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枝黄花别名极多,主要别称有蛇头王、见血飞。本种地方名也较多,在江浙地区通名金锁钥,满山黄;在福建名百根草、百条根,千根癀;在江西、湖南又有一支枪、一支箭、一枝香、朝天一柱香等称;在广东、广西通称黄花草、六叶七星剑、蛇头黄等;桂黔地区名竹叶柴胡、金柴胡、钓鱼杆柴胡、土细辛[1]。
一枝黄花为多年生草本,高(9)35-100厘米[1]。
茎直立,通常细弱,单生或少数簇生,不分枝或中部以上有分枝。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5(2)厘米,下部楔形渐窄,有具翅的柄,仅中部以上边缘有细齿或全缘;向上叶渐小;下部叶与中部茎叶同形,有长2-4厘米或更长的翅柄。全部叶质地较厚,叶两面、沿脉及叶缘有短柔毛或下面无毛[1]。
一枝黄花的茎
一枝黄花的下部叶
一枝黄花的茎与叶
头状花序较小,长6-8毫米,宽6-9毫米,多数在茎上部排列成紧密或疏松的长6-25厘米的总状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少有排列成复头状花序的。总苞片4-6层,披针形或披狭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中内层长5-6毫米。舌状花舌片椭圆形,长6毫米。瘦果长3毫米,无毛,极少有在顶端被稀疏柔毛的[1]。
一枝黄花的花
一枝黄花的果实
一枝黄花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的大部分地区,越南北部和菲律宾北部也有分布[2][3]。在中国,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以及陕西、台湾等省[5],其中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广布[1]。其主要生长于海拔565-2850米的阔叶林缘、林下、灌丛中及山坡草地上[1][9]。
一枝黄花喜凉爽、向阳、干燥环境,耐寒耐旱[6],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9]。其种子量小,无休眠特性,在11月份散落后,条件适宜即能萌发,幼苗较小时就进入冬季,实生苗死亡率高。11月种子成熟散落后,植株基部萌发出克隆植株,越冬后,3月份进入营养生长期,5月生长量最大[10]。花果期4-11月[1]。
一枝黄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由于没有地下茎,通过在宿根周围产生分蘖进行营养繁殖,产生的越冬苗聚生在一起,竞争有限的资源,限制其生长发育[10]。
一枝黄花播种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适中、排灌方便、不易受禽畜为害的场地进行育秧,在播种前进行深翻,清除杂草,施足基肥后对土壤进行杀虫灭菌。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保湿,播种时将种子分成若干份,均匀撒播于畦面后覆盖灰沙土盖没种子。若播种时气温不稳定,播种后需立即搭建拱架盖膜进行保温防冻。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通风换气,及时拔除杂草[11]。
一枝黄花的苗期约为30-40天,在移栽前需炼苗3-4天。其喜温和湿润,耐寒怕涝,以通透性好的紫砂泥田尤为适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中等的壤土为最佳。移栽前需翻耕晒土,施腐熟粪肥后,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拔苗前要浇透水,栽后压实,浇足定根水,连续2-3天,保持湿润,以利返青[11]。
需根据田间幼苗生长情况及时拔除杂草,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移栽后10-15天天中耕1次,以后主要采用人工拔草。一枝黄花返青以后应追肥1次[11]。
一枝黄花主要病虫害是粉锈病和地老虎。粉锈病一般在下部叶片发生,发病叶面淡黄色!叶背着生黄色粉粒,发病后叶片干燥枯死,防治方法主要为秋季防涝,排除田间积水,注意通风透光,及时处理发病中心,减少病菌传播。此外,发病初期可用粉锈宁(三唑酮)对水喷雾',在花蕾期选用菌毒神杀对水喷雾。地老虎主要为害幼苗,可选用地虫光(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撒施[11]。
一枝黄花株丛繁密,浓绿叶丛上伸出鲜黄色的花穗,较醒目。园林中,可植于花境、草坪边缘、疏林下或药草园等[1][12],还可丛植、条植作花径背景,亦可作切花[6]。
一枝黄花全草或根可入药,为中药材一枝黄花的基源植物。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其药性辛、苦、凉,可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热淋、痈痛疮疖、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7]。
一枝黄花全草含皂苷,家畜误食中毒会引起麻痹及运动障碍[1]。据中国《四川中药志》记载,其毒性较低,但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肠出血[8]。
2020年,滑铁卢大学生物学博士Semple等基于对一枝黄花多变量的研究,判定其种下具三个变种,即var. Decurrens,var. insularis和var. praeflorens,具体如下[2][13]:
一枝黄花主要变种
变种名称
分布范围
花期
特征
var. Decurrens
分布在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等地区
花期夏秋季
植株高度范围为(14-)21-131厘米;最高植株底部的茎和叶通常会在开花时脱落;连萼瘦果无毛
var. insularis
分布在日本琉球地区
花期2-5月
叶聚集在植株茎中部;近地茎可持续存活多年
var. praeflorens
分布在日本伊豆群岛
花期夏秋季
茎短,中部叶分布不紧密;连萼瘦果具毛
本表参考文献来源[2][13]
