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河北省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河北省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增绿扩容,改善大气环境,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特制定本方案。

主要目标

2017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湿地面积不少于1413万亩。到2020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16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湿地保护率达到43%,森林结构趋于优化,湿地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荒山荒地裸露地表显著减少,森林和湿地滞尘减霾能力显著提升。

重 点 任 务

1

提升人口聚集区和大气污染源区绿化水平,增强森林滞尘减霾能力

按照“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要求,突出抓好城镇村庄等人口聚集区和工矿企业、建筑工地、交通干线等大气污染源区的绿化。以乔木为主体,提高常绿树种比重,乔灌花草立体种植,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固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和阻挡、滞留、过滤灰尘微粒的作用,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加强城市绿化。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垂直挂绿等手段,重点抓好城市道路绿化、单位小区绿化、立体绿化、公园绿地和城郊防护林带、风景林带建设,积极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2017年全省城镇新增绿地4.5万亩,新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100个,新建公园、游园100个。到2020年,城镇新增绿地18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

二是抓好村庄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搞好街道、庭院、隙地绿化,营造环村林。根据街道宽度合理选择乔木型、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花灌木+攀缘植物型等不同街道绿化模式。利用村内和周围的“四清”场地,按照“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原则,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以及小果园、小菜园,搞好空闲隙地绿化。在村庄周围,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型、经济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不同模式环村林带,开展农家乐观光旅游采摘。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搞好庭院绿化,根据庭院面积大小,选择果树庭院型、林木庭院型、花卉庭院型、菜园庭院型等单一或组合模式,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乡村庭院。2017年完成村庄绿化(含环村林带)28万亩以上。到2020年,完成村庄绿化(含环村林带)100万亩以上。

三是促进厂矿企业绿化。认真落实工矿企业、工业园区绿化主体责任,全面推动工业园区绿化,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园区、绿色生态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建学校、医院、疗养院所、公共文化设施等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比例不得低于35%。新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仓储等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比例不得低于20%。

四是提升交通干线绿化水平。以铁路、高速公路、县级以上普通干线公路为重点,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多林种配置,乔灌花草结合,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绿化,全面优化沿线生态环境。路界内绿化,道路隔离带要以小乔木和灌木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常绿、观花、彩叶植物,形成错落有致的高密度彩色绿篱;边坡通过攀缘植物和花灌木合理配置,实现边坡绿化全覆盖,发挥防护作用,形成绵延不绝的美丽风景线。路界外绿化,平原区要在交通干线两侧积极营造绿化带,山地丘陵区交通干线两侧第一可视面要全部绿化。2017年全省完成交通干线绿化里程10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全省完成交通干线绿化里程4000公里以上。(牵头责任部门:省林业厅;主要承办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

2

加强工程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扩大生态空间

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力扩大森林与绿地面积,增加林业碳汇。科学规划,根据大气污染源的位置、污染质的汇集区、地形地势、污染气体的季节分布、季节性的盛行风向和地形风的影响等,在大气污染源周围规划配置包围式或隔离防护林带。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吸附力强的树种,充分考虑发挥绿化整体生态功能,在树种选择上侧重树种对污染环境的净化作用,增强森林应对空气污染的能力。多营造常绿针叶乔木林,注重选择减少PM2.5颗粒物、驱走雾霾作用大,叶面积大、枝条粗糙、分泌物丰富,在抗污染、净化空气方面有更突出优势的针叶树种。增加抗污染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增加具有吸尘、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物质等复合功能的树种。成片种植抗SO2、Cl2、NH3等有害气体的植物种类。重视抗污染树种的立体配置,根据不同抗污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通过高、中、低层有机搭配,实现分解转化污染物和分泌杀菌、芳香物质的效果。实行乔灌草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异龄、复层、混交型造林绿化模式,提高绿量和生物量。

一是继续实施太行山绿化攻坚。认真落实太行山绿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浅山丘陵、深山远山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步伐,提升廊道、城郊、村庄、景区及周边等重点“窗口”区域的绿化水平。2017年完成太行山绿化236万亩。到2020年,太行山区森林面积达到2040万亩。

二是加快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抓好塞北林场、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造林绿化,构筑稳固的防护林体系。2017年完成造林绿化28万亩。到2020年,完成造林绿化112.5万亩。

三是高标准推进冬奥会核心赛事区绿化。按照“绿色办奥”理念,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下大力气抓好奥运绿化项目。重点实施奥运核心区、迎宾廊道和京张赛事连接线3项绿化工程,2017年完成造林绿化26万亩,其中崇礼区奥运造林绿化16万亩,在宣化区、下花园区、赤城县、怀来县实施京张赛场连接线造林绿化10万亩。到2018年,全面完成奥运核心赛区造林绿化87万亩建设任务。

四是加快建设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在保定、廊坊、沧州三市所辖47个县(市、区),实施生态廊道绿化、新型城镇周边绿化、湖淀周围绿化、京津冀交界重点生态带绿化、生态经济林、生态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村庄绿化和退耕还湖(湿)建设。2017年完成造林绿化80万亩。到2020年,完成造林绿化274万亩。

五是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加强沙化土地治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增加环境容量,修复生态环境。积极实施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果品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的平原高效防护林体系。2017年完成平原绿化56万亩。到2020年,全省完成平原绿化220万亩。(牵头责任部门:省林业厅)

3

加强湿地保护,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建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降解污染、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好“地球之肾”,重点保护好城市周边、风场风道的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

一是继续加强白洋淀、衡水湖、闪电河、北戴河等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二是划定和公布省级和一般湿地名录,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逐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

三是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重要湿地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出台我省实施意见。深入贯彻《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完善我省湿地保护与修复制度。

四是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在城镇周边及通风廊道上,利用现有坑塘等,营造人工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基础设施,遏制湿地流失和破坏,稳定湿地碳库。加大湿地恢复力度,努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减少雾霾能力。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开展重点区域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增强湿地储碳能力。2017年在唐山市南堡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张家口市建立蔚县壶流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涿鹿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完成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验收工作,湿地面积不少于141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1.3%。到2020年,完成10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工作,湿地保护率达到43%,湿地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功能大幅提升。(牵头责任部门:省林业厅;主要承办部门: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

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附件 14《河北省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河北:造林绿化新意浓
绿化实施方案(精选9篇)
海口实施林业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
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总结范例6篇
枣庄山亭全力做好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不断扩大“绿色版图”
枣庄山亭全力做好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不断扩大"绿色版图"
关于崇明北沿湿地互花米草综合防治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
河北省一系列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效果显现
绿化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本刊专题: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努力创新,不断开创国土绿化新局面——在全市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网址: 河北省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10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江苏国家林草局调研山东湿地保护和
下一篇: 徐沛东受聘为中国洞庭湖湿地保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