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思源致远 薪火相传——院史中看园艺百年

思源致远 薪火相传——院史中看园艺百年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 1902 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 1914 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 1921 年,金陵大学农林科成立农业经济学系,成为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农经系。这一年,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 学校设立文理科、教育科、工科、农科,学制四年,成为长江以南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新型大学。 百年后,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 都可以由此回溯学科百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科的百年历程。

——编者按

提起“园艺”一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水果、蔬菜和花卉。 《辞源》中语,“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园”;《论语》中言,“学问技术皆谓之艺”。故园艺者,蔬果花木之知识和技艺也。 生活上,过去人们最先考虑的是温饱,如今则是饮食营养健康, 蔬菜和水果便成了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温饱之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人们所向往, 具有观赏价值的花草树木也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园艺,正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科是我国施行园艺教育的先驱,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国立东南大学园艺系(1921 年)和金陵大学园艺系(1927 年)。 1952 年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园艺系停办,1953-1954 级园艺学生调整到浙江农学院,部分教师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同时调入浙江农学院和山东农学院, 仅 5 名教师留在调整后的南京农学院。随后的近 30 年里,经历了恢复招生、重建园艺系、迁往扬州办学等阶段;1979 年,南京农学院复校回卫岗原址办学, 园艺系稳步发展, 学科方向逐步齐全;2000 年,在园艺系基础上建立园艺学院,园艺学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园艺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赓续百年,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仰的园艺先贤, 流传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园艺故事。正是一代代园艺人的传承与守正,园艺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才作出一代代的成就与贡献,并最终凝练成“勤于园、精于艺、厚于德、勇于新”的园艺精神。

“勤于园”:农耕不辍,功不唐捐

曹寿椿先生是不结球白菜研究的奠基人。那个年代, 很多学者认为不结球小白菜生物学性状简单,没有研究价值,但曹先生不认同这一观点,她把白菜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一头扎进白菜地,一种就是一辈子,全身心地投入白菜研究中。 为了保存种质资源,除了试验田外,家门口都被她种满了白菜。 她经常废寝忘食、起早摸黑亲临田间试验场,辛勤耕耘数十载,最终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的不结球白菜新品种, 解决了南方淡季蔬菜短缺的问题。 曹寿椿先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国家认可, 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而她的勤奋进取、潜心修学更是激励后辈开展科学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

“精于艺”:尽善尽美,艰难玉成

李鸿渐先生是中国菊花和萝卜研究领域的先驱, 他像一座灯塔在浓厚的迷雾中为学科的发展照亮了前路。 青年时期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练就了李鸿渐先生的坚毅品格和超强实践动手能力。李鸿渐先生一直从事菊花研究,而在上世纪 50 年代,菊花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玩物”,在改教蔬菜和研究萝卜的同时, 他还是悄悄收集着心心念念的菊花品种,每次出差他都会对喜欢的菊花进行摘芽,藏在挖过洞的萝卜里,用挖下的小萝卜块盖上后带回扦插。 聚沙成塔, 李鸿渐先生长期对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分类,为我校后续的菊花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萝卜研究方面, 由于科研条件极差,他便自挖蓄水池、自制浇水勺、自制营养土钵,浇水、除草、防虫样样不落,亲自进行萝卜品种栽种与选育。 60 年代“抗美援越”期间,广西、云南普遍推广了他培育的大萝卜品种。 一个个炮弹似的大萝卜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为解决前线战士吃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大味美而又能在前线充当重要物资,一时间,“南京大萝卜”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明星产品。

“厚于德”:忧国忧民,浩气长存

吴耕民先生是中国近代园艺科学和园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1927 年国立东南大学成立时,他是园艺系首任系主任。 他不仅立志学农, 更是甘做救亡图存的一束火把。早在 1910 年绍兴府中学堂时,他就效法鲁迅,带头剪发以示抗清决心,呼吁民众救国。 1914 年投考北京农业专门学校,那时候的他还名为仁昌,入学后改名为耕民,以示学农的决心。 在当时废科举、创新学之际,知识分子多重政法、经济、理工而轻视农业,吴耕民先生立志学农,实属难能可贵。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专程回国,在家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运动,也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对近代园艺事业的开拓。 从 1921年艰难首创中国第一个园艺系, 到因抗战时期的混乱多次辗转各地坚持教学; 从亲身登台演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到受错误思潮迫害时心中仍坚决拥护党的政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吴耕民先生终身执教达七十多个春秋, 先后创建了 4所农业院校的园艺系和 1 个研究所,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园艺人才。

“勇于新”:庚续百年,继往开来

一粒种子,只有不懈的坚持,才能传承生命的精彩,冲破泥土的桎梏,探索全新的未来。 小白菜研究团队从曹寿椿到李式军再到侯喜林, 菊花研究团队从李鸿渐到张效平再到陈发棣, 是一种传承,亦是一种创新。 从起初的种质资源收集,到后来基因层面的深入探索, 前人孜孜不倦、 无私奉献,后人继往开来、共筑华章。如今,南农的园艺学科设有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茶学和设施园艺学 5 个二级学科, 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10 余个,聚焦 10 多种园艺作物开展科学研究,广泛参与社会服务。 2014 年,在学校指导下,学科教授与 Nature 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全英文国际期刊 Horticulture Research,2021 年发布的 JCR 影响因子为 6.793,位于园艺一区第一名。 改革开放以来,小白菜团队、梨团队、菊花团队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项。 园艺学科从全国第二轮学科评估的第 6名稳步提升至第四轮评估的第 3 名, 二级学科从蔬菜学的一枝独秀逐步形成果、菜、花、茶、设施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玫瑰白菜、菊花口红、抹茶冰淇淋等一批网红园艺产品更是推动了园艺产业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膳食营养,南农园艺在行动。

从军阀割据、 战火纷飞的年代致力解决苦难民众温饱问题, 到进入新时代服务于人民的营养与健康、 生态与环境; 从育成不结球白菜系列品种,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到育成 600 余个菊花、梨、黄瓜、萝卜等新品种,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从培养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到培养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顾南农园艺学科的百年办学史,厚重的史册中镌刻着信念,闪耀着理想。 一代代南农园艺人从这里出发,走过乡间田野,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在岁月流逝的长河中不断地摸索,谱写了一个个动人故事和美丽篇章,朴实中透着坚韧, 执着中孕育追求。 时代的洪流从不停步,新时代的园艺人更不会故步自封,让我们怀远天下、脚踏实地,继续传承园艺精神,书写新的园艺故事。

相关知识

思源致远·薪火相传 | 院史中看园艺百年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IT生态•致远大讲堂】 园艺花卉资源开发及利用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活动 百年园艺,向荣而生——百年院庆之摄影作品欣赏及景观球DIY活动
史国安
北京涵思源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怎么样
思源清风,化作朵朵“廉”花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2024年11月各学院校庆活动
粤闽桂“薪火相传”口腔种植长期成功和美学研讨会在附属口腔医院举办
中秋佳节桂花香飘京城
青岛酒店管理职院开展“学礼仪之道 行文明之举”系列活动

网址: 思源致远 薪火相传——院史中看园艺百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55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扦插山茶花
下一篇: 桂馥兰香“以茶会友”,霸王茶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