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园灌溉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气温较高的生长季节。研究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灌溉可有效保证旱季茶叶的平衡增产。
茶园灌溉可采用滴灌、喷灌、流灌、浇灌等技术措施,但从整体考虑,喷灌效果最佳;以节水来考虑,滴灌效果最好。据试验,成年茶园以7天为一个周期,每亩每次耗水量:喷灌为20—30立方米,滴灌为10—15立方米,而自流灌溉为50立方米。据测定,高温干旱期的7—8月份茶树日平均耗水量达到7毫升左右,需水量约占全年的30%。因此,灌溉量宜视天气情况和茶园需水状况而定,以土壤持水量与相对湿度达90%为最佳。
二、浅耕除草
浅耕除草不仅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疏松土壤,增大土壤空隙,促使空气流通,空气含量增多,提高土壤透水性和蓄水能力,减少径流,使土壤的持水率和接纳雨水的能力增强,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同时,浅耕除草切断了毛细管道,阻止毛管水的上升,土壤的热容量与热导率减少,土壤蒸发量减少。
在把茶园杂草连根铲除的同时进行浅耕。浅耕除草一年至少进行4—5次,于每轮茶结束后的晴天进行,耕锄深度宜10—12厘米。
三、茶园铺草
茶园铺草不但可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保蓄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防止或减轻旱热害,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减少杂草滋生,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冲刷,提高茶叶质量与产量。据测定,铺草与未铺草比较,5—9月份土壤含水量提高4.84%—13.58%,地表温度降低3—8C,土壤冲刷量减少6—14倍。
茶园铺草最好是全园铺,以铺草后不见土为原则,如条件有限,也可只铺茶丛附近。草料以生稻草、生绿肥、生豆科作物的全株为好。铺草最好能一年进行两次,第一次在春茶结束、浅耕除草之后进行,第二次宜在夏茶结束、秋耕除草后进行。铺草厚度8—10厘米,每次每亩用草量1500公斤左右。
四、合理采摘
伏旱期天气炎热,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极易老化,鲜叶品质差,因而不少茶农采取少采、粗采、老采的采摘方法,致使留叶量过多,从而增加了茶树水分与养分的消耗,引起茶树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相反,如果采用偏嫩采、小采、强采的采摘方法,致使茶树冠面新叶过少,从而影响茶树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影响秋茶的产量与质量,亦不利于茶树安全越冬。因此,伏旱期茶叶的采摘应坚持勤采、分批采、适时采的原则,实行留嫩叶或留一片真叶和采一芽一、二叶或采一芽三叶初展的采摘方法,既有利于抗旱又有利于提高秋茶特别是具秋香的白露茶的质量、产量和效益。
五、叶面施肥与除虫相结合
伏旱期易发生病虫为害,必须及时除治。叶面施肥比根部施肥吸收快,能快速增强茶树的抗旱能力。因此,叶面施肥与除虫相结合既可为茶树增加水分又可调节小区气候。由于伏旱期温度高,除虫药量与施肥量浓度宜低,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六、种植遮阴树
茶园种植遮阴树是调节小区气候的主要措施之一。据测定,种植符合要求遮阴树的茶园,直射光强度可减弱35%—64%,空气湿度可提高10%,夏季气温可降低2—3C,地表温度可下降4—4.5C,土壤温度可提高3.2— 3.7C,可削弱风速1—4倍,春茶开采期可提前7—10天,茶叶产量可增加10%—33%,名优茶产量可增加1—3倍,茶叶质量可普遍提高2个等级以上。
茶园间植遮阴树以保持30%左右的遮光度为宜,树种以深根性的豆科落叶乔木托叶楹与大叶银合欢以及台湾相思树为佳。但如果从考虑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则可以种植深根性、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果树或牧草为宜。间植规格以遮阴树成龄时最大树幅作株距,行距为株距的2—3倍,最大遮光度应小于50 %为宜。在遮阴树未成龄前,可在茶行间植豆科作物、绿肥等,并把采收时的植株作遮草材料或埋入行间。
相关知识
秋季茶园如何管理?
生态茶园管理
春夏季茶园病虫害发生预报
湄潭洗马:抓好茶园管理,建设生态茶园
有机茶基地如何建设,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管理的技术措施
夏季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茶园管理
干货︱夏季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管理茶园正当时,从生境管理看茶园变化 | 说茶大讲堂
网址: 夏季茶园如何管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3884.html
上一篇: 夏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
下一篇: 做好茶园秋冬管护,保障春茶品质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