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军
约了几次,王博一直在忙。这几天,他的队员正在封闭集训,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他说小目标是进入国家集训队。
20多年前,坐上绿皮火车,30小时,从西安到昆明进鲜花,经营花店的王博,咋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非遗传承人。
那年头,鲜花品种少,卖花很简单,一块花泥,简单插个造型,玻璃纸一包就好了。
2007年机缘巧合,西安承办日本的花艺活动,王博见识到日式插花的简约、留白、线条美,日式花道的庄重精致。让他吃惊的是,此技艺非日本首创,而是日本人在隋唐时期从中国“带”走的。王博从此沉迷于日式插花。
全靠自学。既然是日本向中国学的,在中国就有根。自此,在全国知名博物馆,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博物馆不让拍照,他就拿一个画夹子临摹。碑林外的古玩街,让他流连忘返。历经6年,他整理了历代插花图百余幅。如今,谈起中国古典插花王博头头是道,唐朝插花兴,宋代普及。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该上手了,然而,却寻不到能搭配的瓶器。市面上的瓶器与花形不符。也许是博物馆给予的启发,王博第一个竟想到青铜器。用古典插花法搭配青铜器,众人一说想不到,二赞有意外之美。青铜器器型瓷瓶,市面寻不到,他自己画图样,再到龙泉、景德镇、德化、陈炉,找师傅依样烧制。目前他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3个。
“三枝成韵,满室生春。构思、剪枝、创作、品赏,从中感知花与器、花与书法绘画、花与生命的延展与融合。”王博说。2013年,在他的推动下,古典插花成功申报陕西省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国内插花大赛拿了许多奖,让王博自信满满。然而在观摩世界技能大赛之后,他发现了差距。世界大赛不仅考花形、容器、包装,更考验对花性的了解。
戴起草帽、穿上胶鞋,王博转而种花。撒下种子,绿芽破土,长出花骨朵,收获采摘。他观察花期,学习养护。他能回答你,红玫瑰有几种红,在哪个温度开最美。在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他的徒弟分获第11名和第9名。学有所精,他制定了《陕西省向日葵切花生产技术工程》等7个鲜切花卉生产标准。2017年,他被认定为陕西省非遗(古典插花)代表性传承人。
卖花、插花、研瓶、种植,王博对这一行越来越爱,越钻越深。“鲜花见证了文明和繁荣,我见证了鲜花产业变迁。”王博入行时,识花、懂花的人,实在不多。如今,买花的人都在变,知花材、懂花语、晓配色。去年陕西举办市民插花赛,近百人一展花艺,让王博感慨:“如果不是一直往前冲,很有可能就被淘汰了。”今年,王博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人社部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心愿是多带些徒弟。会插花的多,但懂中国古典的少,我想尽力推广这门技艺。”王博说。
相关知识
王博
花艺与传统
痴心三十年育兰艺兰的园丁
拓也喜欢花痴心
劳模工匠看花博|《飞花令》成花博园网红打卡点,静安绿化劳模工匠创作古典花艺作品
欧美古典花艺/欧美古典花艺发展史及渊源
东方古典花艺
广西南宁那些花儿花艺——中国传统插花古为今用
代表复活的花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学浅析
网址: 王博 痴心复活古典花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0392.html
上一篇: 「人造仿真植物」年终促销 小把古 |
下一篇: 空气质量检测.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