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山,能看到我们的博物馆越来越好,这实在是令人骄傲而开心的事情!
因为一带一路的宣传,这段时间丝绸之路俨然国内热点。南博在展的翟门生墓室石石刻反映了粟特和中原文化的交流,现在又有为期两个半月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宝藏,激动!
特别喜欢南山博物馆的多媒体展示,贴心地在公众号设置了VR导览模式,可以像google earth一样随走随看,随处可点开专业文字和语言导览。这个功能很适合用来提前做功课和观后温习回味,现场看手机却很不方便,因为人太多,光线也很暗淡。
展览分四大部分,以时间为线,依次陈列了来自阿富汗的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房间这四处考古遗址的珍贵文物。
1. 第一部分展示了阿富汗阿姆河上游的史前文明,展品重点为只有一个古朴的几何公牛纹金杯造型。年代距今近4000年,不过得益于黄金超稳定的性状,这个古老的杯子看起来就像刚刚被砸坏,修整一番还可以用来喝酒嘛!(其实人家是祭祀用的)
公牛纹金杯-公元前2200~1900年左右 出土于阿富汗法罗尔丘地
沿着幽暗的走廊向里走,展示牌介绍了不同时期里影响此地的文明和国家: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帝国曾统治此处,但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被著名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击败,由此希腊文明进驻中亚。展板叙述了这段纷乱历史背后的文明变迁。
2. 第二部分为阿伊·哈努姆遗址(Ai-Khanum)。亚历山大率领着希腊骑兵们横扫过中亚后,希腊文化在阿富汗东北部(古称巴克特里亚地区)兴盛起来。。
阿伊·哈努姆是突厥或波斯语的音译,据说是“月亮夫人”的意思,城市的原名不可考,60年代被控制阿富汗的法国人发掘,以当地名命名,震惊西方考古界——这可是中亚唯一留存的完整希腊化城市遗址啊!
残破的科林斯柱头和瓦檐装饰展现出希腊后期华美繁复的装饰风格;复原地图中的剧场、游泳池等建筑俨然为古希腊城邦的配置,而宫殿式的建筑群据说承袭自东方王国式样,毕竟希腊城邦没有宫殿传统。
科林斯式柱头,点缀老鼠葵装饰-公元前2世纪,出土于阿富汗阿伊-哈努姆
城市原貌不复见,只有廊柱,装饰瓦和零星复原地图,打上高光,被幽暗的背景凸显出来,漂浮在异国的虚空里,是一点历史的残影
3. 第三部分的展览是贵霜帝国时期的一处大月氏墓葬 ——黄金之丘:蒂拉丘地 ( Tillya Tepe )。这个部分的观众最多。好像古今中外的人类没有不喜欢黄金的啊!
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人黯然收场,东北方的游牧民族轮番上阵,最终大月氏的贵霜部成为阿姆河畔新主人——中国史料亦有所记载:月氏惹不起匈奴和乌孙,一路西迁,把塞种人撵到阿富汗北部阿姆河沿岸的巴克托利亚,而后大月氏又南迁灭掉塞种人建立的大夏,建立大月氏王国,而后为贵霜帝国——听起来像一组横跨亚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据说游牧民族崇拜黄金,尤爱将黄金打造成配饰或缰饰随身携带。这些饰品糅合了近东草原部族、古希腊罗马神话、甚至远东秦汉的种种文化元素,此次展出可观一二。
下列这对丘比特骑大鱼坠饰受到了希腊神话中爱神爱洛斯(即古罗马的丘比特)形象的影响,却缺少象征性的翅膀;虽然介绍牌说这两条大鱼是海豚,但是明显不像嘛——那短短的吻和清晰的鳞片装饰都显示这很可能是中亚河流里的淡水鱼。
爱神骑鱼坠饰-公元1世纪,黄金镶嵌绿松石和贝母 出土于阿富汗蒂拉丘地
下面这对鬓饰之一刻画的是驯兽人和双马,有意思的是学者认为双马其实是远东中国龙的变体,仔细看动物S型弯曲的身子;而马为中亚游牧民族所喜爱的装饰元素。远东神话和中亚的动物形象流畅结合,一左一右似乎暗示着地理层面的文化融合。
驯兽师和双马鬓饰-公元一世纪,黄金镶嵌绿松石、石榴石和青金石, 出土于阿富汗蒂拉丘地
