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年要把霍华德·奥德姆生态工程名言重复讲一百遍 袁兴中:只缘自然在心中

一年要把霍华德·奥德姆生态工程名言重复讲一百遍 袁兴中:只缘自然在心中

重要的事要说三遍,然而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兴中每年却要把美国生态学家霍华德·奥德姆这句关于生态工程的名言重复上百次——“应该了解自然怎么进行工作,然后我们才做;如果不了解,宁可不做,或是让以后的世代去执行。”

作为知名的湿地生态修复专家,今年58岁的袁兴中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花在野外调研观察上,他的微信昵称就是“大自然行者”。11月4日晚,在建筑城规学院同事毛华松教授主持的重庆大学第53期“建園讲坛”上,袁兴中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的三峡库区三里河谷汉丰湖、高粱山下的平坝—梁平、天府新区蔚蓝兴隆湖、古云梦泽的新生、采煤塌陷区的修复、海珠无界湿地6个案例,就是他主持实施的生态修复案例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地点分别在重庆开州、梁平、成都天府新区、湖北朱湖、山东邹城、广州海珠。

袁兴中是位忙碌的人,过去一个月,他的足迹远上云南,调研星云湖等高原湖泊,沿怒江大峡谷奔走,到高黎贡山探访高山湿地。用他的话说就是“在三江并流区域,上高黎,过怒江,翻碧罗,跨澜沧,直达云岭……”

考察云南高黎贡山高山湿地

敬畏自然: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态的神奇

“看似静谧的湿地,但那却是一个生命喧嚣的自然秘境。”10月17日,在光环购物中心“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重庆站”活动讲座上,袁兴中以这样的内心感悟拉开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讲座的序幕。这是此前一天他在雨中调研梁平双桂湖西岸的真实感受。

双桂湖及其环湖小微湿地如今已成为梁平的“城市名片”,袁兴中多年参与其生态修复,在他眼中,清清水流自牛头寨等山地水源涵养林潺潺而下,流经沿不同海拔高程分散分布的立体山坪塘系统,通过各级溪流汇流入双桂湖,出双桂湖经湖周五条河溪,穿城而过,最终汇入龙溪河,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整体生命网络——城市湿地连绵体。这是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袁兴中作为技术负责人为修复原来衰退的环境贡献了不少专业智慧,在梁平区林业局副局长徐秋华看来,袁教授的方案就是用“小微湿地点亮美丽乡村”。

梁平区双桂湖西岸小微湿地系统

生态学是袁兴中的专业,他于20年前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湿地科技委委员、重庆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协同共生的,有生机的土地才能孕育生命景观系统。景观规划重在美和文化功能,生态修复关注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升。”袁兴中今年4月初曾出现在《重庆新闻联播》的电视画面中,彼时,他作为主城九龙坡区滨江生态修复与消落带治理专家,向市领导介绍了江边秋华柳、池杉及乌桕等耐淹植物的生长习性及消落带治理情况。

重庆主城九龙坡修复后的九龙滩立体江岸生态系统

惟有感受到自然生态的神奇,才会更加敬畏自然。袁兴中每年都会与许多城市的领导交流,为了让生态修复方案可行有效,他不得不把霍华德·奥德姆的名言重复上百次,当然,这也是他奉行的原则。

自然选择:让汉丰湖“筛选”耐淹植物

SHDMC生态系统修复策略包括S(自然的自我设计)、H(空间异质性设计)、D(多样性设计)、M(多功能设计)、C(协同共生),袁兴中在介绍开州汉丰湖作为一个持续不断的生态系统设计时用了一个主标题《开州区“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设计》,包括“基塘+林泽”等多种协同策略的使用,基塘中种植了荷花、水生美人蕉等植物,林泽中则筛选了落羽杉、池杉、乌桕等树种,让汉丰湖湿地不断“成长”,“自然是母,时间为父”,这里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袁兴中认为,“这就是让自然发挥自我修复功能,由此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机的系统”。

三峡库区消落区林泽系统(冬季高水位淹没期的水上“五彩森林”)

