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与内容崇明东滩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滩涂及其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同时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地区促淤圈围的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自然滩涂主要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因此导致当地滩涂湿地结构和植物群落的改变和破坏,从而直接导致了水鸟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因此从2011年东滩湿地保护区通过营造两种生境格局(水稻田型、鱼塘型)对湿地进行修复和优化,但在治理湿地的同时也将自然滩涂转变成人工修复湿地。很多研究表明,农田和鱼塘等人工湿地的生境格局可以招引鸟类且不同生境格局对于招引鸟类的作用不同,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将人工管理下的自然保育型人工湿地与未受管理的经济型人工湿地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鱼塘和水稻田生境格局人工湿地内水鸟的群落结构和影响其数量的关键生境因子,从而得出哪种管理模式下的何种生境适合招引鸟类,并对鸟类适宜生境的营造和受损湿地的功能修复技术,尤其对修复中水稻田人工湿地进一步推广提出相关建议。研究方法与结果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大潮和小潮期分别对以上不同类型人工湿地进行了鸟类及其生境因子调查。采用样方法结合样点法,再通过整理鸟类数据计算出各个生境内群落特征指数(种数、密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等)。最后在SPSS 17.0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先用非参数检验法(Kruskal-Wallis H)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水鸟的群落特征指数(种数、密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和生境因子(平均水位、人为干扰、植被面积所占比例等7种)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影响水鸟群落特征的关键因子,得出水鸟的生境选择最佳模式。2013年迁徙季(春秋冬)在崇明东滩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共统计到水鸟9488只:春季(3-5月)的调查共统计到水鸟2357只,隶属于6目11科45种;秋季(9-11月)共统计到水鸟3843只,隶属于5目9科36种;冬季(12-2月)共统计到水鸟3288只,隶属于6目7科23种。修复型鱼塘人工湿地种数在春冬季全为最大,而修复中水稻田人工湿地在秋季种数达到最大,且修复中水稻田人工湿地在春季施工后水鸟种数、密度显著增加。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生境因子与水鸟群落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春季水鸟种数与裸露浅滩面积、生境小岛个数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2;P<0.001);水鸟密度与植被面积、平均水位呈负极显著相关(P=0.003;P=0.006),与裸露浅滩面积、生境小岛个数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1;P<0.001);多样性指数与裸露浅滩面积、生境小岛个数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5;P=0.001)。2)秋季水鸟种数与植被高度、裸露浅滩面积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1;P<0.001);密度与植被面积、平均水位呈负相关(P=0.107;P=0.080),与裸露浅滩面积、水域面积、生境小岛个数呈正相关(P=0.189;P=0.297;P=0.454);多样性指数与植被高度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1)。3)冬季水鸟种数、密度都与植被面积呈负极显著相关(P<0.001;P<0.001),种数、密度与水域面积都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1;P<0.001),种数、密度与植被高度(P=0.014;P=0.048)、裸露浅滩面积(P=0.001;P=0.023)和生境小岛个数都(P=0.021;P=0.045)呈正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与水域面积、生境小岛个数都呈正极显著相关(P<0.001;P=0.006)。修复型鱼塘人工湿地水鸟种数、数量相对较高,因为工作人员对其采取不问断的跟进措施,使植被、水域和裸露浅滩面积的组合比例适合鸟类生存;同时,通过一整套进排水系统,并利用潮沟和洼地,形成不同梯度的水位从而达到招引各种水鸟的要求。修复中水稻田人工湿地正处于修复中,春季处于施工前期未有一定的管理且人为干扰较大,故未发现水鸟。秋季根据水鸟对生境要求对该区域进行全方位管理,调控水位、设计沟渠、通过在周边种植芦苇来营造隐蔽的环境。秋季修复中水稻田人工湿地内水鸟的数量、种数、密度都为最大。而在冬季管理上的疏忽,部分水域干旱,周边芦苇被割除,水鸟种数、数量明显下降。本研究中的经济型鱼塘和经济型水稻田人工湿地都属于开放型不受保护管理的湿地类型。鱼塘管理人员为了防止鸟类捕食鱼蟹,设置捕鸟网,并用鞭炮驱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水鸟生存,所以水鸟数量大幅度下降。而经济型农田以水稻产量为目标,植被密度过高,周边仅有深水沟渠池塘分布,水鸟数量、种数、密度在秋冬季均为最小。这两种人工湿地不会兼顾鸟类生存所以不能为大量水鸟提供适宜的生境,但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管理鱼塘、水稻田型人工湿地都能为鸟类生存提供最佳生境。管理建议鱼塘模式人工湿地:1)建议增加裸露浅滩面积、生境小岛,从而满足不同类群水鸟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需求;2)适当减少植被覆盖过密区域的面积,为水鸟的活动提供更多空间,同时考虑到植被可以减缓周边环境的干扰,建议在裸地周围可适当种植挺水植物以提高水鸟主要休息区域与周边环境的隔离程度。滨海水稻田人工湿地:1)在水稻田湿地周边种植高而密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以提高隐蔽性;在收割完农作物抛荒时期,保持稻田水淹状态,增加裸露浅滩面积与生境小岛个数来满足鸟类多元化的生境要求;3)综合考虑不同类群水鸟对水位的要求以及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位的要求,及时调控进水、排水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相关知识
在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上的报告:崇明东滩湿地修复与低碳利用(20100706)
互花米草入侵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的生态后果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与互花米草种群间关系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科研人员为修复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对照区稻田按当地耕作习惯进行日常管理,人工控制区进行如下处理:①稻田冬闲期种植豆科绿肥紫云英,并在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②田埂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十大案例
长江口滩涂湿地植被变化模拟及其生态效应
长江口湿地碳氮汇能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
网址: 崇明东滩鱼塘、水稻田型人工湿地在不同管理模式下水鸟群落及其生境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0619.html
上一篇: 植被绿色幕墙——墙体垂直绿化 |
下一篇: 妫水河受损生境特征分析与水生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