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气温升高,万物生长,城桥镇聚训村一名生态养护员在巡河时发现,岸边芦苇上散布着一串串桑葚般大小的粉色物体,走近仔细辨认,是不折不扣的福寿螺卵块。“随着气温上升,福寿螺的繁殖产卵变得猖獗,为此我们加大了河道整治力度。”
号称“农作物杀手”的福寿螺到底有何危害?又该如何治理?近日,记者跟随专业人员进行了走访,看这场生态保卫之战如何开展。
夏天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
6月22日,阳光明媚。沿着城桥镇聚训村军工路行至附近一条河道,水光粼粼,看不出任何异样。跟着专业人员来到岸边,只见露出水面的植物茎叶处,粘附着一团团粉红色的卵块呈葡萄状,其中,部分卵块已经发白,还有的卵块已经脱落。
福寿螺的卵块
“这种粉红色的卵,就是福寿螺卵块。”城桥镇水务所所长张超对记者说。
张超介绍,福寿螺的卵块一般产于河道岸壁、植物茎秆等处,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5月至9月是福寿螺繁殖的高峰期。一颗福寿螺每次产卵几千至上万粒不等。由于福寿螺以啃食水稻、茭白等水生植物而生,一旦过度繁殖,就会对生态水域造成破坏。同时,还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
在一户居民宅沟边,记者也发现了福寿螺的踪影。“福寿螺与田螺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张超指着打捞上岸的福寿螺告诉记者,福寿螺从外观上来看会更加饱满圆润一些,外壳很脆,成螺有鸡蛋那么大,“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两者的尾部,田螺的尾部是锥体形的,更加细长一些,而福寿螺的尾部会更加短一些。”
而之所以不建议食用福寿螺,就是在于其体内包含了几千条的寄生虫,如果没有完全煮熟,很有可能导致感染,寄生虫进入脑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话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怎样防控“福寿螺”蔓延?
现场,几位清洁人员一边打捞福寿螺,一边利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河岸护坡及水生植物上附着的福寿螺卵块进行铲除。“福寿螺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现在不及时治理,到时繁殖速度会非常快。”清洁人员告诉记者,自福寿螺繁殖期开始,村里会安排生态养护员每日巡逻河道,对发现的福寿螺和卵块进行及时清理。
福寿螺
对于清理上岸的福寿螺和卵块,聚训村党总支副书记殷杰介绍,一般会统一收集,敲碎之后进行高温消杀处理。“它长得像田螺,担心被一些市民误认为是田螺拿回家吃。另外,主要也是防止生命力极强的福寿螺,自己会爬出来又去寻找适合生存的水体。”
正因为福寿螺防治科学合理,今年夏季,村里每日清理的福寿螺卵块,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大半。“效果还是明显的。”殷杰说,福寿螺的防治主要通过工作人员在水面保洁、水生植物处理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进行打捞,目前人工清除是最环保的办法,同时也有效遏制了福寿螺的繁殖。
打响福寿螺歼灭战
近几年来,崇明高度重视福寿螺整治工作,并将其和河道管护相结合,持续开展巡查清除,做到长效管控,同时做好河道生态系统治理,保障河道动植物生态多样性。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说,在防疫之下,早在今年5月初,他们就开始对各级河道进行摸底调查,收集资料,掌握重点区域福寿螺危害情况。
5月,福寿螺歼灭战正式打响。区河长办成立了督查专班,落实“一乡镇一督查组”,每日开展督办、跟踪问效。各乡镇边排查边清理,形成“福寿螺”入侵河道明细表,挂图作战,销项管理;同时,加强养护单位、基层河长培训动员,多措并举开展福寿螺清理工作。截至6月21日,共整治河道107条,清除福寿螺成体13476只、卵块3171处。
接下来,崇明将突出“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持续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确保歼灭战取得实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防反弹回潮;强化督查考核,做到“完成一条河、销项一条河”。
记者还了解到,区河长办将发动群众就近参与福寿螺的防治,通过共同参与,激发百姓热爱家园、守护家园的热情,达到可持续生态防治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农民自身要重视,比如在河道、宅沟发现福寿螺和卵块及时进行处理,也可以立即上报村委或水务部门,这样就不会大面积繁殖蔓延。”
记者:季佳倩;摄影:杨宇豪
编辑:陈锦源
责编:李琳、陆海华
相关知识
遇到这种小黄花千万别碰,立即上报!识别方法看这里
“恶魔之花”加拿大一枝黄花现身成都 看到立即上报!
宁乡人:看到这种花,请立即上报政府!
这个崇明人,用镜头记录“绽放之美”
紧急提醒!见到这种花,请立即上报
@莲花人 遇到这种花千万别碰,立即上报!
路边发现这些野花别乱采,请立即上报
“植物杀手”出现!发现请上报!
警惕外来物种侵害!发现这种花请上报
发现,立即清理!
网址: 崇明人注意,发现这种生物要立即上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2807.html
上一篇: 水花育苗:小鱼苗致命的车轮虫等寄 |
下一篇: ,则f'(1)= |