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发改委专门启动了“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项目征集活动。425个百姓身边改造意愿强烈的“边角地”“畸零地”“裸露荒弃地”等小微空间被挖掘出来,通过自筹资金或吸引社会投资的方式同步组织实施,共同推进百姓身边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近年来,北京拿出“绣花功夫”进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疏解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改进提升。2017年开始的首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刚刚交上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新一轮的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又紧锣密鼓、提上日程。
此轮精细化整治提升,紧扣居民的实际需求,尊重市民改进意愿,通过完善公服设施、将腾退空间“留白增绿”,进行绿化美化、修复古建、优化环境等“精装修”;通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回应社会关切,对小微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微设计、微改造、微更新,在公共空间建设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增加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美好;通过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网格员、物业单位等各方力量作用,通过老街坊议事会、居民议事厅、居民会客厅等形式,让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和社区自治,搭建起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精治共治,共管共享。
百个公共空间微更新就是其中的一环,此次筛选出这些项目主要是12345热线上投诉率较高、居民改造意愿强的生活居住区,空间类型涉及街巷边角地、居住区闲置地、零散腾退空间等,这些小块空间将会被改造成为儿童活动场地、全民健身绿道乐园、共享驿站等,体现无障碍、适老化、友好型等特点,充分体现出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民生内涵。
微更新,大整治,小成本、高质量,精细化打造市民身边的“样板”街区和最美巷陌。这些出现在身边的“小而美”的细微变化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家门口多了一座口袋公园,小区里多了一个迷你超市,地下空间变成了居民活动的微课堂,腾退的违建房摇身一变成为社区博物馆,美化了微环境,打通了交通微循环…….而且这些“微更新”项目大多是在前期疏解整治基础上,利用好城市边角地、拆违后空地进行环境功能更新提升,有的还吸引社会资本注入,成本低、收益大,形成有活力、可持续的小微空间改造长效机制。
通过“微更新”完成“大整治”,让陋巷变成靓街,让旧貌焕发新颜,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底气和温度,带给人民群众是沉甸甸的获得感。
相关知识
用老旧空间的“微更新”撬动居民的“大幸福”
城市微改造:小规模大影响的城市更新策略
【探索】曲阳街道完成一处“微更新”,花坛美观又实用
枣庄市台儿庄区打造“台痕绿”城市微更新品牌
苏州高铁新城城市微更新,“小改变”带来“大幸福”
组织发起“美化大‘家’——望京花家地社区微更新与社区营造”项目
北京:进京通道整治完成 长安街沿线花坛开始搭建
花都区花城街:加减乘除“微治理” 带来大变化
庙城镇“微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卫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精选15篇)
网址: 通过“微更新”完成“大整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5932.html
上一篇: “微更新”让城市“逆生长” |
下一篇: 下花园区清理城乡环境提升形象颜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