袁兴中把这些耐淹树种称为“树坚强”,通过让汉丰湖北岸的乌杨坝逐渐野化,并在三峡蓄水期间形成一片水上“五彩森林”,特别壮观。生境的改善也将许多新的鸟类吸引过来,为鸟儿们提供了栖息的地方,在这里,它们有吃的、住的、躲的,因此“安居乐业”,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达到恢复生物多样性的预期目标。

汉丰湖已经成为三峡库区的生命乐园

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主任熊森作为嘉宾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介绍了汉丰湖的多功能基塘系统,他说,“袁教授很关心汉丰湖湿地修复,每个月都会来看一两次。”为了让基塘能蓄水,他们采用了当地传统农耕智慧,通过牵牛踩踏的方式让基塘蓄住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汉丰湖的鸟类生境工程有专为繁殖鸟设计的,也有为越冬鸟设计的,还有针对不同水位的鸟类生境工程,并在湖上造了两个“鸟岛”,让它们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针对不同食性功能群和不同生态类型鸟类设计的汉丰湖乌杨坝鸟类生境复合体(可见上方的鸟岛)

正是由于生态修复的力量,汉丰湖的斑嘴鸭从候鸟变为了留鸟,2017年12月,鸿雁开始出现在鸟岛,汉丰湖也因此出现了17种重庆市新纪录鸟类种类驻留或越冬的情况。

公益“行者”:为传播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不遗余力

10天前,对于居住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的市民来说,他们迎来了一个惊喜——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围挡拆除后,站在湖畔可见“湖水天共成一色”的美景,大美公园城市画卷渐次展现。该提升工程历时一年多,袁兴中作为天府新区的湿地修复高级顾问,他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备受好评,通过生态工程学、湿地生态学以及生态科学技术原理,实施了一系列要素、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全链条设计及修复。“当时我提出实施湖底地形修复和地形设计,形成林-水有机搭配的生态序列,保证兴隆湖自净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后的天府新区消落带湖心岛水泽-草泽-林泽层次分明

20多年的专业研究让袁兴中对“山—河—湖—海流域一体化”模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一路调研一路传播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比如去过多次川西后,当地的林草局长受了袁兴中的影响,言必称“牛扼湖”对于高原河流生态的重要性。“大自然行者”的足迹北至内蒙古巴彦淖尔,为磴口县奈伦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支招。

袁兴中(左二)在海珠湿地“百年荔枝学堂”授课

凝聚了千年岭南农耕智慧与垛基果林湿地的广州海珠湿地,也有袁兴中的“课堂”,去年7月,他带领团队前往著名的海珠湿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活动,并在湿地的“百年荔枝学堂”中讲授了生动的一课《设计海珠:人与自然协同共生之舞》。海珠湿地的优势是“入则自然,出则繁华”,这是广州城中一片难得的净土,从2016年起,袁兴中参与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规划,并最终形成了“基、果、水、岸、生”五素同构的巧妙方案,重建自然-人工多元驱动系统,全面提升海珠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广州海珠垛基果林湿地

解锁自然的力量,只有对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的生态系统设计,才是永久可持续的。这正如袁兴中为海珠湿地赋诗中所言,“我一次次走进海珠湿地/一次次近距离阅读‘湿’意天书/从白云山麓到海珠之南/城市新中轴线上的这片桃花源/你置身其中/体会城央湿地的生命律动/感受自然秘境的湿润气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陈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相关知识

景观建筑大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的设计理念
袁嘉
袁日涉: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 新京报
西方园林史
德江:绿满田畴地生金“黔中砥柱”产业兴
西方哲学文艺经典名言
袁熙坤:在市场上走出发展文化的坦途
温德姆攻略|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温德姆花园酒店服务差劲,投诉不予处理!
关于环保的经典名言警句220句

网址: 一年要把霍华德·奥德姆生态工程名言重复讲一百遍 袁兴中:只缘自然在心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5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艾景奖金奖作品
下一篇: 寻回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