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 任永健
城市化对局地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近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有关城市化对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表明,城市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城市中生活,你或许对近年来的风雨冷暖变化有比较直观的体会。你的感觉可能是对的。科学研究显示,城市微量降水减少,极端强降水增强,降水强度呈现两极分化,意味着城市化导致出现干旱和洪涝的可能性都将变大;城市低温增幅高于高温增幅,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趋于减小;城市站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等指标都趋于减少。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遴选黄陂、英山、石首、鹤峰、兴山、保康、房县气象站作为典型乡村站。
结果显示,近55年来,湖北省城市站的平均气温为16.6℃,最低气温为13℃,分别高出乡村站0.3℃、0.5℃;城市站、乡村站气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城市站平均气温增幅(0.2℃/10a)高于乡村站(0.1℃/10a),但最高和最低气温增加趋势相当(分别为0.1℃/10a、0.2℃/10a)。由于城市站、乡村站最高气温的增加速率低于最低气温,这种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导致城乡气温日较差均趋于减小,且城市减少速率更为显著。
城市站和乡村站的霜冻日数和冷夜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城市站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减少速率(3.4d/10a、3.2d/10a) 大 于 乡 村 站 (2.8d/10a、2.7d/10a)。城乡的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均趋于增加,其中城市站暖夜日数增加速率(3.0d/10a)高于乡村站 (2.3d/10a),城市站暖昼日数增加速率(1.4d/10a) 低于乡村站 (1.7d/10a)。可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北城乡都表现为暖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但受城市化影响,城乡冷暖事件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
湖北城乡站点不同强度降水的量级及降水日数贡献率存在差异。在弱降水对降水总量贡献率方面,城市站小于乡村站,尤其是城市站微量降水比乡村站偏少11%;而极端强降水对降水总量贡献率而言,城市站和乡村站分别为32.8%和32.2%。在降水日数方面,微量降水贡献率城市(11.1%)低于乡村(11.7%),极端强降水贡献率城乡基本相同。
城市微量降水贡献减少,极端强降水贡献增大,这种两极分化意味着城市化导致出现干旱和洪涝的可能性都将变大。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3月9日三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相关知识
花粉浓度及花粉症的影响因素:气候、植被和城市化
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
在城市绿地与微地形配合调节局地小气候方面取得进展
城市绿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探究.
城市“热岛效应”新解:气候越湿润地表越粗糙 效应越明显
7月莎车县气候对棉花花铃生长略有影响
城市环境所城市绿地与微地形配合调节局地小气候研究取得进展
城市湿地局地小气候调节效应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绿地与微地形配合调节局地小气候方面取得进展
城市气候为何与郊区大不同?因为城市化产生了五大气候效应
网址: 城市化全方位影响局地气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6131.html
上一篇: 为什么城市在气候变化中变得越来越 |
下一篇: 城市“再野化”的历史与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