批"名士",大兴清谈之风,用老庄思想从各种不同角度阐释儒家经典,以玄学同经学分庭抗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曹魏正始年间的何宴、阮籍、向秀、郭象。

玄学的兴起,改变了整个社会风尚,人们鄙弃仕途,看重学问,追求精神的自由,也因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并产生了《广陵散》、《兰亭集序》等空前绝后的艺术杰作。东晋之后,玄学与。

八、详细介绍洛阳

其实洛阳没啥可显摆的,就是做了中国十三个王朝的首都而已,就是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最长的古都,就是洛阳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最早样板 ,就是八卦产生于洛阳的,就是黄帝“密都”—青要山,就是鹭鸟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珍品,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工具毛笔诞生在洛阳,就是二十四节气最早在洛阳总结提出,就是夏都斟鄩是中国最早的都邑遗址,就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铸铜遗址在洛阳,就是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发现于洛阳,就是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发现于洛阳,就是中国文明社会的之一次战争“甘之战”就是西亳为商代之一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在洛阳萌芽,就是东周王城是当时世界上的之一流城市,就是洛阳苑囿为中国园林之祖,就是东周狩猎纹铜镜是中国最早的人物镜,就是《尚书》《诗经》最早结集于洛阳,就是《诗经》中的《周南》《王风》产生于洛阳,就是中国古代财政预算创设于洛阳,就是商高定理(勾股定理)最早在洛阳提出,就是道家学说形成于洛阳,就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在洛阳出现,就是杜康是最早使用粮食酿酒的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关隘设于洛阳,就是中国古代之一军校—云梦山,就是苏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纵横家,就是洛阳最早使用钢铁的热处理技术,就是东汉洛阳是世界上更大的都城,就是洛阳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司马迁在洛阳编写中国之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是洛阳太学是中国古代规模更大的大学,就是经学集大成于洛阳 ,就是儒家刻经—《熹平石经》产生于洛阳,就是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就是谶纬之学集大成于洛阳,就是洛阳是产生汉赋最著名的城市,就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大学鸿都门学产生于洛阳,就是中国之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著成于洛阳,就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产生于洛阳,就是中国之一首女子创作的五言长诗在洛阳,就是洛阳人虞初为中国小说之祖,就是中国之一部女子教育著作《女诫》成书于洛阳,就是《贾武仲妻马姜墓记》是中国最早的出土墓志,就是甘英自洛阳出使西域是中国首次出访欧洲,就是中国之一部断代史《汉书》著成于洛阳,就是中国古代之一个女史学家诞生在洛阳,就是东汉刘德升在洛阳创立行书,就是中国最早的百戏演出场所—平乐观,就是洛阳最早在冶铁中利用水力鼓风技术 ,就是洛阳灵台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台 ,就是张衡最早在洛阳制造水运浑天仪 ,就是张衡最早在洛阳发明地震测量仪器,就是中国之一张完备的星象图—《灵宪图,就是东汉时蔡伦最早对纸进行技术改进,就是中国的旅店业最早出现在洛阳,就是董卓之乱是洛阳历史上最惨重的大破坏,就是汉魏故城是世界史上面积更大的古都,就是魏晋玄学产生于洛阳,就是关林是中国武臣级别更高的陵庙,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七言歌行产生于洛阳,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产生于洛阳,就是中国之一部大型类书《皇览》编定于洛阳,就是三国时钟繇在洛阳创立真书,就是蔡邕在洛阳创立飞白书,就是华佗最早在洛阳发明和使用 ... 剂,就是古代的中央学府国子学最早产生于洛阳,就是《辟雍碑》是中国古代关于大学教育的更大碑刻,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创作专论产生于洛阳,就是魏晋时刘徽最早创立割圆术,就是魏晋时裴秀最早在洛阳提出“制图六体”理论,就是之一部农书《齐民要术》著成于洛阳,就是洛阳最早使用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就是马钧最早在洛阳发明指南车,就是龙骨水车最早在洛阳发明,就是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更大的古墓葬博物馆,就是北魏洛阳佛寺数量居全国之首,就是永宁寺木塔是中国古代更高的佛塔,就是有个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并且是全国窟龛造像最多的石窟,就是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数量位居全国之冠,就是龙门石窟为历代皇室造像最集中之所,就是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更优秀代表,就是中国现存更大的石翁仲在洛阳,就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起源于洛阳,就是隋唐洛阳是世界上更大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是洛阳是古代与日本交往最多的城市,就是洛阳是对古代 ... 半岛影响更大的城市,就是洛阳是唐三彩的发源地,就是唐三彩是唐朝出口国家最多的陶瓷品,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人工河流,就是隋代东都城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短的城市,就是隋唐洛阳西苑为历史上规模更大的皇家园林,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就是洛阳在中国首次使用雕版印刷术,就是最早论述病因证候学的著作《诸病源候论》编纂于洛阳,就是最早的医学学校太医署建立于洛阳,就是含嘉仓是中国古代更大的粮仓,就是隋代洛阳天津桥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浮桥,就是宫灯创制于洛阳,就是历史上规模更大的木偶表演发生在洛阳,就是洛阳是唐代更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就是洛阳是唐代丝绸更大的加工集散地,就是唐代洛阳是诗人诗作最多的城市,就是邙山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墓地,就是洛阳出土墓志最多,就是洛阳邙山是亡国后主最多的埋葬地,就是“洛阳铲”最早发明和使用于洛阳就是“千唐志斋”是中国更大的唐代墓志碑林,就是洛阳牡丹花中之王,就是中国惟一的女帝武则天定都于洛阳。

九、河南洛阳简介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的黄河中游南岸,以位于洛水之阳而得名。西连秦岭,东望嵩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自然环境优越,地理形势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周八关环列,素有“八关都邑”之称。其中东面的虎牢与西面的函谷两关为古代东西交通咽喉,北面的孟津为古代黄河上南北重要渡口,南面的轩猿关是洛阳通往江汉平原的重要关口。因此,洛阳又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誉。清人陈心传赞美洛阳为“天心地胆之中,阴阳风雨之会,四通八达之所,声名文物之区”,精辟地描绘出洛阳的天然形势和人文风貌。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以“河图洛书”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东周礼乐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道学创始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地动仪、浑天仪、候风仪在此发明。《汉书》在此修成,魏晋文学在此兴盛,我国古代科技、教育、文学、历史、哲学、等许多重大成就,都是在洛阳取得的。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盛的古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给洛阳留下了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

洛阳是我国被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首,是 ... 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总之你就围绕着古都来写就好了,洛阳的景点太多了,加油喽,呵呵

相关知识

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
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起源
洛阳牡丹的历史
关于1600多年历史的牡丹花,洛阳和菏泽,谁是真正国花之都?
洛阳牡丹文化研究
洛阳牡丹的传说
东西方插花历史简介
【洛阳牡丹花会历史往事】2——1993-2002十年的蓬勃发展
洛阳牡丹(中国名花)
洛阳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多少届了?

网址: 洛阳的历史简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3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开花落大爱无声散文
下一篇: 寻根嘉州,乐山文脉——盛世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