重点来了,海报上的金冠就在眼前。金冠分五角,表面缀满金箔花饰。尽管隔着玻璃罩,冠上的花朵仍然随着震动微微颤抖,金箔流苏摇曳着......可以想象若是佩戴者走动起来,头上一定一片光华烂动,怪不得叫“步摇金冠”。
步摇金冠随着文化和商业交流风靡亚洲,在中国、朝鲜和日本都有出土类似文物。后来又看了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鲜卑“慕容”氏之姓就是“步摇”的 讹音,皆因鲜卑慕容氏祖先喜爱这种冠饰,戴着参加各种部族交流活动,其他部落就以步摇代称他们,渐渐变成“慕容”。
4. 展览最后一部分为贝格拉姆出土的贵霜时期遗物,遗迹来自两个大房间,很可能是某中亚商人的商品仓库,展品囊括东西,有希腊石膏造像、罗马玻璃制品、印度恒河牙雕,乃至中国漆器。作为丝路中枢,贵霜帝国成为各国精华产品的集聚地,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的桥梁所在。
在琳琅满目的货品我最喜欢的就是三组印度象牙雕造像了:线条多么柔润!看她饱满的脸颊和小而丰厚的唇珠,轻薄的衣料盖不住丰乳纤腰。女人身着印度衣饰,脚踩印度神话动物摩迦罗,被认为是恒河女神的雕刻,但是阅读资料时又看到反对意见:这三组女性雕刻很可能是桌腿装饰——崇拜圣河的民族怎会允许女神垫桌脚!这个论调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女性象牙造像-公元1~2世纪 出土于阿富汗贝格拉姆
在众多文物冲击之后,另一种感受使我满足到飘飘然的心情沉淀下来:沉重。
最后的TV板反复播放着一个意味深长的BBC纪录片片段:文明是什么呢?如果不能直接定义文明,那可以看看文明的反面:82岁高龄的阿富汗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被残忍杀害,因为他坚持守护的异教文物和宝藏,矗立1500年的巴米扬大佛在塔利班的炮弹中荡然无存。从古至今,人性和文明在暴力面前好像从无胜算。
然而黑暗处仍有微光:阿富汗博物馆的员工们冒着生命危险藏起了宝藏,其中就包括那顶黄金步摇冠。2003年,劫后余生的阿富汗人从秘藏的保险柜里捧出她,黄金还熠熠生辉。
如今阿富汗局势依然动荡,为了避难,也为了文化交流,阿博物馆的珍宝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巡展已有十余年,其中中国从2018年年初开始拟巡展两年。11月4日南山博物馆后,珍宝即将启程湖南省博物馆。在未来一年多里,希望更多热爱博物馆,热爱美的人们能认识阿富汗和她的珍宝。
有时文明脆弱得像是风吹亟落得金色花,但在硝烟里竟顽强开放。
图片皆来自网络
资料参考:
Metmuseum.org. (2018).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09/afghanistan/photo-gallery [Accessed 28 Oct. 2018].
徐秉琨. (2014). 步摇與慕容鮮卑. 文史, 4, 001.
杨巨平. "阿伊• 哈努姆遗址与 “希腊化” 时期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 西域研究 2007.1 (2007): 96-105.
相关知识
让博物馆的100+场展览陪你过春节
“高风逸韵——武进博物馆馆藏花卉主题书画展”开展
书法花艺玛雅文化 观众热捧博物馆展览
莳花——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藏花卉文物特展
慈溪博物馆
馆藏文物IP搬进郁金香花海“花田里的博物馆”正式开展
基本展览
“春意江南――常熟博物馆藏花鸟册页展”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范国军:文物会友
博物馆展览
网址: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展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6340.html
上一篇: 花卉展览中心(花卉世界展览中心) |
下一篇: 荆州博物馆邀"祖国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