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茗 丨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听老北京人说,过去的生活习惯有这么几项:穿着瑞蚨祥的衣服,蹬着内联升的布鞋,喝着张一元的茶叶,吃着全聚德的烤鸭,玩着荣宝斋的货品,看着广德楼的京剧
这里的张一元的茶,一般指的是茉莉花茶,又俗称香片
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是中国的六大茶类,囊括了市面上的绝大多数茶,然而,还有一大类茶是不属于这六大茶类里的
花 茶
著名茶学院士陈宗懋在《中国茶经》里将中国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茶类另一类则是再加工茶类
按照产量计算的话,花茶产量已经超过了六大茶类里的白茶和黄茶之和,光是茉莉花茶2015年的产量就有8.39万吨,在全国茶类的占比约为4.7%。
茉莉花茶是花茶的最主要产品,另外还有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花茶等
花茶和花草茶
花茶和花草茶,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东西
花茶:起源于中国,利用茶叶吸附性强的特点,将鲜花和新茶一起窨(因同“熏”)制,待茶将香味吸收后剔除干花,或者带少量干花做点缀,属于再加工茶
花草茶:起源于欧洲,一般特指那些不含茶叶成分的香草类饮品,是一种泛称,花草茶不含“茶叶”的成分
简单来说,花茶是茶,成茶基本不带花;花草茶不是茶,没有茶
茉莉花茶常识
>>>>茉莉花茶主产区
按产量计算,全国有四大产区(2015年数据)
其中,广西横县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花茶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花茶批发、交易集散地;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其传统窨制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犍(音同“前”)为的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
>>>>
花茶不是花越多越好
茉莉花茶制作的一个核心的工序是窨制
简单来说就是茉莉鲜花吐香,茶胚吸香的过程。窨制完成后要将已窨制过的花渣筛出,防止其过度增加茶叶的湿度。将花渣留在茶中,不但不会增加香气,还会降低茶的鲜爽度和透明度,增加涩感
个别成品中保留的一点干花只是起美观、点缀和提鲜的作用,比如碧潭飘雪
>>>>
复杂的工艺,漫长的制作周期
茉莉花茶的茶坯以春茶为佳,原料一般是绿茶,也有福鼎大白毫,要求茶毫多
人工成本高:茉莉花以伏花最香,上品茉莉花茶必到九月才得上市。采花的最佳时间在下午三点左右,入伏后花香气最佳,天气热,高温让花蕾中的精油浓度达到顶峰。只能摘含苞欲放的花蕾,花骨朵和开过的不能摘
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好的茉莉花一般都要窨5次以上,最好的俗称9窨,因此耗时漫长,而且工艺复杂,窨制对制茶师技艺要求高
茉莉花茶的困境
在很多不了解茉莉花茶的人眼里,茉莉花茶是低级茶。除了认知上的不足,还有几个原因:
1、茶胚用料问题
好的茉莉花茶必须要有好的茶胚原料,但很多绿茶产区或者福鼎白茶产区好的原料都用来制作本地茶,好的原料难得。另一方面,很多人制作花茶的初衷是将去陈茶库存,而做茉莉花茶可以最大限度的去掉陈味
2、茶花问题
无良茶商会用成本更低,香气更浓的兰花来代替茉莉花,损害茉莉花茶的声誉
3、成本问题
茉莉花茶的人力成本逐年上涨,工艺复杂,无良茶商用用拌花或者压花代替窨制,香高但冲鼻,透有酒精味,损坏了市场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