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指尖上的年味 || 迎新春传文化——中国剪纸

指尖上的年味 || 迎新春传文化——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

中国人关于春节的记忆,往往浓缩在一杯来自家乡的米酒、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一张贴在窗户上的剪纸这些日常的物品里。

作为一年之首,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春祭、祀祖、放鞭炮、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贴剪纸、吃饺子等众多习俗事象。剪纸寓意广泛,包括纳吉、祝福、驱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类别。

剪纸,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想象力的集中体现,先人们不仅创造了纸还创造了承载于纸面的艺术之美。人们借纸寄托对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此,这份美就与年节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诗中“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描写的正是剪纸在人们心中的年俗烙印。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

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现代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流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泛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彩扎之上为装饰。

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

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

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

窗花

用于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以各种吉祥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或堂屋的二梁。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邮票上的剪纸艺术

2018年春节前夕,中国邮政发行了全套4枚的《中国剪纸(第一组)》特种邮票。这是中国邮政继1959年1月1日发行《剪纸》特种邮票59年后,再次发行《中国剪纸》系列邮票。邮票入选内容,分别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北方四地剪纸传承人的作品。

剪纸具有单纯、明快、朴实、粗健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贴于不同地方则叫法相异。

贴剪纸是众多春节习俗事象中最富有艺术性、文化性和思想性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节剪纸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造型艺术,它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在宗教活动、节日礼俗中较为常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装饰美化的特点。

-END-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明风景线】“温暖新春•志愿服务季”:桂林街道湖光社区剪窗花 体验“指尖上的年味”
【欢乐中国年】 花馍剪纸添年味 传承民俗迎新春
迎暄社区开展击鼓传花暨迎新春写春联送福字活动
花团锦簇年味浓,巧手插花迎新春
写春联、赠福字、送温暖……青山区迎新春文明实践活动年味十足
花正开,年味浓!传化花园中心年宵花开迎新春
丹东:拾年俗、知年趣、寻年味
【新春走基层】新建区迎新春花市年味浓浓
长沙县:“花式”迎新春 红火年味浓
【幸福过大年】剪窗花 迎新春 传承文化年味浓

网址: 指尖上的年味 || 迎新春传文化——中国剪纸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395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30多年扎制上万盏彩灯 扮靓罗店
下一篇: 少数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