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口岸服务中心 贵州 553000
摘要: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人们不断与病虫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害虫防治技术和防治策略。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我国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也得到改善,现阶段农产品的种植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增加造成的粮食缺少的问题,但是由于病虫害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及产量,所以想让粮食等经济作物得到高产,就需要积极展开病虫害方面的防治工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1 农业病虫害的特性以及危害
农业病虫害主要包括两类,其中一种是作物的虫害,另一种则是作物的病害。作物的虫害主要有为害根、茎、叶、花、果实。具有咀嚼式口器类的害虫如中华稻蝗、短额负蝗,攀爬到植株上,咬食植株的叶子或茎,最终导致植物的叶片上出现损伤、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具有刺吸式口器类的害虫如烟蚜、红蜘蛛等,主要取食是植株组织液导致畸形,通过将叶面变白或者是变黄的方式造成植物的茎、叶萎缩,严重时造成农作物生长停滞。作物的病害主要为细菌、真菌等因素导致的作物生产受到影响。植物阳光照射不充足、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是水分等满足不了植物生长需求也可影响的正常植物产生活动的情况。
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比较广泛,当一个区域出现农作物的病虫害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影响到附近区域的其他同种或不同种作物。最终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严重时影响到我国粮食产量。
2 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2.1 化学农药滥用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更加喜欢选用那些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食物,而化学农药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农产品的销售。又因为我们国家农民群体整体素质偏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环保意识,对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老旧观念。在种植过程之中,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将会严重的威胁到生态环境。
2.2 科技创新基础差
想要加强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就需要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国的农林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科研单位,依旧还在使用着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科研方式比较单一,研究侧重点也非农业机械化。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基础比较薄弱,已然不再能够完成现代科技创新任务。第二方面就是不管是国家还是普通百姓对农业科研不够重视,其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业方面,科研结构层次低,数量少。省级及以上级别的实验室数量寥寥无几,与此同时,农业方面的实验室条件简陋,器材陈旧,信息自动化的程度较低,无法去应对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同时,我国民众对农业科研成果不够尊重、认知较弱,常有报道民众对农业实验目标随意摘取破坏,与路边随手摘取野果、杂草无异,进而造成普通民众对农业科技人员不够重视。
2.3 缺乏科技创新人才
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人才十分的匮乏,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目前的农业相关的科研类机构当中,具有博士学历的研究人员占总体数量的比例低,对农业病虫害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科研项目不多。而且科研人员的队伍当中也缺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骨干力量,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相关机械化科研人员还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这无疑是对我国农业相关科技发展的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对农业病虫害的研究。这也造成我们国家农业产业经济建设工作困难,导致无法完善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 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打造病虫害防治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高全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2020年4月20日,农业科学院召开了重大病虫害紧急预警与防控技术培训会议,着重强调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根据统计可知,农作物每年发生0.33亿hm2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达到0.35 hm2/次左右,每年能够挽回500多万t的损失,但是仍旧会有100多万t的损失。所以应该聚焦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农产品的产量为导向,进行系统化的基层实践工作,为植保技术人员进行助力,为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作物丰收奠定坚实的保障。所以应该贯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防治工作,打造科学的病虫防治系统。病虫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为了确保病虫防治工作有的放矢,农业植保技术人员应该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态势,推出一套系统化的病虫防治体系。应该对区域内的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进行登记,并且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优化,制定系统的预警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农作物进行24h的监管,系统实时采集农作物的生长数据。一旦作物们存在病虫害的症状,系统就会第一时间把信息传达给农户,以便他们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病菌的进一步蔓延,把种植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3.2 加强管控力度,降低发病率
我国育苗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农作物自身拥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此外优质饱满的种子和茁壮的幼苗等够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所以植保技术人员应该协助农户们选育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子和幼苗,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的几率。应选取信誉好,口碑好,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商家进行购买。购买时应签订购买合同,保障种子的质量。例如,小麦可选择生长周期较长,生产潜力大、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这样的种子防治病虫害的能力较强。并且在正式种植之前应该进行晾晒和浸泡工作,这样能够去除附着于表面的病原孢子、虫瘿和细菌。
技术人员还应该协助农户进行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的杂草,疏松土壤,剔除其中的石块和土块,尽量规避病虫害高发的时间进行播种工作;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它们的枝叶进行适当修剪。一旦发现病株应该立即铲除,避免感染到其他的植株;种植周期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加强田地的卫生管理;采用生物防治是治疗病虫害的首选方式。
3.3 改善生物防治效果
长期使用农药治疗农作物病虫害,会出现抗药性,导致病原生物逐渐产生耐药性,对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影响较大。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导。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全面把控,同时还不会产生农药过渡使用残留等问题,把对农作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如,山农植物保护学院的刘玉升教授推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应用紫藤上面的紫藤蚜来培育异色瓢虫,异色瓢虫取食蚜虫方式,蚜虫防治率高达80%。采用柞蚕卵繁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东三省取得较好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注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促使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建立系统的信息数据库,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萧玉涛,吴超,吴孔明.中国农业害虫防治科技70年的成就与展望[J].应用昆虫学报,2019,56(6):1115-1124.
[2]陈学新,冯明光,娄永根,等.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基礎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7,31(6):577-585.
[3]张润杰,古德祥.对农业害虫防治策略与技术的展望[J].昆虫天敌,1999(4):179-185.
[4]金道超.农业害虫持续防治策略——IPM的现状与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1997(S1):67-70.
相关知识
城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试述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和措施研究
2010年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科学防治措施及高效技术推广指导应用手册
生物农药防治果蔬病虫害现状
黄精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保护黄精)
常见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网址: 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应对措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0538.html
上一篇: 盆栽海棠怎么修剪 盆栽海棠如何修 |
下一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投标方案(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