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植物花卉,牡丹,抒情,赞美
【名句】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出处】
唐·白居易《牡丹芳》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译注】
花开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为它痴狂。
【说明】
《牡丹芳》是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新乐府运动时候写的乐府组诗中的一首。白居易这首诗题下自序:“美天子忧农也。”诗中讽刺了公卿贵族追求豪奢的生活,因牡丹而狂乱的世情,观察极为细致,对牡丹花蕴蓄之美的描写,充分展示出诗人白居易的才华。诗中也对天子忧农念民的做法给予了赞扬。
【赏析】
这首诗讽刺了上层贵族奢华的生活,因牡丹而癫乱的世俗,而对牡丹美色的描写,作者不吝笔墨,辞藻华丽,展现了超世的才华,诗中也高度赞扬了天子忧农忧民的思想。这首《牡丹芳》和作者的另一首《观刈麦》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观刈麦》所描写的是夏日农民割麦的辛苦场景,抒发了诗人“曾不事农桑”的惭愧和对“背灼炎天光”辛苦劳作的劳动人民的褒扬。而这首《牡丹芳》前半部分是对牡丹美色的描写,用以重墨,中间几句是对上层阶级只重外表不重内在玩物丧志的否定,末尾赞扬天子忧农忧民的思想,同时呼吁上层阶级能和君王一样,多为黎民百姓的苦乐着想。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更加看重内在,不独为牡丹的艳丽而迷眼,甚至希望牡丹减少姿色,以减少大家的贪恋,同时不忘忧农忧民的爱国情怀。更多有关牡丹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两句诗通过侧面描写,高度赞扬了牡丹的美色。牡丹的姿色到底有多美,以至于在花开花落这短短的二十天之内,整个城的人都为它痴狂。花开之时,人人争相着去观看,连丰收的田地都忘了去劳作;花落之时,人人又争着多看几眼,生怕一旦凋零了,就只有等到明年才能再次看到。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牡丹的美,可是背后却展现出作者巨大的悲哀,牡丹之美,竟能使人神魂颠倒,本末倒置,正是文胜质则史。所以诗的末尾,作者希望自己能拥有造物者的力量,来削减牡丹的美,以防牡丹的姿色遮蔽了人的慧眼,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刘禹锡写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和作者的这句相仿,但情感一喜一哀,大不相同。
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风格独特,但描写牡丹的笔法却十分细腻,想象、夸张、拟人等并用,各种艺术手法熔于一炉,亦展现出另一种风格。
(责任编辑:夏素筝)
相关知识
你了解花中之王——牡丹吗?
2022年《园林花卉文化与鉴赏》知识试题与答案.doc
牡丹花语是什么的?
《园林花卉文化与鉴赏》章节测试答案.docx
牡丹花语是什么,牡丹的代表意义
第九届“王城之春”牡丹插花花艺展作品欣赏
牡丹起源和发展历史变迁
河南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2016河南洛阳牡丹节时间、地点、门票及详情
洛阳VS菏泽,谁才是“中国牡丹第一城”?
网址: 描写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339.html
上一篇: 花开花落终有时,相逢相聚本无意散 |
下一篇: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