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生态修复的几个重要目的: 珍稀生物保护、 地理和景观生态原生性保护、 建立功能性的生态系统等。污染受损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主要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修复措施尽可能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 害的负面效应, 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湖泊 (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 另一方面,使受损或受干扰湖泊 (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复到受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 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的受损及原因: ( 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工业、 农业和生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使水体和水体底泥的物理、 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危及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使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改变。如工业污染排放、农药中有机或无机污染毒物(重金属, DDT等)的进入等。 2)湖泊的富营养化。许多城郊湖泊,由于周围人口密度大,加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化肥等营养物质进入湖中, 常使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受损。湖泊的富营养化, 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水体资源功能和价值的丧失。 开垦农田、开采矿产、开采水源林等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也是造成湖泊的富营养化的原因。 3)过度放养。人工放养量过大,会使饵料生物中的大型植物特别是沉水 植物群落的衰退。 使得浮游藻类的繁殖加快, 从而降低了湖水的透明度和补偿深度,而这又进一步减少了沉水植物的生存范围。 4)外来种的侵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种,会引起生物群落结构的重大变化。 5)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常造成江湖的阻隔, 使湖泊失去了与河流、 支流、浅水湖相互连通的网络系统特点,阻碍了一些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态“通道”, 使湖泊鱼类天然资源无法从江河中得到补充和更新。 更重要的是这种阻隔使湖泊 的水文条件和物理状况发生变化, 如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的湖泊中许多鱼类的成熟和生殖。 受损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的修复: 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的封闭性大,自我恢复的能力弱。目前对受损湖泊(水库)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禁围湖造田,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 2)营造林地,加大湖泊(水库)区周边退耕还林力度,提高湖泊周围 整个流域的植被覆盖率, 减少面源污染的危害, 增强涵养水分的能力;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3)加大人为调控湖泊水位的力度,尽量防止水位频繁的剧烈变化,确保湖泊(水库)的水量。 4)对于已经有大量淤积的湖泊,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往往成为水体的 内源性污染源, 清淤是十分有效的修复措施, 既可以恢复水体空间, 又能使水质改善。但是,这种方法的工程量大、费用高,甚至会破坏水体底部的生物和水生植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5)加大湿地建设及保护,利用闲置低洼地,建立人工湿地。水体中的不溶性污染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水体中的可溶性污染物可以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 微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这种方法的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大、见效慢,同时,存在着水生植物生长失控、湿地堵塞或瘫痪的隐患; (6)对入湖泊(水库)的河道逐条进行治理,减少污水排入湖(库)。 (7)强化湖泊(水库)的流域管理,依法治理,协调社会、经济、环境效 益。
相关知识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公司黄页
生态修复工程有几大类
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范文
[扶贫词条]生态修复工程
恢复及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平衡
海南省儋州市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
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docx
新花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网址: 生态修复工程.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7902.html
上一篇: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平衡 |
下一篇: 全面解析:茶叶花的功效、作用及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