一枝黄花常与同属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入侵性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进行比较[14][10][15],二者在分布与形态特征上具有一定差异。此外,在繁殖力方面也有一定区别,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性生殖能力和无性生殖能力都比一枝黄花强[10],具体如下:
一枝黄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差异
物种
图片
形态特征
分布地区
繁殖力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一枝黄花
(Solidago decurrens Lour.)[1]
叶: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或宽披针形,仅中部以上边缘有细齿或全缘,向上叶渐小,下部叶与中部茎叶同形[1]
花:头状花序多数在茎上部排列成紧密或疏松的总状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1]
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的大部分地区,越南北部和菲律宾北部也有分布[2][3]
种子量小,种子无休眠特性,散落后就能萌发。虽然种子萌发率高,但是幼苗苗期遭遇严冬的侵袭,使得幼苗成活率低[10]
无性繁殖能力强,可在定居点通过地下茎蔓延形成很多越冬苗,易形成单一优势群落[10]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L.)[14]
加拿大一枝黄花
叶: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14]
花:头状花序在花序分枝上单面着生,多数弯曲的花序分枝与单面着生的头状花序,形成开展的圆锥状花序[14]
原产于北美洲,在美国与加拿大各州均可发现,后扩散到欧洲、亚洲以及大洋洲 [10][14]
种子量很大,种子具冠毛,重量轻,可利用风媒进行远距离传播,进入不同生境[10]
无地下茎,无性繁殖产生的越冬苗聚生在一起,竞争有限的资源,限制其生长发育[10]
对一枝黄花的药理学研究发现,一枝黄花具有抗菌作用,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一枝黄花水煎醇提液对抗白念珠菌作用,其疗效与制霉菌素相关。此外,对家兔实验性支气管炎内服煎剂发现,一枝黄花可解除喘息症状,亦有祛痰作用。动物实验还证明了一枝黄花具有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对急性肾炎有止血作用,其提取物经小鼠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可使尿量减少[7]。
有研究者于2007年详细比较了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中国)一枝黄花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差异,为两者的鉴别和防除工作提供具体的数据,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它们对环境的遗传适应机制差异性奠定基础[16];有研究者于2009年对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17]与一枝黄花的植物形态进行比较,采集两者标本对茎、叶、花作植物学比对,结果发现二者茎、叶、花的植物学特点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避免两种植物药材采收、使用时发生混淆[18];有研究者于2017年通过观察一枝黄花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制片和粉末制片法对该植物的根、根茎、茎、叶横切面和药材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发现该植物形态在茎分枝、叶和瘦果等方面的特征与本草描述基本一致,药材性状为全草类生药特点,研究发现的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可以进行物种鉴别,为一枝黄花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19]。
有研究者于2009年提取一枝黄花鲜叶中的挥发油进行化学分析鉴定出47种化合物,发现一枝黄花叶挥发油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榄香烯化合物[20];有研究者于2012年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研究发现,一枝黄花花序和茎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斯巴醇(花序中含22.43% ,茎叶中含25.95%)和δ-榄香烯(花序中含16.77%,茎叶中含12%) ,花序和茎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含有丰富的药物活性成分[21]。
相关知识
一枝黄花作用
“加拿大一枝黄花”出没
入侵植物一枝黄花
一枝黄花的生物入侵.ppt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
上海松江一枝黄花开始衍生
合力清理入侵物种“一枝黄花”
本土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区别有哪些?附繁殖及传播途径介绍!
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技术措施
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网址: 一枝黄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1800.html
上一篇: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范文 |
下一篇: 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