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一曲 合唱“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
《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首,它以质朴、高亢的旋律,直抒胸臆的音乐语言,述写了陕北女子兰花花的悲惨人生。这首歌曲从上世纪30年代传唱至今,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国家大剧院以民歌《兰花花》为素材,创作推出了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兰花花》是国家大剧院第十二部原创歌剧,自2011年项目启动,为追求完美的艺术品质,大剧院在创作过程中召开剧本创作会20余次,剧本先后修改7稿,组织音乐试听会10余次,最终于2017年完成该剧,创作过程历时六年。
二幕二曲 三幕二场五曲 四幕四曲兰花花、骆驼子“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是兰花花与骆驼子这对儿恋人重要的爱情表达唱段。其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质朴单纯。尤其唱中“天上”“心上”同音落音的一高一低,支声复调与心境表达的一分一合,以及“苦(花)音”飘然而至的清新效果,无不从听觉上展示出这个唱段的唯美品质。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在全剧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三次:(1)二幕二曲,兰花花、骆驼子二重唱。第一段为兰花花独唱,第二段是具有支声式复调特征的男女声重唱;(2)三幕二场五曲,骆驼子、兰花花二重唱。以骆驼子远处传来的旋律声部为主,兰花花飘逸的复调声部为辅,后合二而一;(3)四幕四曲,兰花花深情而又思念般地独唱。
二幕三曲 周老爷咏叹调“自从那一天”
这是一首表现人性崩溃的男低音咏叹调。音乐形象生动,音乐性格鲜明,且音乐张力极大。作曲家在总谱上分别标注了“感叹感悟”“欲望之火”“紊乱的情绪”“仙仙欲飘”“再次紊乱的情绪”“难以忍耐”“感慨地”“急切地”等8种表情术语来概括周老爷“自从那一天”看见兰花花后十分复杂的心理裂变过程。
三幕二场三曲 赶羊唱段“人群里我就是只羊”
这首忧伤动情的唱段由较为典型的声乐曲体ABABC构成:两个降E小调的A段唱出了赶羊自卑而又令人心酸的伤感;两个由暗至明转入降A大调的B段则表达了赶羊对兰花花的深情爱恋;C段是副歌。赶羊打开心扉地对兰花花倾诉“我是真心地疼你爱你,捧着你放在心里,放在心里”......
四幕八曲 兰花花咏叹调“抬头生死两茫茫”
这是兰花花在绝望中演唱的一首咏叹调,也是她离开人世前最后的心声。在乐队心痛万般的前奏之后,兰花花唱出了四个“凄凉”,其中陕北“哭(欢)音”的运用和弦乐队的半音滑奏把凄凉感和哭泣声揉捻在一起,声声绝望。从“骆驼哥哥你在哪里,兰花花我泪眼相望”到“心上人一世牵挂,为了你寸断柔肠”再到“心也不变情也不变,哪怕是生死阴阳”情感层层递进,表达了兰花花对骆驼子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感人肺腑。最后的“阴阳”二字以十四度上行滑音(e1-d3)大跳寓意了阴阳两界和生死两极,令人心碎。这首咏叹调的主题动机源自于“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实际上作曲家是把最温馨浪漫的爱和最孤独绝望的爱作为人物命运发展和归宿的一条重要戏剧线来精心设计布局的。
尾声合唱“兰花花”
“兰花花”这首民歌在全剧中的两次出现都是合唱形式,这与作曲家要让这首经典民歌在特定戏剧情境中发挥重要戏剧作用(而不仅仅是歌曲作用)的理念有关。尾声合唱“兰花花”共有四段,音乐结构为A A A1 A2。前两个A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和“五谷子(的那个)田苗子(儿)”遥远、亲切、凄美,降B调;A1段转为C调,音乐宽广,旋律在保持原民歌旋法的基础上“换音不换魂”,给人以耳目一新但却并不陌生的感觉;A2段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转到降D调,作曲家专门标注“释怀般地赞颂”,赞颂爱情,赞美人性。最后,合唱在乐队恢弘的气势中震撼人心地高唱“兰花花好”!
相关知识
兰花花啊 天镇兰花花
《兰花花》歌曲简介 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
歌剧《兰花花》
兰花花其人
兰花花(芭蕾舞剧)
兰花花 短评
兰花花(全3册)
陕北民歌《兰花花》
兰花花(民族舞剧)
网址: 《兰花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0880.html
上一篇: 歌剧《兰花花》讲述高原悲欢 |
下一篇: 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